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9 P l# T' }5 n# p5 P2 f
% c; B$ u8 |5 A/ r. q8 m近日,《江苏省“十四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发布。提出到2025年,江苏省将打造12个船舶与海工装备相关产业集群或基地,实现8项指标全国第一,成为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第一强省。其中“着力建设一批引领性研发创新平台”方面提到:围绕深海运载安全(深潜)、深海通信导航(深网)、深海探测作业(深探)三个研究方向和深海装备材料制备、深海隐蔽导航、深海目标智能识别等重大任务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支持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并以此为契机,用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带来的“虹吸效应”,积极争取国家级船舶海工专业研发机构和相关重点实验室、检测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布局江苏。积极推动中国船舶集团716所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中国船舶集团702所、723所电子联调试验场建设,打造国家级船舶智能设备、海工电子设备试验场。加快与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的深化合作,加快建设智能船舶研究中心。主动对接全球先进船海产业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引进一批国外知名研发机构,推动船舶前沿技术领域国际合作,争取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苏设立全球研发机构。加快培育本省大型研发设计机构,加强江苏省海工装备研究院、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南通诺德瑞海工研究院等一批基础良好、目标清晰的专业研发机构能力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本省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中心、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夯实基础研究和产业服务能力。此外还提到,支持建设无锡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开展深海运载安全(深潜)、深海通信导航(深网)、深海探测作业(深探)等3个研究方向重大任务攻关。…………至2025年三大指标全国第一
) w. M$ g# ~* v2 R9 P7 O$ q8 F y' H: a3 _, M( Y
' _5 q7 v, i; _. q& a4 j; s$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江苏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发展质量等方面的预期目标。8 F W2 Y7 i( T( @$ M
/ q2 M: A4 X* q. O7 ]- T3 X
: {- S" C* o! Y" ~- J, U# ~& n
其中,产业规模,至2025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等三大指标全国第一;海洋工程装备产值全国第一;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国际市场份额力争达到18%左右,均保持全国第一。8 R9 b4 X. c' R: C* O3 H
4 {+ ~/ Y8 a+ F+ O
7 ^) t6 o( `7 {% O9 @8 }# D7 O0 `
' @! L( _6 D$ @1 A图源丨扬子江船业9 i' K5 |# w- a n$ {
: f6 q9 l7 e5 q( n/ g+ z2 y产业集群方面,显著提升重点产业集群竞争力,将南通、泰州、扬州、苏州市(太仓)建成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国家级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豪华邮轮先进制造集群;南通、泰州、扬州、镇江建成高端配套产业基地。! f- L! x2 W) m3 ]$ `4 C
7 |/ q/ M8 o% b6 C
0 u, {* r4 W" o: R
1 }1 |3 @) t" B, s( S! C- E' H3 r图源丨招商局江苏重工
4 h2 R5 D1 f3 q8 M. r. M
, ^5 k$ j6 E+ t- H
& W' i) z( x" S! s在产业结构方面,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骨干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进入世界造船前20强企业达到4家,培育2家具有总包能力的海工装备企业、1家豪华邮轮制造企业,形成一批船舶配套系统集成商和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0 |. ~9 K2 v" u4 l0 F4 W6 w1 N
, \/ i5 ~4 q/ l* z
, T- x. [2 W# P6 L
% A& ^8 T2 P) |; z图源丨国际船舶网 f2 r, g) B1 Z5 A! P
* X. r8 ?1 `. G& `- j) u
