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报》天津记者站首任站长—张子威
. d( C$ t1 ~3 a, u( E3 a% i4 u% u0 D# r: l+ ?
张子威(1939.5.30—2008.10.29)山东荣城人,原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编审。1965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化学专业,毕业后,先后在海军航海保障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工作。1984年底至1986年初,参加创办《中国海洋报》工作,担任筹备组副组长,负责部分组织工作和试刊号第1版的编辑工作。
2 @7 x8 g& P1 |. c- |9 C0 x5 [/ i( a" K+ H; k! s
▲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所提出申请并经国家海洋局批准筹备并试刊《中国海洋报》 3 ^8 T$ K& C' e5 p) D X6 l
' j2 C" l. v* W: Z: G$ b0 J( |
- 1985年4月18日根据国家海洋局4月3日决定,由国家海洋局海洋情报所负责筹办的《中国海洋报》,编辑出版了《中国海洋报》(内部试刊第1号)。
) `% V8 ~9 |7 v& r - 1985年9月,中共国家海洋局党组决定,《中国海洋报》改由海洋局机关考虑办报事宜。到1986年2月25日出版了试刊第7号,发行量共14万份,并组织了500余人的通讯员队伍,受到了海洋界和有关方面的好评和欢迎。
( [2 T' o# |. E - 1989年8月11日,《中国海洋报》社致函海洋情报所,聘任张子威为天津记者站站长。
+ k, R$ C9 u3 a: [* n5 G$ I) a - 1990年10月12日,中国海洋报天津记者站在海洋情报所举行成立大会。$ O( A8 L( h1 O
H1 [0 d# u# t2 _
8 Y4 |( Y0 o+ \: ? d8 }* o2 A2 B4 `5 n
▲《中国海洋报》(内部试刊第1号)" j4 \$ S c5 A4 P4 w- l* V
▲作者(左)与张子威(右)在北戴河鸽子窝(1995年),
! w s3 x+ s/ M. G照片提供李明春。十年前的那个金秋十月,张子威站长带着对海洋事业的眷恋和对《中国海洋报》的痴情永远地走了。
: v3 h1 V' b+ X' c9 E) R# \3 `/ Y
我和子威站长相识是在1986年。那时他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原国家海洋局海洋情报研究所)《海洋科技信息》编辑部任编辑。溯源创刊《中国海洋报》就是在那一年,首先由情报所提出申请并经国家海洋局批准,而后在情报所《海洋科技信息》编辑部的基础上筹备并试刊。
- R$ T( e* {/ S( k; j# t. v% ?4 K. q( `0 ^8 W) D
记得那是1986年的年中,子威同志专程到青岛听取各海洋单位对创刊《中国海洋报》及试刊的意见与建议。此次他先后走访了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水科院黄海所、青岛水族馆等单位,最后到了北海分局。他在北海分局同有关领导谈完工作后找到我,征求我本人意见能否参与《中国海洋报》创刊的部分工作。那时我在北海分局办公室任业务秘书,并负责分局的外事工作和中国海洋学会海洋调查分会主办的《海洋调查》期刊的部分组织工作,因时常给《海洋科技信息》写信息类稿件,正是通过稿件子威同志逐渐了解的我,经编辑部领导同意前来找我。此事当时经北海分局领导同意,我答应先为试刊的《中国海洋报》撰写部分稿件。 $ R* L# h% w, k
0 E* X8 ^, {0 _ m1 _3 q1 b* q4 S* [0 F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始,我时为《人民海军》报和《青岛日报》投稿。在海洋报试刊期间我以该报记者的名义采访写了部分稿件外,并先后两次前去天津到编辑部与子威同志和时任的编辑部领导交谈了诸如关于《中国海洋报》创刊、采访、通联等工作事宜。此后,他们有意把我调去天津到编辑部工作。 . n. j5 R. `$ q/ `+ @: h2 T+ l
9 ~$ h2 ]! r3 F- c" U1 d+ v; \《中国海洋报》试刊,在天津仅岀刊了几期,而后由于改创刊于北京,之后的一切事情就都搁置了。 4 X/ w* p2 J: |
& i% m, b2 V, }4 M1989年夏天得知,《中国海洋报》将于国庆节前在北京创刊,国家海洋局任命李茂和老师为《中国海洋报》总编。就在正式创刊前李茂和总编来到了青岛,同时在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征求意见后,到北海分局与分局领导谈完相关工作后也找到我,他向我介绍了报纸创刊后青岛地区的组稿和采访工作打算,并有意邀我参加海洋报在青岛的工作。 ; M$ X) L# d3 c. h( k8 S$ U4 ?
6 r2 l8 \: E7 P4 K此后,李茂和总编又先后几次到青岛,组织采访和发行工作。就在创刊后不久一次他来青岛,在海大与校领导谈完工作后,李总约我去了海大,交谈中他提出在青岛首先筹备设立首个兼职记者站作为试点,定名《中国海洋报》山东记者站。 8 X, F) c, U: j0 H, ?
