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地球三分之二面积的海洋
" Z. ?8 y) {9 w; i9 `是一座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是固定碳、储存碳的宝库在海南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自发成立一支名为“蓝探”的团队为修复海洋生态、提高蓝色碳汇而不懈努力
4 B. X; z3 i6 }/ o; W: F与“蓝碳”结缘
" ^$ r0 N5 N3 D1 K7 \“蓝探”取自于“蓝碳”的谐音,寓意蓝色碳汇探寻者。“蓝探”团队目前有14位成员,均是海南大学的学生。
" X7 P+ Q5 M7 B+ ~% |) [( A
, Y6 F, k) m7 @; V0 o4 @4 u
; B! X5 E, g% g8 D+ s3 [! Z7 w3 V- [“我从小在福建海边长大,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团队发起人、海南大学经济学院大四学生郭文君说,2018年她考入海南大学后,了解到海南的珊瑚保护状况有待加强,于是发起成立了“瑚光珊色”珊瑚保护志愿服务组织,呼吁更多人参与珊瑚和海洋保护工作,而这就是“蓝探”团队的前身。8 I* u$ L) E4 o$ ?( A
' ? M, ^+ f9 i* e3 D' Q
2 d/ I7 ]+ U- F: Y; m! c' p
- A/ X" B5 J' C“我们经常到社区进行宣讲,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上课,让大家认识到珊瑚保护的重要性。”郭文君说,每当孩子们看到由于海水污染,珊瑚从五颜六色到白化后,都十分伤心,这一幕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宣传珊瑚保护,志愿团队还经常开展公益集市活动,售卖专门设计的钥匙扣、布包等文创产品,再将活动收益投入珊瑚保护中。* B: \/ W+ k$ A6 K4 p- B
8 Q) P m6 @" M( Y% p6 M1 c+ T
5 J' m6 c- z- ]' a2020年9月,郭文君注意到一则新闻: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正式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她意识到,“我们正在保护和修复的珊瑚,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恰好和‘双碳’目标是契合的”。) |+ X( T) F4 K/ R
" t* [# ?- l; A3 l- H1 b7 K/ M( o: \' w W+ P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郭文君的思路逐渐清晰:通过珊瑚保护提高活珊瑚覆盖率,将珊瑚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碳汇,最后进入碳交易市场,在保护海洋同时带来经济效益。
- P' p+ j9 U1 @6 ], X
) k# v" Q6 x6 a! I1 D
8 n) w" Z( d$ j z5 V* f, q在经济学院老师的帮助下,一批志同道合的学生很快聚在一起,2020年10月,“蓝探”团队正式诞生。除了经济学院,还有成员来自海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等。
' H j# V7 [# L3 K/ e
# u k7 r: I& _4 i: z, |“瑚光珊色”志愿者在学习珊瑚培育知识。受访者供图
, l" g0 R: o1 ^- ?* s
w) w Y7 r9 y! Z, R7 G6 C
, c' c- B& T& v9 _+ q) h" C/ J9 g3 L( K
环保与经济“双重价值”3 Y( }5 F. T4 P( g
8 X+ C2 n" o3 x3 T+ Z
7 @: `% i9 q2 U. L- P$ G) L) t郭文君介绍,团队目前的工作主要是海洋监测和珊瑚修复,通过研发浮标,对海洋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测,判断珊瑚生存环境是否健康,再对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珊瑚进行修复和幼苗培育,从而提升珊瑚的覆盖率。团队成员们经常到文昌、三亚等地开展海洋监测和珊瑚修复。
) z H1 P( k0 x- [8 u J) I- N- y/ h3 f) y
0 H3 y$ e s4 W! p, C! m" C" ]8 q! y0 Z
“我们所做的不仅可以保护海洋和环境,还可以帮助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减缓全球变暖。”郭文君认为团队的工作十分有意义。“我还收获了团队的友情。”她说,所有队员为“蓝探”项目奉献了特别多,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奋斗,感情非常好。3 V, T. m; \: ]
