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L3 k! ^8 u, y; t; y
连云港港口 杨开林摄
3 u2 z7 F. n$ a) C# b- f! H" u/ ^3 p/ Z' @
盐城境内的风机 马焘焘摄
' _" P, i' \5 I1 t+ d+ |1 h- y
! a! D& P- Z0 F南通港通海港区集装箱作业区 许丛军摄
( d4 C- X- F- E5 |1 Q+ O% O江苏的沿海地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f$ k* i# v- Z5 _( s! _
去年底,国务院批复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以深入推进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一体化发展为重点,赋予沿海地区“高质量打造沿海海洋经济隆起带”的重任,明确“接轨上海和苏南地区”,“增强对苏北和皖北地区辐射带动”的要求。
9 R( p0 X. W: ?8 o0 r/ O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告诉记者,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2020年)》相比,新一轮沿海《规划》更加突出转型发展、产城融合、绿色生态等特点,进一步彰显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新作为。向海而兴,是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 a- x: l( `% ]# W1 Z锚定特色产业0 r" R4 ^/ X/ L$ V6 H: i& O
位于黄海之滨的盐城有着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6米/秒,远海风速接近8米/秒,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可达3000至3600小时;年平均光照时间在2280小时左右,年发电利用小时数1200小时左右。
( i- M$ O2 ? f" `* T良好的自然条件吸引新能源企业纷纷落户。在天合光能(盐城)科技有限公司16GW电池项目生产车间,几百台自动化生产设备正在满负荷运转。
4 a# V- T5 A/ d& Z通过实施“风电与光电立体布局、开发与制造联动发展”战略,盐城将产业纳入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招引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天合光能、协鑫集团等风电光伏行业巨头,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6 h% [( L& P0 Z7 b% ^. f y
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盐城正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自己的名片。截至2021年,盐城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204万千瓦,在这里,每使用100度电,有近60度来自于新能源。
6 U' q* ]+ {4 Y$ {9 m按照《盐城市“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盐城将迈入两个“2000”的蓝海,即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开票销售达到2000亿元。7 e( z! }( K& M* f8 J0 y- o
在盐城北部的连云港,世界一流的万亿级石化产业基地正在崛起。作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盛虹、卫星、中化等高端化工产业项目均在此落户。去年底,盛虹集团旗下斯尔邦石化二期丙烷产业链项目——26万吨/年丙烯腈(Ⅲ)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这使得丙烯腈的年产能达到78万吨,跃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对发展风电等清洁能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R/ i+ h/ e( z( |5 I# @7 }目前,连云港产业体系雏形已经形成,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中华药港”建设全面铺开,新医药、硅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装备制造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初步建成。 U* C4 `& f7 E2 q) j. o
江苏唯一的滨江临海城市南通把重大项目快速集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突破,正在构建“龙头带动、配套跟进、全产业链发展”的产业格局,打造长三角临港产业新空间。) o" ~8 s/ R4 \4 l! J5 o+ ]% I H
“多项战略机遇交汇叠加,南通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态势日益明显,正处在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跨越赶超的重要窗口期。”南通市委书记王晖说,南通既有跨江出海链接全球的海港优势,也有溯江而上服务内陆的通道优势,还有依托上海融入世界的窗口优势,天然具有门户功能。9 N u; m2 k0 l/ R" o4 q
仅3平方公里的阳光岛是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2021年接卸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天然气运输船87艘次。目前阳光岛正加速推进3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未来将打造成国家级“能源岛”。/ Z" B- d8 `0 c8 i2 r4 Z0 a
目前,南通市船舶海工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形成了东起长江入海口启东寅阳、西至如皋长青沙的沿江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带。总投资1000亿元的中天精品钢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超500万吨精品钢生产能力。洋口港围绕高性能纤维材料、可降解新材料、高性能树脂等产业,可形成千亿元产值规模。按照《南通市关于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行动计划》,2025年,南通的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将突破30%,沿海前沿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30%,分别比目前提升3.1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 ]% U6 m4 z4 j1 B
打造“三大片区”+ d2 u0 t) w0 d; h |' M* a6 v
