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l8 D0 ^$ u! @% ]: p# Y
日前,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编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方法与应用》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规划方法的操作指南和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案例介绍。作为“TNC自然保护丛书”系列之一,本书可视作2014年出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指南》一书的本土实践应用版,不仅可以为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规划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亦可以为其他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3 J% A( ~1 \$ K2 t7 a
# B+ s* \& Y6 p0 f% ]& i% L
, z; m/ j+ G* A3 i
- V! D% w; k' X s: _全书共7章,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
/ R+ ?/ p) c" I/ |- N% G y( g0 K) \: W
. Y8 a3 Z: h; I# h( k7 y1-3章为理论篇,其中第1章回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并简要总结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原则和一般方法。第2章回顾了保护规划学科的出现与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进展,分析了未来保护规划研究的发展趋势。第3章详细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规划的七个步骤和十四个标准流程,并在每一个流程标准中提供了相应的应用示例。
$ V6 J* w) a) I# k
" @6 S0 V7 B5 y( \% H, }; k3 u
! Q. P3 i( |7 b9 Y" S. p) p4-7章为实践篇,分别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方法在中国的4个应用案例。其中第4章通过长江中上游陆地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的两个保护规划案例,详细介绍了系统保护规划方法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相关数据现状下以生态区为边界的具体应用。第5章介绍了规划方法在《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中的应用实例,着重描述了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筹备及实施过程,并对以行政区为边界和以生态区为边界的规划方法进行了比较。第6章介绍了规划方法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中的应用实例,着重描述在全国尺度上确定优先保护区域的方法和过程,对优先保护区域进行了空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第7章以四川省为例,介绍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规划方法,并分析了气候变化下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的分布格局和保护空缺。8 v$ ^5 N: n5 z# j" Z
- \9 Y E$ b0 G2 Z+ G3 s
6 P* V2 T; T2 R) S5 @7 g8 ~随着人类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作为国际上最大的非营利性的自然保护组织之一,TNC一直致力于在全球保护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陆地和水域,特别是在逾70年的保护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以科学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自然保护系统工程(Conservation by Design)”,生态区评估(Eco-Regional Assessment)和保护行动规划(Conservation Action Planning)就是这个方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8年TNC进入中国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后,也将这一科学的保护体系介绍到了中国,并且进行了一系列试点与应用。经过多年的在地实践,通过国内外专家和项目人员的不断摸索和尝试,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理念和方法在中国逐渐得到了本土化应用。, S7 n2 ~9 s. e% B+ H' u
, Y$ G3 s0 e/ Z! q
1 F3 k; K+ X# [/ S1 S' @* |本书的出版首先得益于TNC“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和“气候变化对中国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影响与适应项目”的开展。本书的编写是在相关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经TNC中国项目科学部整理编撰而成的。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资助了本书的出版发行。( P4 f: |; d4 F5 b- J1 F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V, ^* e/ r% j- Q9 s' D5 D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