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0 r" A$ Y6 O* W I- k* F; l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2 @" C7 E2 @ C. X
——习近平2018年6月12日至1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 a9 ]0 c$ n& B p! s+ ^" _/ ]3 {$ o. {2 G
$ x1 R* W& `% p, Q& Z8 C 4 Y; {7 v" R" |- ]& `
& K# W0 ~( L7 }7 p1 D▲深蓝1号 , a" F7 U' }% q$ d) @
6月7日,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喜获丰收,这是继去年“深蓝1号”网箱首次完成规模化收鱼以来的又一突破,标志着试验区海域实现三文鱼规模养殖常态化、养殖品种多样化。
3 p# Y, H; H+ K* J% x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为4684.84亿元,同比增长17.1%,占全市GDP的三分之一,稳居国内沿海城市第一梯队。1 I! J( b* y7 O4 N
在推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方面,青岛市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创新引领型、统筹发展型海上粮仓,引领渔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海洋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深蓝1号”等高端养殖装备陆续投用,青岛在深远海智能养殖上再掀浪潮,“蓝色粮仓”更加殷实。
' v' e* u, i$ E3 C4 z黄海也能哺育三文鱼
7 l& z" d: u7 F- _" F3 Z由于地域和技术的限制,中国人食用的三文鱼曾经一度靠进口。让三文鱼等冷水鱼类在我国较温暖的海域存活,一直是个难题。经过多年寻找,科研人员在离岸百余海里的黄海中部洼地发现一处冷水团,底层海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适宜三文鱼等高附加值冷水鱼生长,覆盖面积与山东省相当。6 \/ h) p( [7 b/ c+ d/ ^2 G5 W
2012年,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提出利用黄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的设想。他带领黄海冷水团冷水鱼类绿色养殖科技攻关团队,首创“一种原位利用黄海冷水团低温海水养殖冷水鱼类的方法”,突破了世界温暖海域三文鱼养殖的瓶颈技术,探索出深远海养殖的新路径。
% N' ^. U0 X6 V: x2 l' ] 2018年7月,由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出资委托、中国海洋大学与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联合设计、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全球首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网箱,在黄海冷水团海域正式投入使用。, W" ^! k% U: n3 `
如果说黄海冷水团是养殖三文鱼的“天然雨林”,“深蓝1号”网箱便是孕育三文鱼的“智能襁褓”。这座直径60米、重约1400吨的黄色“巨无霸”,总投资1.15亿元,养殖水体5万立方米,配套升降系统,投饵系统、发电系统、饲料管控系统等,是世界最大的全潜式深海智能网箱。: E6 z- w. J5 ]" d1 d+ R4 Q
“通过中央立柱及8根气柱的注水注气,整个网箱有了沉浮机制:夏季表层水温过高时,将网箱下沉至海面25米以下的冷水团所处位置;秋季表层水温合适时,再将其上升至水面。无论冬夏,都可以保证三文鱼在适宜的水温环境中生长。”董双林介绍,再加上鲨鱼防护、死鱼回收、鱼鳔补气、鱼群监控等自主技术的保障,让中纬度地带温暖海域养殖冷水鱼成为可能,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8 \ A1 a: }! Y0 a4 ~
2021年6月,“深蓝1号”网箱首次实施规模化收鱼,共收获15万尾三文鱼成鱼,单鱼平均重量超4公斤,品质超过欧盟出口标准,标志着我国首次深远海规模化养殖三文鱼取得成功。
+ [# ^$ P: q& P) n' T8 h4 i. j8 Z. k 看着一条条近5公斤重的三文鱼长成收获,董双林不禁眼角湿润。“深远海中,水体交换速度更快,承载力更高,不仅可以避免养殖诱发的近海海域富营养化,还能够减少养殖病害,提高产品质量。”董双林说,与国外主产区相比,利用“深蓝1号”在黄海冷水团养殖的三文鱼,成鱼快、品质优、病害少、人工与物流成本低。# b+ D% A* u& y% M0 K. f
据了解,“深蓝1号”收获的首批三文鱼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青岛、连云港、西安、南宁等地区。; a' Y8 C9 Q" ]
三产融合挺进“深蓝”
7 Z- w0 n& O0 G) U. C深远海养殖,装备先行。渔业挺进深远海,激活了海工装备制造产业。& u0 N& l; P; [( k
冷水团开发是养殖人多年的梦想,但由于缺乏装备一直未能实现。“深蓝1号”网箱的设计研发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是我国在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自主设计研发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将养殖“战线”推向深远海,打破了传统养殖业“望洋兴叹”的困局。4 E5 u, R. J7 y8 G7 @% |
“在实用性、高功效和智能化等方面,‘深蓝1号’网箱不断实现改造升级,先后新增生物量监测系统、优化养殖监控系统和远程信息传输系统,百余海里外的养殖情况在陆地上就可以一键直观、直管、直达。”“深蓝1号”网箱的设计者之一、湛江湾实验室副主任严俊告诉记者,目前可以通过生物量监测系统在管控中心实现鱼类生活状态、进食情况、形状大小的实时监控,生产管理人员随时根据这些信息来观察并调整饲料的投喂情况。0 w* G% @: Y: l6 _- d
“通过加装养殖光控、多参数传感器等设备,扩大了监控范围、提升了监测能力,实现了环境参数采集精准化、数字化,更精准掌握鱼类动态,为鱼儿的健康成长全方位保驾护航,极大提升了成鱼品质。”严俊说。0 d; G" B* H/ O. U9 q# x6 d! U
在“深蓝1号”的不远处,一座中央综合管理平台与黄色的网箱遥遥相望。“试验区中央综合管理平台于2021年9月到位,在生产管控、生产生活保障、海上科学实验、数据监测、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红告诉记者,该平台的落成相当于在“深蓝1号”旁边新建了一座“岛”,以此为落点,后期可以在其周围建设更多网箱,多点成线、由点及面,不断扩大深远海养殖规模。
; m3 E. K9 Z! r 此外,“鲁青新渔养60001”渔船靠泊在“深蓝1号”网箱附近,是“深蓝1号”网箱的生产保障支撑平台。船上居住着养殖作业人员,他们根据海上天气情况,调整“深蓝1号”网箱起浮,从事饵料投喂、看护管理工作。
