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海洋工程装备“走出去”得到世界市场认可

[复制链接]
   本报讯 12月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码头边、堆场上、车间里,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许多企业明后两年的生产档期已经排满。青岛西海岸海洋工程装备今年取得多项成果,凭借性价比优势,得到世界市场的认可。
3 R0 \9 ^- ~2 j7 a- O4 I% ]. O' |. h, q  1月9日,国内起升高度最高的起重船“大桥海鸥”号交付投用;3月6日,黎巴嫩的黎波里港接收一批来自中国的港机设备;6月3日,全球首个现代化、全自动智能海上养殖装备交付挪威用户;8月16日,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最后一批核心模块起运;9月19日,世界首艘第二代40万载重吨矿砂船下水……这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成果均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 j/ F8 ~. _5 i2 t
  作为国家批复成立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蓝色海洋已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如今,青岛西海岸新区拥有7座大型修造船坞、17台大型龙门吊、11条海洋工程滑道,形成了年造船200万载重吨、修船200余艘、海上石油生产平台年钢材加工量35万吨的生产能力。: @6 B4 H$ K% c, f
  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色经济发展中心项目统筹负责人说,2003年时国内造船业有产能与订单,却只能造出船的整体框架,许多内部设备都需外购,甚至部分特种船舶的一线技术焊工,都要从韩国高薪聘请。0 Q5 l! B: [# V" w% D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仍深刻影响着船舶海工领域。有企业负责人说,产品的市场价格天花板基本不动,生产成本却逐年递增,比如,劳动力用工成本年均上涨约8%。告别大路货、走向高精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 W, F' v, q& A2 G  多数企业通过项目留人才、从装备制造商转向装备服务商等方式,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x" B- J! ~( |! t+ f1 c
  “目前,中国海洋工程装备的性价比优势正逐步取代低成本优势。”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企业自2008年走向海外,从生产天然气生产的小管廊到构建主管廊,再到交付核心工艺模块,每一步都意味着自主创新与技术突破。合同方的合格供应商目录中,中国企业数量从1家拓展到45家,更是对中国制造品质的认可。 (萧海川 张旭东)......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olian
活跃在2022-3-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