推动可再生能源动力应用
5 @" E8 B8 j$ v
0 ^! g' m/ u2 l; a0 v3 O& A7 R( H8 E' ^; M
《规划》明确,继续推动低碳燃料(双燃料)及可再生能源动力应用,开发满足EEDI第三阶段要求的主流船型优选解决方案。
4 t$ W; n5 ]0 ?$ {$ F' ?8 s$ R, a7 K
% b2 J# h0 }2 E1 P$ L' v
在深海油气开发装备技术方面,提升深水水下油气生产系统装备技术、深水浮式油气生产开发装备技术、深水水下钻井装备技术等。
8 d! S: p# g+ k- i
2 D& L9 Q) y' O/ Z c5 \# |/ m6 r, ~! J5 f& a3 }
在深海采矿装备技术方面,提升海底矿产勘探、开采、输运系统装备技术、深海采矿系统水下物联网关键技术、深海采矿水面支持母船装备技术、深海采矿装备试验设施及工程材料关键技术等。* B3 ~" P/ G! m$ a# H
% q5 m4 `- I. `0 Y% p Q* p2 z
, ?% G6 k( x9 n' J) _% A, Z+ y% b
% h0 m7 [/ e9 W u7 r图源丨中船澄西
. N s" [% A# n% l8 U5 `" ]& i V( J5 f( N, n% E
* l) U2 A% J% D
在极地装备技术方面,提升极地环境、极地船舶基础技术研究,中高冰级船型开发、大功率推进器、耐低温材料及设备、防寒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
2 L3 c5 f a7 w. e, {
# x. i, @4 U1 p3 a4 f8 L4 j- U4 r( u- t/ C2 k9 [% R, d0 B
在核心基础共性技术方面,重点加强主流船型在实际海况中的水动力性能预报优化技术、提高结构性安全技术和舒适性技术等。
. L9 V( J+ U) ?# ^3 c' A0 ?, [) s& M4 | ^
' o1 Q4 ^ a7 J* k4 C( G
5 `5 B& G% p8 I* ?# e4 W3 M8 v& U图源丨扬子江船业: A+ {2 m- D( F1 W1 g: Y
/ P) \; s% s0 W5 W* a5 X* e
/ y+ e/ N, j$ A' L4 h在提高全产业链竞争力方面,《规划》提出,实施“高技术船舶产业链卓越提升工程、海工装备优势产业链培育工程、豪华邮轮重点产业链建设工程”,形成“具有较高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和具有较强协同创新力、智造发展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 F7 k9 d8 q: w) N+ w7 {
# |) u4 O) ~4 q# ~$ v. f. k
9 R( R. e6 p/ {* W, D. p
6 p+ J1 g9 e8 O9 M$ V$ o图源丨中远海运重工( j/ ?$ y" ~& _$ D# Z
5 d: U& i% m! F: p- u5 z, N+ _
8 h7 T& T- h* c9 ]8 ~
此外,《规划》设置11个专栏,涵盖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十四五”预期目标,高技术船舶重大战略产品、海洋工程装备重大战略性产品、豪华邮轮产业链、产业链主导企业、主流船型及船用设备配套能力提升工程、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卡脖子”短板技术攻关、产业链发展技术路线图、建设内河(沿海)船舶绿色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以及智能制造体系。* t5 e* {$ a J
! {- p' V9 J' F1 N& @1 l q0 z/ T+ [3 E
八项任务:+ W4 i6 o$ C5 J
一是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批引领性研发创新平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二是提高全产业链竞争力,实施“高技术船舶产业链卓越提升工程、海工装备优势产业链培育工程、豪华邮轮重点产业链建设工程”。三是建设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沿江区域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集群、沿海区域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沿江(沿海)腹地特色配套集聚区。四是推动内河船舶制造转型升级,认真创建“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区”。五是推动制造能力优化升级,加大“智改数转”,加快建设一批典型智能化单元、智能化生产线和智能车间。六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建设“互联网+”全球售后服务网络,鼓励船舶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供应商发展,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七是大力推进融合发展,加快在我省率先营造JM融合良性发展新格局,实现融合促进发展。八是促进行业安全发展。大幅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
' `3 z- e& l. u7 w+ j! u) w* Q% A( ^* b; l# Y) a. H8 Y2 ^, @, ~% c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q* O, D/ }" N" S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