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谜】水母大爆发:古老生物的神秘警示

[复制链接]
水母是胶质浮游动物的一大类群,它有个拉丁文的学名——美杜莎。美杜莎其实是希腊神话里的蛇发三女妖之一,她头上美丽的金发是无数条曲屈盘卷的毒蛇,任何胆敢爱上蛇发女妖的人只要看到她们的面目就会立即变成石头。18世纪,瑞典科学家卡尔·冯·林纳第一次把蛇发女妖美杜莎的名字给了同样拥有柔软无骨的身体和有毒刺触手的水母。: F1 _  o4 L& g- T4 {( D: B
  在海边和水族馆里,人们习惯把那些身体透明柔软、精灵般地在水里漂动的动物都叫做水母,而科学家对水母的定义却很严格。真正的成年水母要有钟形的身体和带毒刺的触手,还要有刺胞类动物的生命特征。水母和类水母生物的身体里95%以上是水,它们无心无脑无血,只有最初级的神经细胞和简单的消化管。对于普通人来说,水母简直就是一个会蜇人的海水包儿。6 C$ ^$ M6 j; v$ {' D

1 ~* y1 J5 F, M  `/ h# {# T( x3 C# Q  O& p; F/ t/ Z' j/ ?
9 G6 }8 ?+ A0 ['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C8 f# I- R, z5 a+ ^. ?8 T
8 @5 J2 |: m" N0 J
  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分,所以它们看上去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大部分水母的身体结构都包括一个伞状的头冠和头冠下面散开的触手。那些丝一样的触手表面密布着刺细胞,刺细胞是一个充满毒液的囊,内有一条中空缠绕的管子,当刺细胞受到触动时,会马上射出管线,毒液便通过管线进入生物体内。水母没有大脑,它的举动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条件反射,一方面捕食碰到的猎物,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卫。除了触手之外,大部分水母还需通过口腕把食物送入腹中,口腕就是从头冠内侧的中心延伸出来的腕状物,口腕上也有许多刺细胞。(摄影/Connie Chen)! _$ z2 v! f, q2 X+ I0 r& @
  水母的繁殖至今仍是个谜
4 F* U3 v2 ~3 a$ d8 l# Q" ^  但是这种结构简单得微不足道的生物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5亿年。比它们更晚出现的恐龙早已在地球上灭绝变成了化石,而水母却历经地球上无数的冰河、地震、火山爆发和沧海桑田而顽强地生存至今。它们透明简单、若有若无的身体就是几亿年漫长进化的结果。9 c2 w: }* z- \
  在天敌和猎物的面前,水母不用隐蔽和躲藏,完全透明的身体就是它们最好的伪装。简单之极的生物结构和对海水的高度亲和力让水母可以适应几乎任何海洋环境而生存。从赤道附近的加勒比海到极地的冰洋,从世界各地的浅海湾到大洋深深的海底,没有哪里能让水母却步,甚至在太平洋8000多米深的海底火山口源源流出的热岩浆流旁边,水母也依然生存。科学家们还发现,在地球海洋各处的生命禁区里,所有的生物都在高压、寒冷、无氧和绝对黑暗的环境里无法生存,只有水母在那里若无其事地漂荡。: c: O+ x. h( ^2 @& d* B
  水母有着独特的繁殖方式。在有性繁殖和无性分裂两种繁殖方式共同作用下,水母的生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状态。成年的水母分为雌、雄二体,繁殖时它们分别把卵子和精子排到海水里,卵子在海水里受精后发育成为水螅,这是只有几毫米大小的透明水母幼体。水螅附着在海底的岩石表面上,靠捕食水里的浮游生物生存,但处于蛰伏状态并不发育成熟。这种蛰伏状态短的仅有几天,长的可达10年之久。一旦环境条件成熟,在某种尚不清楚的因子促进下,水螅的生命循环被激活,开始以分裂的形式进行第二次繁殖。在这个过程中,一只水螅又可以分裂出成百上千的小水母来。它们开始在海水里漂荡,并且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成熟,开始下一轮的繁殖和生命循环。1 Y! C3 ~- u$ i: M' {

