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谜】探秘福建泉州惠女湾海底古森林 或解万古之谜

[复制链接]
9 b$ ~' J8 r+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r* G, F+ _6 S" ^9 j8 A
海水清澈,惠女湾海底古森林遗迹清晰可见,开始吸引游客
1 {6 Y3 T8 h$ K( n8 I) I- y7 r" _1 Y  U

. L" V) O* o. T3 P/ D  B
- b; P) s) [6 y  从惠安净峰出发,穿过一大片山地和森林,走着走着,就到了台湾。这种事情,现在看来犹如天方夜谭,但是在几万年前,可能就是真的:惠女湾净峰海边沙滩上,一大片海底古森林遗迹被发现。. R  l8 `  }( [4 w
  “沉东京 浮福建”,这句古老的闽南俗语,时常在原广东省地震局研究员徐起浩的脑海中响起。73岁、已经退休的徐老,大半辈子和海底古森林打交道。31年前,正是为了追寻“沉东京”的真相,他从广东惠来一路沿海北上,最终发现了深沪湾海底古森林。
( L3 d6 ]0 i" D4 Y6 B  Q9 M  惠女湾位于惠安净峰镇、小岞镇之间,海湾为何出现森林?此前在南边的晋江深沪湾、漳浦前湖湾,也发现过海底古森林。三地的接连发现是巧合,还是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
5 R) h$ e- |$ o5 w) g8 C  “深沪湾最年轻的古油杉距今7000年左右,惠女湾的古水松,则是6840±120年,因此,两片古森林很可能是遭受同一次古地震形成的。”徐老认为,对于惠女湾海底古森林的研究,可能和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B: I3 G8 q" i1 b$ w
  惠女湾古森林 60年潮起潮落' D* ?+ y* G. L4 V" d' t

4 z, Q2 W. |% s- V9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D5 A6 I# t  c6 b! Q  z6 Y
惠女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开始走红并吸引游客
. n, I+ q: D) M
  L9 h5 |9 e9 N1 w