2 z; Y# q2 _ x3 d! S: {1989年9月27日,《中国海洋报》在北京正式创刊。其实,《中国海洋报》兼职山东记者站作为海洋报的第一个记者站已先于创刊于七月未在青岛成立,挂靠海洋大学,聘请时任海大校刊室主任金德寅老师任青岛记者站站长,聘我任副站长开展青岛的工作。这之后李总告诉我将在天津设立兼职记者站挂靠情报所,拟聘请张子威任站长。感谢海洋报和李总,也许这就是缘分,又是海洋报让我与子威站长又走到了一起。2 H$ y9 V- |# f. @6 E, U7 f
0 Y8 |% P$ |5 e8 T1 R可敬的“张老爷子”
' Q3 ^4 m/ l, |4 P0 l) P+ X/ t6 x. z) v子威站长是山东省荣成市人,上个世纪60年代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论年龄来说,他长我十岁有余是长兄。论学籍与学龄,同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且早我十余载是师长。同样,李总早于子威也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按理我应称他们为老师。然而子威同志和蔼可亲,无改的胶东方言硬朗、爽快却不失风趣和幽默,他思维敏捷,有思想,有见地,话语中会时常流露出胶东人的那种特有的侠义与豪气。正这之后随着海洋报在沿海各地先后设立了十多个记者站,因为他是所有站长中年龄最长者,站长们都尊称他为“张老爷子”。
% \9 k- U6 }- L" a创刊初期的海洋报和之后相继设立的记者站来说并不一帆风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报社和记者站都面临着三大急需破解的难题。一是采访与稿源的困难,二是发行的困难,三是记者站无经费保证的困难,尤其是报纸的发行长时间困绕着整个报社的发展。对此,报社领导曾多次召开不同形式的记者站站长会议研究和探讨报纸的发行工作。在当时由于海洋报创刊晚并不具有影响力,再者加之是行业报,而海洋从业人数又少等多种原因,严重制约了报社与报纸的发展。正是如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报纸的发行工作一直是报社和记者站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 b4 h" g. U1 s那时"张老爷子”已50多岁了,加之身体较虚弱,可瘦高的他依然四处奔波,乘公交车或搭车频繁活动于天津海洋口的企事业单位采访、发展通讯员和报纸发行。他经常说:写稿子不是我的长项,再说就是长项一个人的能力也覆盖不了整个天津沿海那么大的地方,所以只有多发展通讯员,依靠建设通讯员队伍扩大覆盖面,扩大影响力才能推进记者站的发展。实践证明,他的做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那时连续几年天津记者站的稿件和报纸发行工作一直名列各记者站前列。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动脑,广开言路的精神和韧劲为我们年轻的站长做出了榜样。
) m |( `, m0 V: ^/ d$ w* M- E# X"张老爷子”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每到开站长会他都会毫无保留地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其他站长。同时他还坦诚地对报社的发展积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正是他的坦诚和友善在站长中形成了一种亲和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张老爷子”的称呼也就越叫越亲,越叫越响。 / A" l8 i' [0 h! I. P8 E0 @1 C
3 d7 u1 H6 O: h) S愿海洋报越办越好
' t9 n; P- F) S4 B v9 C) E. @! X子威站长退休后与其它站长们见面的机会少了,可他时常与人提起各记者站的站长们,只要有机会遇到与海洋报有关的人,他都会主动打听报社的情况和各位站长的近况,这足以表达他对海洋报执着和对站长们的痴情。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当有人把子威站长的这些情况和心意转告我时,他的这种痴情时常感动于我。有两次出差天津我前去看望他,那时他已查出病重,可相见时他依然是那么乐观,那么健谈,还是那么的坦诚和爽快。他向我询问报社的情况,询问各位站长的情况,退休多年他从来没有忘记关心海洋报,依然惦念着各位站长。
9 f, r/ o% D3 a如今,“张老爷子”老去了,海洋报也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这让我想起海洋报创刊初期与他在一起时交谈中他曾说过的话,他说:“海洋报是我国海洋事业的一块舆论阵地,无论有多少困难都会过去,只要拥有了海洋报这块阵地,就一定会拥有海洋事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3 B! G* L$ T* ?
今天,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影响力已为赢得海洋事业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应该算是印证了"张老爷子"当初的话,也该是对子威站长的告慰!
+ ~: b# n- l* h/ K; L2 q
0 h2 w6 j/ @7 p! f
0 c' X! C; V, g7 r1 U7 L<hr/>作者简介:李明春,《中国海洋报》资深记者,国土资源作协会员。出版《海权论衡》《海洋龙脉》《纵横中国海》《海洋强国梦》专著,传记《一代宗师——赫崇本》,纪实文学《中国深蓝梦》,长篇报告文学《闯海的男人》,长篇小说《红海滩》《混沌》等30余部。央视纪录片《中国向阳红——向阳红09》《蛟龙潜深洋》撰稿,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撰稿人之一。0 f$ u! W9 l, C"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