6 I% }, W4 P( N& }1 c" w/ C/ w. P# d/ C8 C1 U# n

1 v0 Z6 J# A) ~# L( g8 e8 w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i% V) P3 R) K' E' v4 K6 m! K
% t$ j5 ]9 H+ J( D3 o3 {
朝天水母,在海里的状态很像海葵 摄影/Kelvin Aitken
& |: m) ^0 q9 d9 @

! u8 Q7 G( w! V) `  到底是什么激活了水螅的蛰伏状态?对海洋生物学家来说至今仍是个谜。要对自然环境里的水螅生存状态进行观察和研究有着相当大的困难。人们用“大海捞针”来形容做一件事的困难,可以想象,在深深的黑暗的海底寻找并且观察到那些比一根针还小,而且是透明的微小水螅,恐怕比海底捞针还要困难。' B$ p) N" F! B/ U$ k  `/ g
  水母是世界各地的水族馆里最受关注的海洋生物之一。在特制的玻璃水室里,它们安详、柔和、飘逸,像水中一朵朵晶莹的花朵。然而在海边,人们却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认知水母的。在那里水母给人们带来的大多不是什么愉快的记忆,这是因为它们那些同样柔软无骨、如丝带般飘动的“毒手”。
* N2 c- ^2 x8 a. U" P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在水母的每条触手上布满了上千根微小的毒刺。当触手接触到猎物或者人的皮肤时,毒刺会同时立起,有毒的分泌物像子弹发射般射入猎物体内,很快使猎物全身麻痹。失去活动能力的猎物被水母的触手团团缠绕住,几个小时以后便会被水母分泌的酵解酶分解掉,在消化管内被吸收。1 `% _1 r1 U/ ?* A
  对于人类来说,水母的毒刺引起的多是轻重不等的刺痛,但如果不幸遇到巨毒的水母也会有致命的危险。在澳大利亚的海滨经常有危险的水母出没,恶名昭彰的箱水母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水母,它的毒液几乎混合了各种有毒动物具有的全部类型的毒素,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致人死亡。然而这种毒刺极为微小,必须直接接触皮肤才能刺入,因此一层薄薄的保护服即可保护人类不受毒水母的侵袭。  d' z4 }! p9 r# \' F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水母的毒刺也因环境的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变异。太平洋的帕劳群岛上著名的水母湖号称是世界七大生物奇观之一,湖里的斑点水母的毒刺就是因为漫长的演变而退化掉了,因此也被称为无毒水母。帕劳群岛位于菲律宾以东500公里的太平洋上,是亚洲大陆架边缘的珊瑚礁盘露出海面形成的一串岛链。由于这里的岩石为多孔隙的石灰岩,海水便通过这些孔隙渗入到岛上低洼的地方蓄积起来,形成了一些陆上海水湖泊。这些湖泊的周围都被十分茂密的丛林所围绕着,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局部生态小环境。斑点水母的祖先在一万多年前随着海水来到了这个特殊的环境里,经过长期的异化,触手上的毒刺几乎完全失去了作用。
0 L( p; b$ c' u. m& v  在斑点水母的体内有一种与其共生的藻类。光合作用是藻类新陈代谢产生能量的最主要方式,而摄取共生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是斑点水母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秉性。为了从体内的共生藻那里摄取到最多的能量,水母们必须设法为它们提供充足的阳光。对阳光的需求形成了帕劳大水母湖里的水母群清晨大东移的生物奇观。
! j/ P" h- t$ u( [  日复一日,每天早晨随着太阳的升起,水母群从湖的西端开始向东做集团运动。一千多万只水母,大的如苹果,小的如蓝莓,各自舞动透明的裙裾,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奋进。这时的湖水好像变成了一大团乳绿色半透明的凝胶在向东蠕动。午后它们再次启程向西返回,傍晚前水母群又全部回到了湖的西端,在这里等待第二天的黎明。
0 {8 q" z6 T% k! E  帕劳群岛大水母湖令人难以置信的水母数量和密度,以及它们极为奇特的追日迁移吸引了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前来观赏,人们潜入水下深入水母群中与它们共舞。由于斑点水母发生了异化,有毒触手大大地退化了,潜水者碰上它们并不会有被蜇刺的感觉,只有在口唇四周的皮肤敏感区才会感到轻微的刺痒。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滕3269
活跃在2021-8-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