+ P9 X6 w% Y& T0 o  从惠安净峰镇区,民宅中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拐进去,再穿过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便是像卫士般守护海岸线的木麻黄树林和海堤。海堤内外是两个世界,这边是绿色,那边是金色。金色的那边,碧波荡漾的惠女湾,金黄的沙滩上,有点突兀地点缀着大片黑色斑点,那就是裸露出来的海底古森林遗迹了。
* _; o  a' m7 Y& k: t  5月3日下午1点多,阳光正好,开始涨潮了,沙滩上冒出来小股海水,湿润着沙滩,白色浪花、金色沙滩和黑色泥块,显得愈加鲜明起来。/ S  q" c/ b% X: f# x
  网友海边发现古森林/ Y' W3 `6 E1 A
  联想起惠女传说+ s6 F! s& \- n. v+ u- V' a
  “海底古森林最近火起来,还是因为一个游客,发了一张图到网上,没太多的内容,只是说在惠女湾发现古森林遗迹。”邓志勇是净峰人,热衷于传播惠女文化,2016年8月网上发现这张图片后,马上去了现场,拍了很多照片,传给可能“识货”的朋友帮忙鉴定。
- `6 \0 K, X' ]$ C$ _  惠女湾位于惠安净峰镇、小岞镇之间,可海湾怎么会有森林?
  D1 l1 @: H/ d4 x. z/ V  邓志勇想起了村里老人口口相传的故事:蛮荒时代,惠安东部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一天海面上开出一朵奇香无比的石莲花,引来东海龙王的婢女鲤鱼,龙王大怒,跺足捶胸,引起地震,一时山呼海啸,东京开始陆沉,福建浮出海面--大岞山与小岞山之间,诞生了一座尖圆秀美的“钱山”(即净峰),鲤鱼姑娘逃难于此,变身为美丽的惠女。  ?2 }2 N! d  Z/ a
  这是关于惠女的一个传说,却也隐藏了沧海桑田的大背景。“如果几万年前这里是大山,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变成了海,那是完全可能的。”邓志勇发动自己的朋友圈,不过几乎没人把这种发现当回事。% N( ?! |  u3 I; b
  60年前
5 @1 v( Z3 S- G: \  村民认为这是煤
7 _7 c. `" d+ P8 k& c& q# Y. f. K  “这就是几十年前的煤灰糕(闽南语:煤炭的意思)嘛!”事情慢慢传开,村里的老人们也跑到沙滩上看。$ m" g% d5 {" F/ u- l
  2017年68岁的墩北村老伯康奕信清晰地记得,1958年前后,全民大炼钢铁的高潮期,海边最苦恼的就是没有木头,周边但凡能烧的东西都用了。急得团团转的村民,想起了村里老人曾讲过,传说这里原来是高山,有大片森林,地下可能有煤炭。: d% c$ V% N4 w; v! D
  村里组织人力,到一条已经干涸的入海河口开始挖,还真挖到了黑乎乎的东西,闻起来有股烂木头的味道,还有海泥的腥味,在太阳底下暴晒,晒干后,又有点干牛粪的味儿。
4 z+ t, L8 O/ v$ n4 w& h# F  }- {8 S5 N  “看着像煤,但烧起来很费劲,得用风箱猛吹,才会燃起一些火焰,不过没有像真的煤那样烧得通红火热。”康奕信说,当时他8岁,已经可以帮忙了,被安排去拉风箱,几乎不能停手,差点累趴下,所以至今记忆深刻。
$ z, z' M9 S8 w( Q* l4 ?$ _  因为效果实在不好,村里很快就没有再组织人去挖,但是沙滩上还是陆续出现了一些“黑色的树头”。最开始外面都是漆黑的,涨潮冲刷之后,慢慢会褪去外壳,露出里面的东西,用手一摸,软软的,再过一段时间就冲没了。- N& U; M0 Z( X. |) i' X* x. T
  “当时也没人懂这些是古森林遗迹。那个年代,生活都特别艰苦,也顾不上这些。”康奕信连连感慨。8 p- i) s4 h' P" u0 n0 P
  整个城镇都可能
* Y6 f9 @% ]; S0 `( @& q: N  建在古森林上面7 |7 u7 ~* ~; N( s& N- V
  “烧不起来很正常,因为这些只是泥炭层,距离真正的煤炭还远着呢!”接到海都记者采访电话,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梁诗经作了解释。
" [0 @1 P2 n" p% h* @  梁诗经到访惠女湾,实属偶然。2016年11月,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一个专家团队到深沪湾,管理处提出有人反映惠女湾也发现了疑似海底古森林遗迹,想请他们去看看,以鉴定真假。“没想这么一看,还真有了大发现!”作为专家团队成员,梁诗经颇感振奋。