# O; Q" [0 |7 a( y+ d& r; u7 Z- ?
' p4 B# ]) Y. }! ~3 J5 B3 U经过团队的努力,去年10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蓝探”项目斩获全国高校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金奖,实现海南在这一赛事中金奖零的突破。
: l6 N; G" E* p" B. E! p# q3 m# D9 ?) x" A D
# l& |2 N9 c3 H7 C( L8 o/ _
郭文君说,目前团队成员共获得项目立项7项,每年覆盖35万亩的珊瑚礁、海草床,提高固碳约46万吨。团队还与多所学校进行合作,志愿时长约达8900小时。
; S! \" a" m; s/ j# b& f0 \( p
% @ W8 k; q! W! H" P; c5 C, b( V' R$ M) s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张亦驰去年5月加入“蓝探”团队,主要参与商业模式的构建,将珊瑚保护的技术进行市场化、商业化,从而形成一个可以良性循环的造血模式,让团队继续运作下去。
$ O" b6 j/ K4 ^+ ~
9 R4 w- j$ k" e( n8 t" T
6 i0 O. @% B. l% r* `“加入团队后,我切实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了全世界对碳达峰、碳中和迫切的需求,”张亦驰说,而且学到了很多专业之外的知识,增长了见识。2 j- s& E3 M. d0 y
) `) `( U. E4 O6 J: w" u8 F6 v5 e' W- Y8 X3 z" w3 w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储碳量约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海南管辖着广阔的海域,可以从中获得的“蓝色碳汇”经济价值难以估量。
" {2 _3 y# ~0 A( U7 ]; M
: o' ^" B9 X Y" c; P
! w- D$ v8 f& e! X* `9 T8 B: z4 [9 t" ^目前,“蓝探”团队已与天使投资人签订投资协议。“我们的项目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因为南海的海洋资源非常丰富,蓝色碳汇的挖掘空间很大。”郭文君说,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碳交易市场开发,控排的行业越来越多,项目可以服务的对象慢慢变多,碳价也在不断攀升,因此项目的可盈利性也非常大,未来前景广阔。4 [% B& h2 d* Z* i
. [2 o1 U5 t6 Y; F2 [1 C, c$ N$ Z$ i' {- Q8 l
7 Y* H' e. w9 r& {8 o" N图为“瑚光珊色”志愿者在公益集市上合影。受访者供图5 }+ c3 v! R2 {1 Y x! n n/ o- V4 J
* j6 g m4 f9 H4 s+ b! E" o/ r f1 E5 n8 F I4 N I
h. a" b7 F: K; p
海南发展“蓝碳”大有可为9 J) S/ ]2 _0 H" Z) [
+ ]' a# d$ W9 R4 m" r; S
* q7 r) ~2 ]' f) q5 o% X让郭文君如此有信心的,是海南作为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省份发展蓝色碳汇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以及海南在海洋生态修复方面不断做出的努力。
/ x# f) l- U0 {6 a `6 d: n0 A; a+ N7 Y: v0 Z, m' _, h: ], f
9 x- o0 [: S/ ]% @, F) O在海南三亚,有着中国的热带海洋牧场——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也是海南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5 b" K. k! ]/ X" Z: r0 g5 C/ g! f% {, d4 F: i [/ U
5 A/ J( ~8 X' f5 ]4 F9 t& c
从2011年开始投放第一块人工鱼礁到如今,海洋牧场的鱼类资源比投放鱼礁前增长了10余倍,海洋牧场早期人工鱼礁的投放区域已形成完整的珊瑚礁、鱼虾贝等海洋生物圈,海洋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养护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蜈支洲岛海底生态越来越好,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 D; g" p4 H+ R! [+ e* Z' H) B
, i9 L- C# M7 x- R; c) z+ A. Z( n2 i* M; c8 q' C. t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大力发展蓝色碳汇越来越成为共识。中国农工民主党海南省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委员毕华认为,发展蓝色碳汇对于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助于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升海岸带应对灾害韧性;有助于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d6 o, A* \& G' M& ?; k
, |; a! w1 @5 ^" V* x
- L! O& |, \. [2 k! B& F
当前,海南正在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推进蓝碳生态系统情况调查、红树林和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工作。
: h5 ?8 s/ X; t) Z9 U9 p. n/ n" }. x- r
# F# d3 {6 B8 j& f; B6 `
根据2021年印发的《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海南将制定蓝碳行动计划,推动蓝碳方法学研究与利用,建立健全蓝碳统计调查与监测体系,开展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海洋牧场等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动态的科学监测和分析,构建面向东南亚的蓝色碳汇交易平台。5 Y5 C( Z1 _6 \/ L- ~. s( P* s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u3 Q, l3 t' Q+ @/ R' z4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