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红树林状况》报告发布,指明未来红树林保护方向

[复制链接]
近日,全球红树林联盟发布了《全球红树林状况》报告。报告由100多位来自科学、金融和政策领域的国际专家参与完成,聚焦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效益、现状和全球发展趋势,概述了目前有关红树林研究的最新信息,以及正在实施的红树林保护行动,指明了未来红树林保护的方向。: f1 b4 P) L( j( Q+ P. A8 I
/ }: E- L5 Q  q7 e3 h- J/ N8 j2 D9 y

. y/ ?7 `5 V+ C广西北海红树林 记者黄冉摄8 `/ T9 F2 c, z- ]) q1 v
2018年,保护国际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大自然保护协会、湿地国际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了全球红树林联盟,致力于加速全世界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t1 R/ ^- m" t# g5 @! c5 z. i- O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表示,鉴于红树林对于维系陆地和海洋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各国政府、企业、城市和大众支持全球红树林联盟的目标和工作。将保护和恢复红树林纳入蓝色-绿色恢复行动计划,比以往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y" k$ J6 B; v
全球42%的红树林
& Q3 o& b' q! @& f6 |位于保护区内
. V2 O% y; X3 U' i- o/ h, C/ C4 ~报告执行摘要指出,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全世界约有13.6万平方公里的红树林,其中几乎1/3位于东南亚,仅印度尼西亚就拥有近20%。+ ^8 }9 x4 T/ n0 l1 D4 m- U9 s
在2016年以前的20年间,红树林的净损失约为4.3%。2000年以来,损失的红树林有超过60%归因于人类活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主要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 n% P( }2 Z+ o; V# f/ N4 }  w0 L. y2 S
气候变化也加剧了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飓风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对红树林造成了破坏。虽然红树林在持续损失,但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导致了越来越多地区的红树林面积正在扩大,占据了新的沉积物或内陆地区。, ^, A. g3 ~, [. `& o  v" B1 q
全球范围内,人们为保护红树林所付出的努力越来越多。报告执行摘要指出,目前约有42%的红树林位于专门的保护区内。但是,由于自然原因、工作落实不到位或管理欠缺,红树林的退化和损失仍在发生。
3 H1 f9 a( y" w$ c/ }8 [& h超6600平方公里的红树林
* g) ?7 J' r9 T2 O具备极高恢复性
, _* Z0 t& y' W, [3 H5 z——面对气候变化,红树林拥有无与伦比的碳储存机制,它们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的速度几乎比地球上任何其他栖息地都要高。
, A& F# \( _3 u% c% h: _% a报告执行摘要指出,目前,全球红树林储存的碳相当于210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如果红树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些碳就将释放回大气中,加剧气候变化。全球红树林联盟倡导将保护红树林工作纳入气候适应和气候变化减缓计划之中。
: g* U! f# A6 E) d3 @$ R6 c目前已开展的试点工作表明,若恢复近期损失的红树林地区,可避免约13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这相当于燃烧30亿桶石油或澳大利亚等国家3年多的排放量。超过6600平方公里的红树林仍然具备极高的恢复可能性,但需要向当地社区提供长期资金,预计在未来20年内需要筹集约111亿美元用于全球的红树林恢复项目。
) u+ S9 E3 s4 ?——红树林是341种受威胁物种的栖息地,并为全球410多万渔民提供生计,每年可避免超过65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并庇护大约1500万人免受洪水侵袭。
* ~! V1 J3 l$ \& e/ v报告执行摘要指出,大规模近海捕捞业对红树林的依赖需求也经常被忽视,特别是虾类的养殖——这类产业往往以红树林为繁殖或育苗区。, l1 a3 D8 G1 I/ I' x3 [
一项新的研究估计,在许多国家,超过80%的小规模渔民依赖红树林生存,而且全球有超过410万的红树林渔民——他们构成了一个依赖红树林而生的庞大群体。由于红树林位于海洋与陆地的交汇处,可以减少洪水,并发挥天然的防风、防浪屏障作用。据估计,红树林每年可防止超过65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并为约1500万人降低洪水灾害风险。6 B2 Y- Z. C+ K
完善观测、融资等
7 n. L' S9 d+ \- [! m6 G' e红树林保护途径
5 O# K7 R- `& ?! Z0 O目前,全球红树林联盟正在与成员机构、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绘制高分辨率的全球红树林观察(GMW)地图,识别最重要的保护地并实现规模化的保护,并启动变化警报等平台功能实时跟踪红树林覆盖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应对新的威胁。! _( e+ x- g& D3 u! |  Q/ C7 |
GMW网络平台已经启动。该平台支持查询大量数据,包括GMW的栖息地与变化地图等。未来,用户将能够对红树林的恢复潜力进行建模,并查询相关政策。
' ~9 q* Z. n+ h1 x, c, E5 ]1 c4 W- Q; u保护和恢复红树林、社区参与、开展有关研究和监测等方面的努力,有赖于资金的支持。报告执行摘要指出,新的金融机制,如碳市场、蓝色债券和基于保险的投资,将为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提供更多机会。将私人资本与慈善机构或政府拨款相结合的“混合”融资模式也正在开发中。) D  i. ]2 s$ F