2 C' L: t, O' h+ R  那天下午,梁诗经一行人赶到惠女湾的时候,刚好遇到涨潮,村民们发现的地方,大多被潮水淹没了;等退潮以后,天又快黑了,不过光线还算可以,专家组都卷起裤管进沙滩,很快就初步确认:这确实是海底古森林遗迹。  Q- N; k: I3 D9 N* H
  “那些树桩很明显,跟晋江深沪湾基本上是一样的。不过,单从已经露出地面的来看,惠女湾的树桩会少一些,可以肉眼分辨出来是油杉。”梁诗经说,这种发现往往带有偶然性,即因为某些原因突然出现了,如果没人注意到或引起重视,很快又会消失掉;60年前就有村民发现,因为不懂就挖了,因为烧不起来没再挖,实为不幸中的大幸。7 \( t$ }' C$ H9 F! X
  此外,梁诗经还发现,惠女湾海底古森林明显比深沪湾的低矮,露出地表的部分,高的也就20厘米,低的就是一个小尖角。
- C# _9 g" ^4 f8 N  “这并不意味着真实面积,有可能这一大片沙滩下全是,甚至整个周边城镇的房子都是盖在海底古森林上面的。”他说,当时因为时间太赶,而且还没有专门立项做地勘,现有的研究资料还太少。7 F4 d& g! f  l& O. ^: `
  “这么原生态的海底古森林,一定要保护好啊!”2016年匆匆一行,至今已是半年过去,电话那头的梁诗经也非常惦记惠女湾。他建议,当务之急是要进行一次完整的地质勘查,这样才能得出权威的数据,为进一步开展后续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1 T7 W. @* a) i/ B( g. j  x- d* _  惠女湾与深沪湾
3 b) g- g( r* }2 k7 T9 c/ @8 [  实为同年发现古森林1 x3 I+ C0 m, v0 e
  5月4日,海都记者将惠女湾发现疑似古森林遗迹的事情,告诉原广东省地震局研究员徐起浩先生,并将拍摄的照片,提供给他。徐老却回复,惠女湾的古森林,他早在31年前已经发现。3 L2 L, u, `  C4 A
  1986年8月,发现深沪湾海底古森林的同一年,徐老继续往惠安调查“沉东京”,听说惠安净峰赤土尾村海中有古树桩,就到现场去看。在潮间带浅滩,他发现了长达60余米,宽20余米,厚度达30cm的泥炭层。这些泥炭层,部分被砂土掩埋。在泥炭层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已经炭化的树根,直径达20cm,根枝繁茂,细根比较多。于是,他取样带回广东检测。检测结果发现,该古木年龄有6800多年。通过分析和判断,这些炭化木,为水松。成果以简报形式发表在1989年第2期的地理学报上。徐起浩特地说明刊物发表时误将水松写成水杉,华南农业大学林业系陈鉴朝副教授鉴定实际是水松。
* a* l; c8 \) C2 ]' o1 A+ z  由于当时刚发现深沪湾海底古森林,而且深沪湾的油杉生长在山上,而水松则生长在低海拔位置。因此,31年来,徐老的精力,都用来研究深沪湾的古森林,逐渐将惠女湾给淡忘了。- D; C) @8 ?- _5 Q& e( f) d
  “深沪湾最年轻古油杉距今7000年左右,而赤土尾村海中的水松,则在6840±120年,因此,它们很可能是遭受同一次古地震形成的。”
2 F* w# v5 ]) y$ l  “惠女湾发现的这些炭化木,表明惠女湾海底有可能存在古森林树桩。”徐老说,通过照片,他发现这些古树较多可能被海砂掩埋,“以前的面积可能更大,露出来的可能更多。”徐老希望,能加强对该地区的科研,当地政府能够赶紧重视起来,保护这片海岸和海中古泥炭及古森林树桩。
) z  A/ l# U: |6 s  “对于惠女湾古森林的研究,可能和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徐老说,研究惠女湾的古森林,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揭开深沪湾的神秘面纱,对于整个福建海洋气候、地壳变化等的研究,都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 C7 Q/ M" ]0 K. d" t3 z4 j; V1 s  三湾同现古森林或解万古之谜
+ u* A2 O( O, I9 A6 @  一直以来,闽南一带都流传着一句“沉东京 浮福建”的古俗语。这句古俗语,有着不同版本的解释和传说,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徐起浩认为,“沉东京”跟古地震有关,跟海底古森林有关。
3 Y8 _3 I2 l. L- U. s: s  目前,我国发现的3个古森林,都在福建闽南,另外两个分别在晋江深沪湾和漳浦前湖湾。其中,最具盛名的当属深沪湾海底古森林。; `; `* u2 K0 K0 R5 |5 b
  惠女湾、深沪湾、前湖湾相继发现海底古森林,是不是一种巧合?从地理位置看,都位于闽南沿海,对面就是台湾,这与地质学上福建与台湾曾存在“陆地桥”之说不谋而合。4 }, O* }3 z' E7 C

