河北省秦皇岛岸线整治修复项目
, @3 B1 i) D z. w2 c0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2018年,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部署推动渤海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渤海生态环境治理得到了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在攻坚战期间,自然资源部组织环渤海的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实施了渤海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包括对滨海湿地、岸线岸滩进行综合整治修复。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高质量完成了渤海生态修复目标任务,整治修复滨海湿地9212公顷、岸线132公里,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 U0 t6 y x1 c2 _4 g& c3 `为总结推广渤海生态修复实践经验,我们从60余个渤海生态修复项目中遴选了8个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较为显著的案例,开设《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专栏,本期介绍“河北省唐山市滦南湿地生态修复案例”实施生态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7 B5 g6 t- u0 O& b0 s2 d5 v
滦南湿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沿海区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备受国际环保组织关注的省级重要湿地。但是,近年来滦南湿地及附近海域的互花米草不断扩增,入侵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造成了底栖生物的减少,破坏了鸟类的栖息生境。为此,滦南湿地生态修复项目通过采用物理法清除互花米草18.3公顷,海堤生态化改造2.7公里。2021年、2022年均无互花米草复长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为我国北部海域互花米草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T" Z8 {$ ~* L4 T
0 I* b/ B9 u7 j引 言
6 y, c% V! k4 B' [0 D滦南湿地总面积18400公顷,2015年被认定为河北省省级重要湿地。滦南湿地属于滨海湿地类型,是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海洋动植物资源,是天然的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其特殊的气候、水文和土壤环境对支持复杂完备的动植物群落,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滦南湿地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重要节点,被视为候鸟迁徙的“咽喉之地”。: J9 @$ ]# I4 U2 \. m9 [" c" j# I
问 题
$ Z+ O% ]6 V Y p% S/ R. H▲项目实施前互花米草入侵严重从2014年开始,滦南湿地及周边海域内出现互花米草大面积扩增现象,并在往复潮流的作用下,沿岸线不断迁移和扩散。截至2020年,互花米草年均增长速率超过30%。互花米草侵占了潮间带生物生境和湿地滩涂,导致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 G: W1 R$ a# e4 [( t( L1 k+ P5 h0 h1 S; M- v2 R: p+ }2 z1 q
措 施为降低对滩涂养殖和盐场的影响,采用物理法对滦南湿地及周边海域的互花米草进行清除。主要过程为茎叶刈割、根系深清、土壤翻耕、茎叶外运及处理,共清理互花米草18.3公顷。
2 m( a/ D! ^" J; R; y茎叶刈割。在互花米草达到性成熟前完成茎叶刈割,防止有性繁殖。; B {2 J1 D8 [! } U$ h4 m
根系深清。按照互花米草实际的根系发育深度,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清除其根状茎和主要须根。5 m+ `, c) x6 Y( |' g
土壤翻耕。根状茎清除后,通过旋耕机对生长区滩涂进行翻耕处理,破坏须根结构,减低繁殖再生能力,从而抑制根系繁殖生长。" g# n* E1 I f! j$ J2 q6 ^
成 效项目清理互花米草18.3公顷,有效遏制了互花米草蔓延趋势,恢复了湿地滩涂和本地植被,改善了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增加了底栖生物多样性,为鸟类提供了捕食、栖息的生境空间。
* U5 f* e# h, R8 @$ O, g: {# A' J互花米草从滩涂消失。项目施工完成后,2020年10月、2021年7月和12月、2022年4月采用无人机航拍及人工现场核查的方式,对互花米草清理区域进行现场勘察。经实地监测,在监测期内(2020年10月-2022年4月)互花米草无复长现象。
4 |( o) d( V" D, w$ R# ?: a) F# [9 [
▲互花米草清理工程(南堡大桥东侧排干渠入海口西侧处)修复前
# N1 P, z* S! X/ q4 J6 T
- \$ f) W/ A7 k/ o. A! \▲互花米草清理工程(南堡大桥东侧排干渠入海口西侧处)修复后
8 ]* o3 c! O5 G) U' @4 |, S+ t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的提升。由于互花米草的生物入侵,形成了单一的生物群落,严重侵占了湿地滩涂面积,致使贝类等潮间带生物锐减。潮间带生物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修复区内的潮间带生物物种数量已逐渐恢复至修复区外侧无互花米草入侵区域的物种水平,且修复后潮间带平均生物量增加了335%,平均栖息密度提高了228%。通过实施互花米草清理工程,恢复了湿地原有的生境条件,潮间带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改善。) p Q5 b7 y' c
3 p6 F+ y" w7 p0 m) ?▲修复后鸟类照片鸟类生境恢复,数量明显增加。根据生态监测的主要数据,修复前的2020年共观测到鸟类8目17科30属46种,共计26899只次;修复后的2021年共观测到鸟类10目19科34属57种,共计43109只次。鸟类的栖息范围和面积均得到有效提升,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明显的恢复,生态效益指标完成情况良好。+ `9 [' u2 D5 `( f1 |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 k/ @# ]1 J$ ^: ]% W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