除了可靠、透明的数据,分享红树林保护真实案例,分析不同管理干预措施的实际情况和预期成效,也可进一步推进相关的政策制定。
* S2 u0 u6 k4 V- |: X《全球红树林状况》报告收录了25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红树林保护故事,突出了社区与红树林共生的多种方式。如在中美洲和西非,新的管理和治理系统在保护传统谋生方式的同时,还提供了建立牡蛎养殖和养蜂等新营生手段。这些经验有望在世界各地帮助沿海社区和红树林一起茁壮成长。
5 g) ?# T* c# u, {3 T1 d红树林资源保护修复的五个落脚点7 ^0 ~2 h/ b" C& ^+ r# W' h* Y
邢永泽
$ ]3 R! j7 ~$ ~; r$ N" h& R; R红树林是生长在海陆过渡带的特殊森林,素有“海岸卫士”的美称。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浙江(人工引种)。
7 ]. l/ u, X  X, O7 N0 m近30年来,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我国红树林总面积仍然较小,生境被破坏、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依然突出,保护修复工作任务仍然艰巨。8 B4 o- L7 I) G4 [' p
当前我国在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过程中仍存在着种种不足,主要表现在:临海工业建设侵占破坏红树林时有发生;宜林滩涂面积不足,红树林造林修复难度增大;红树林周边养殖污染危害红树林生境,退塘还林任务艰巨;红树林有害生物威胁红树林健康,仍然缺乏有效可行的防控手段。5 ~  t, U, @* P' |5 c% q
为此,笔者建议:
" ]" M2 E& G- u. Z) W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 V; _9 s/ R3 G. s4 t- g9 V
严格保护现有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 n& j' D; ]0 ?#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开展调研,通盘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和红树林保护两者的关系,在保护好红树林的基础上留足地方经济未来发展的空间,特别是经济落后省份的红树林保护修复,更需科学规划红树林造林区域,不搞“一刀切”。对于现有的红树林应明确划定红树林保护区域范围,将现有红树林保护地以及保护地以外的红树林和适宜恢复区域划入红树林保护红线,保护范围内严禁各种形式的占用及破坏,同时应注意保护红树林附近的潮沟、林外光滩及浅水水域。在红树保护范围周边设置一定宽度缓冲区,建设滨海植物生态廊道,改善高潮区以上区域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严禁在红树林区域排放“三废”。1 L2 c; |# E* r) R
根据不同环境条件1 }1 U5 D; K0 D1 d8 {, o
有针对性地开展红树林修复工作- q+ e6 t- E  f/ a" u# S' k
我国海岸线曲折,红树林立地条件多样,立足当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现状,遵循自然规律,宜林则林、宜荒则荒,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恢复方案,采用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对已经破坏的红树林开展集中连片恢复,减少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破碎程度,维护红树林生境的连续性及生物多样性。修复过程应统筹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涉及的水动力改善、滩涂改善、水环境修复等工作。同时开展退塘还林工作,有序清退红树林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养殖池塘,逐步恢复红树林生境。对于红树林保护地内的养殖池塘应坚决清退,恢复红树林生境。' f7 w- y) H* s7 f/ D3 L' U
优化种苗供应+ a: p! ~3 I* ^
谨慎选择适宜红树林种类
& s5 g* M6 {( b7 }据当地红树林环境现状,在需要修复的红树林区域周边培育红树林幼苗,适时新建一批红树林种苗基地。对于外省红树林苗木,种植前应开展一定时间的炼苗,以提高种植成活率。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本地乡土树种开展红树林恢复,坚持多树种种植,逐步恢复红树林生境,对于外来红树种类拉关木和无瓣海桑应慎重使用。
1 L! x+ `% ]4 J4 q) F: o3 G坚持长期监测
- e/ j# N4 l: J1 l科学评估红树林资源变化/ U) G! @( R; \; a, U& }. F
在各个省选择代表性区域布设监测站点,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现状、变化趋势开展长期定位监测,适时建立全国红树林监测网络体系,系统掌握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变化规律。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过程跟踪监测,对生态修复效果和综合效益开展监测评估,完善红树林保护策略与修复技术,支撑并提升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水平。
: D+ X7 T  A2 A! j落实责任主体
" e4 g0 V0 k5 x9 Z, ^形成多方共同保护修复工作格局
0 ~$ }5 o2 s4 r7 u/ F! o3 }明确红树林保护修复总体布局,落实红树林保护与修复责任主体。引进先进经验,支持鼓励科研院所开展红树林修复关键技术攻关;多方筹措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的保护修复,探索红树林保护修复受益模式;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多方聚力共同推动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奥黛莉赫本
活跃在2021-11-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