今年年初,南通通州湾吕四起步港区码头迎来了启用后最大的一批货物,由南通海门一家企业生产的总价值2亿元的风机叶片从这里装船出海发往荷兰。* q, \$ V% P( [% O1 O3 w6 B1 R
“过去,这些出海的货物需要通过陆路运到长江码头,然后通过长江码头的驳船运往上海出海。”南通通洋港口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赵忠祥告诉记者,“现在,货物可以从工厂直接运到我们这个码头,缩短了100多公里的陆路距离,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5 r: }6 X: d8 _) u! o
江海联动区、陆海联动区、河海联动区,这是《规划》中提出的要打造的“三大片区”。- [$ h* p- b$ m2 G5 a+ x5 m
南通着力打造“大通州湾”,由南通206公里海岸线上的洋口港、通州湾、海门港和吕四港组建而成,定位为江苏的新出海口。“通州湾新出海口是服务临港工业发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集装箱中转运输的综合性港口,目前正全力构建‘内河到码头、铁路进货场、海港通大洋’的集疏运体系。”在南通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沈捷看来,这样一个集疏运体系将充分发挥公铁水、江海河联运体系的作用,预计到2035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300万标箱,货物吞吐能力达到3亿吨。6 T8 C5 w9 W7 v
1月27日下午,一列满载着机械配件的中亚班列从连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驶出,沿着新亚欧大陆桥一路向西经霍尔果斯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最终到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行程5000多公里,用时12天左右。7 u( D7 C) Z+ J9 b
据了解,中哈物流基地先后推出同一集装箱“海铁空”联运、“内陆中亚东南亚中亚”循环利用等运输模式,同时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创新实施“保税+出口”混拼、“船车直取”零等待等模式,不断提高作业效率,压缩货物在港时间。7 f/ _: O$ g# M) |9 E
作为“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连云港将深入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打造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以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枢纽海港为重点,推动连云港海港、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物流金三角”联动发展,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建设成为陆海通道战略枢纽。9 }( `- p4 |4 Z$ a
连云港市委书记方伟表示,“连云港将建设好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以服务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枢纽城市、发展枢纽经济,用好自贸试验片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探索制度型开放,加强联动创新,构筑高水平全方位开放高地。”9 L; ~: ?9 `- R9 @7 b* w y
自古就是淮河流域最直接的出海门户的盐城,河海联动,蓄势而为。滨淮高速、滨海港铁路、滨海港20万吨级航道正加紧建设,响水、滨海、射阳等港口、码头和内河航道资源整合为盐城港控股集团并通过与淮安、蚌埠、周口等地港航合作,打通西向水运通道。
; G) R% ~6 S# \0 X# P; S目前,盐城正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上海、杭州等地形成生产要素、现代产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四大循环,同时依托中韩贸易产业园,规划建设综合保税仓库,建设一批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3 v/ \7 m4 q) c3 ]- e6 N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 c; i7 ]- W0 w! q m每年冬天,超过全球数量一半的丹顶鹤到盐城越冬。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海湿地,盐城曾放弃已获批准的条子泥、高泥和东沙区域百万亩滩涂围垦计划,转而打造湿地保护修复科研基地,积极实施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湿工程。2019年,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项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h, h& E0 @/ E8 t9 |" K8 W6 d
此次《规划》中,特别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重点打造蓝湾百里、生态百里、缤纷百里,维护海洋自然生态和自然再生产能力,展现海洋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共享美好蓝色家园。+ h% _5 x5 x# S1 {
坚持绿色发展,已是沿海三市的共识,美丽海湾建设也将展开。/ |3 L+ s6 i6 n9 U7 l
盐城市正积极探索淮河生态经济带环保联防联治长效机制,成立长三角生态产业链联盟,努力为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支撑。盐城市市长周斌表示,盐城将和其他城市共建沿淮绿色生态走廊并共同打造淮河出海通道,组建海河联运战略联盟,协同推进出海二级航道建设,真正实现“直连出海、河海联动”。
6 X( q# G+ v) |1 E南通提出打造绿色生态新沿海,推进绿色生态发展,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连云港则在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提升陆海污染协同防治水平、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打造特色海洋文化旅游名片上皆有布局。坚持做好“治污”“添绿”“留白”文章,深入推进入海河流系统治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完善全流域上下游协同整治机制,确保入海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6 L0 p- o2 y0 f I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和条件,空间广阔、大有可为。0 p y! a9 g% Z) L# g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4 C3 s& D- E6 x m0 j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