( ?' p* Z% E2 g$ \7 D7 L2 y1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o9 G6 h" d, I0 G4 t# d
深沪湾挖掘保护的古木
7 w+ p# O$ a8 `4 X

* m& [6 `% _  L$ U' P
" P- }5 T3 J9 r. I0 B  一句闽南古俗语2 ]: n( ~7 X3 Y
  牵出一个世界奇观6 M0 w. g' R* z: x" P) _
  闽南古俗语“沉东京 浮福建”各种版本中有一种说法提及,“东京”指的是“往东的路”,讲的是闽南沿海一带经澎湖列岛到台湾有陆地桥连接,人和动物可经此往来福建、台湾,后因地壳变化,陆地桥沉于海底。在徐起浩看来,“沉东京”传说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特别可能跟古地震有关。
, V6 P) H% d* n4 T1 w  x  1986年6月,徐老在泉州听人说,深沪湾海底退潮时,会露出一些古树桩,他赶紧跑过去一看,喜出望外。凭徐老的经验,他判断这些树桩,来自一个古森林。他将古树桩取样带回广东检测后发现,这些古树桩树龄高达7000多年。让他没想到的是,海里发现的这些树桩,大部分是生长在高海拔山地的古油杉。' Q/ O: M& E: ?& P8 ^$ r0 X
  很快,另一个发现让徐老更加激动不已。1986年9月,徐老再次来到深沪湾,此时,在深沪湾岸边钻探的闽东南地质大队杜文树先生,带徐老去看深沪湾大片贝壳结成的块。“样品鉴定结果出来,距今1.7万年,当时我很震惊。”徐老说,他和另外两位专家一起,向社会公布了这一发现,引起业界震惊。
2 _2 I$ E+ z5 v  b0 t* O  上万年的古牡蛎礁,如何保存下来?徐老的这一惊世发现,不仅引来了惊叹,还引来了质疑。很快,各路专家学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对深沪湾的古牡蛎礁,进行反复鉴定,结果基本在9000年至2.5万年之间,大部分与徐老的发现相符。
8 ]% O: u. [$ b  “发现的古油杉和古牡蛎礁,都是世界‘唯一’,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海里,相差一万多年的它们,同时出现在深沪湾,这不仅仅是国内罕见,这是世界罕见”。鉴于深沪湾奇特的自然景观和重大的科考价值,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保护区总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5平方公里。# n$ Y* f, g6 V) s/ |) w6 o
# v1 J3 b3 Z+ P2 y/ i+ h: H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y7 q% b' N" U
深沪湾发现的古牡蛎礁
2 v( X% Y- ^, a# |7 D" @

# [: z8 s+ G$ H9 o% ?$ f2 m6 e! K3 ^2 m# e+ Z, v/ a8 o
  3次海陆循环2 S3 p3 G, X# f; x; H
  让古森林与牡蛎时隔万年相遇/ y: N& [0 z3 m, p, _. T
  长在山上的油杉等古木,如何“掉入”海底?用了31年时间,徐老推断深沪湾海底古森林的成因:3次古地震。4 m/ i: b2 c$ R0 C+ K; }0 |
  徐老认为,在4.7万年前至2.9万年前,深沪湾一带,曾是陆地,还有一条河流。大约在2.7万年前,海水开始侵蚀陆地。深沪湾逐渐从陆地环境变成河口潮间带环境,大量古牡蛎开始繁殖生长。/ V% f* v; @) l
  在大约1.2万年前,第一次古地震,深沪湾的地壳开始迅速抬升,深沪湾又变为陆地环境。这一次地震,使深沪湾古牡蛎迅速脱离海底,避免了潮间带海水对牡蛎的侵蚀。变成陆地的深沪湾,受地表流水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洼地,古森林就生长在这里。* y$ n: D6 H* f( F
  大约7000年前,第二次古地震,造成地面快速下沉。海水进入原本生长古森林的洼地,被咸水浸泡的古森林快速死亡,部分被泻湖沉积掩埋。洼地外面原本被抬升的古牡蛎礁也下沉,但还在陆地上,未接触海水。
0 R- ~" @4 M$ p! o  大约2400年前,第三次古地震,让地壳再次快速下沉,古森林下沉到更深海底,形成了今天海底古森林面貌,并且形成了龙湖、前港湖等地震断塞湖。此次地震,使还在陆地上的残留古牡蛎礁再次下沉,终于到达潮间带,跟古森林相遇。
: o+ P: M( j1 m3 H; U  当然,目前各国专家对于古森林的成因,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但是,却进一步肯定了深沪湾海底古森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奇观的地位。/ {' g* U% `$ J5 p3 D9 H' s, Z& z( ^  E- I