( ^ q7 J) h/ G “深远海渔业潜力巨大,相应的装备产业也同样潜力巨大,二者相互作用,将共同向前发展。”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杨慧勇说,未来海洋渔业将继续聚焦高精度检测设备和专用设施研发等,融合应用养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深远海实现养殖集约化、装备化和智能化。“不远的将来,望洋兴叹的场面会越来越少。”, D0 {- f4 L: a, ?) R2 l
不过,我国大规模养殖三文鱼依然面临“瓶颈”。三文鱼主要生活在北大西洋,我国不仅缺乏种源(受精卵或鱼苗),良种更是受制于国外,养殖生产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对此,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海洋渔业处副处长王亚楠表示,将围绕三文鱼等重点养殖品种,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应用技术、战略前瞻技术等重大技术攻关,打造全国水产种质研发创制高地和水产种业产业化应用基地。 N" {1 g& D7 s3 j0 ~0 Q" j3 E
“十四五”期间,青岛将积极稳步扩大深远海养殖规模,打造陆基育种、近海驯化、远海养殖、综合加工的深远海绿色养殖新模式。
# }7 [7 Y8 ?/ E- d5 |0 l* r+ a为深远海养殖引领示范
; p: @2 M! |0 J( h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青岛市积极探索黄海冷水团开发利用模式,于2020年8月成功获批全国唯一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为全国深远海养殖发展提供引领示范。2 j# q: o- g/ p9 m# q
试验区位于黄海冷水团区域,总面积553.6平方公里,在全国率先开启试点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定位为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深远海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和陆海统筹体制创新先行区,积极稳步扩大深远海养殖规模,并围绕深远海规模化养殖对技术装备及产业配套的需求,努力发展关联产业,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
5 G P8 s6 _* T% V5 \5 f 在低纬度海域利用底层冷水团养殖三文鱼属于全球技术难题,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积极对接西海岸海洋投资集团、山东海洋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利用其雄厚的资本优势及国家战略情怀,为试验区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 e- g9 I2 ]5 f2 b. Z, A$ b
为加速推进国产三文鱼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2021年6月,山东海洋集团联合万泽丰渔业、青岛海洋投资集团合资成立了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作为试验区项目推进平台。三方强强联合,充分借鉴中国海洋大学、万泽丰渔业多年来的探索经验,发挥各自在海洋牧场、海工装备开发、苗种繁育、冷链仓储物流、水产品国际贸易等领域的优势,探索建立我国深远海养殖可复制的新模式,推动其由“近海”走向“深蓝”。8 G) b: V" Q: k' p- Y
西海岸新区对试验区开发建设秉承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理念,联合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探索建立政府监管、企业主导运营、专家参与指导的管理体系,并制定了“1个规划+4个办法”,即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渔业生产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管理办法、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办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控制管理办法,从发展布局、实施路径、保障举措、生态环保、日常作业、安全生产、质量管控等方面进行了规范。2 z3 @0 G+ |2 T+ y ~' L. _3 i# H
试验区管理体系的出台,为推动深远海养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有力支撑,将有效推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的创新发展,打造渔业重点产业的聚集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渔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有力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0 U# V; X n( ~ t5 x; p( `
“近海”走向“深蓝”
) \5 y/ `+ y( k; ?0 R在“深蓝1号”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去年12月,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完成了10万尾大西洋鲑鱼苗从陆地向试验区的接力转运。经过半年的精心喂养,这些鱼长势良好,成活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此次收鱼,标志着大西洋鲑低纬度深远海养殖再获成功。% k4 Q" D/ f1 o$ m& g
“深远海养殖为我国居民提供了优质蛋白的新选择,为食物安全增添了‘深蓝保险’,有利于满足我国居民对海产品‘量’的需求和‘质’的追求。”王亚楠说。9 Y/ |# p0 I* P
相比其他三文鱼生产大国,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养殖的三文鱼有显著的优势。
$ G& k, V$ z$ {$ `7 F “自产对内销售,物流成本比国外空运低,人工成本也低;相比从其他国家需要三四天才能运来的三文鱼,我们的三文鱼在新鲜程度上要好得多,全程冷链物流可以很好地保证品质;除了得益于冷水团,我们的海域冬天温度高,相比寒冷水域的国家,我们的三文鱼生长周期短、出鱼快;相比其他三文鱼生产大国在近岸峡湾养殖,我们选择在离岸120海里的深远海进行养殖,水质要好得多,鱼病会少很多,鱼的品质也好很多。”李红介绍。
5 B* h& s# L& e “未来,我们将整合现有船舶运营、海工装备、苗种繁育、海洋牧场、冷链仓储等产业资源,打造以大型智能化养殖装备为基础的现代化深远海养殖模式,发挥好试验区项目的创新引领作用。”山东海洋集团深远海项目专班人员表示。6 p3 `- ^/ o9 k2 k! |- P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C. E3 |2 Q5 ~8 N6 ~8 z" N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