/ U% W+ ?, m: j7 R2 ]. o!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n- M; N/ }# ~+ I( {! x
漳浦前湖湾发现的2.1米胸径古木
( ^; k3 a# Z# b( Z# e; U; @' p

; o0 a1 o* @7 L$ g, M
! e7 h' e& @4 P# M" i, I$ |  神秘的东京大路
, x. F9 u$ D. U" H, @+ K$ n! `  j  或曾连着福建与台湾
7 S1 `) E+ ?9 v& v' t* [  徐老的3次古地震猜想,似乎和古俗语的“沉浮论”一脉相承,而在同样发现海底古森林的漳州漳浦前湖湾,也有另外一种传说和猜想,与地震有关。: _% ]# ?$ O: o6 b+ x( |8 A, [+ F
  和惠女湾、深沪湾不同的是,漳浦前湖湾的海底古森林,经鉴定至少有43000年之久,为世界最老。如今,即使是退潮时间,也很难看见古森林遗迹。1999年10月9日被发现,是因强台风带来的暴风潮,以及特大低潮所致。- p# N9 M/ D; {1 f
  漳州市林业局的一名工程师介绍,当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古树桩,也有已炭化的古藤等,古树桩有80多个,属亚热带雨林,水松、杉木等植物集中分布在约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而《漳浦县志》记载,漳浦地处亚热带,自古山林茂密,至清末民初还是森林茂密。《大明漳州府志》则记载,漳州历史上还有野象出没。- ?* l3 {7 w/ k! a# c9 _
  “据老一辈说,以前海边有一条东京大路,但到底通往哪里我们也不知道。”一位老者告诉海都记者,他们村里口口相传这一说法,他猜测可能这里当初古树参天,一场地震或者火山运动后,将这里的森林埋入地底,而东京大路也就消失了。漳州海峡文史馆馆长江焕明指出,民间虽有“沉东京 浮福建”的说法,但“东京”到底指哪里?是不是台湾的某个地方?并没有人讲得清楚。
1 s# Z" Y7 n+ g# o  据《漳州地震志》记载,地质构造上,漳州主要位于长(乐)诏(安)断裂带,这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地震带,而漳州所处的正是这条地震带南端弧度最大、地震较活跃的主要部位。漳浦火山地质公园和台湾金门的火山地质公园的形成,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是不是那个时期的地震让火山喷发,也让这片森林埋入地底?让东京大路沉入海中?0 t) W' a0 o! D1 o7 y$ ^
  三海湾三古森林
6 l9 M# m: k" R+ r2 \2 f, a  能否解开万古之谜
4 A& K6 \+ m2 A, t5 H  针对福建与台湾曾有“陆地桥”之说,梁诗经指出,在地质学上有个说法,即台湾岛和大陆本是同一块陆地,由于地壳运动分开了,留下了一湾浅浅的海峡,“陆地桥”之说便由此而来。
, q6 y7 s- l8 J: u7 ?  M( X  “虽然存在这种可能,但要证实陆地桥的存在,是一个系统的、浩大的工程,绝非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清楚的。三海湾三个海底古森林的发现,可以作为其中一个证据进行研究。”梁诗经认为,福建跟台湾一衣带水,惠女湾、深沪湾、前湖湾相继发现海底古森林,三个海湾又同在闽南,应该不是一种巧合,至少其他地方鲜有发现。
2 }& ^$ K8 p7 y5 G  梁诗经对惠女湾海底古森林的保护、研究、利用充满期待,“这是目前纬度最高(最北)的,意义重大”,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森林生长时期的古植被、古气候、古生态、古环境,以及海陆变迁、地壳变化等,活脱脱的“地球的故事”。2 Z; u. [* F& ~$ R1 V
  如何保护好这个“地球的故事”,可以借鉴深沪湾的先例,“系统的工作可以从长计议,首要之务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不要因为好奇就去乱动,几万年浸泡在海水里和地底下,很脆弱的,挖一挖就没了。”......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滕3269
活跃在2021-8-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