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30日,“蛟龙”号完成了第四次下潜任务,历时近9个小时的下潜取得圆满成功。28日,“蛟龙”号还完成第三次下潜试验,并且创造了5188米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潜航员叶聪向本报独家讲述了“蛟龙”两次深海潜航的经历。
4 L, w7 o4 p B, j( e- o 几经尝试,我们抓住一只“白萝卜”
, h8 m a, A W7 x. D& K 整个海试计划的返航时间越来越近,我们抓紧时间多做下潜,争取多取样品,为更大深度的试验打好基础。
+ M6 w F+ [! Q0 T 北京时间7月30日,“蛟龙”号进行了第四次下潜,最大深度达到了5184米,作业内容主要是深海取样。其中,最有意思的任务是——“抓活的”,即采集深海生物样本。# i3 A2 Z/ |: d2 Z, L% U! H
我的队友付文韬是这次下潜的全程主驾驶,我在舱内的岗位是左试航员,负责水声通信、高清摄像,兼主驾驶顾问。付文韬全程表现出色,特别是他能够非常娴熟地操作机械手,在与深海生物的斗智斗勇之中处于上风。
. V5 \' D0 }' T/ ^ 这个海域,大约航行30—50米就会出现一个肉眼可见的生物,主要是海参、海星、海绵等。* Z( e# J T) L8 Z+ Q( J0 d
我们的第一个猎物是一个长约30厘米、直径约10厘米,乳白色、半透明的海参。看上去,它就像一个“白萝卜”。付文韬在距离7—8米时发现了它,提前将机械手手爪张开并且对准它,靠近时手爪一关闭,就抓到了,并把它放进生物篮里。
7 K$ n1 u' p) v( d ^" j$ c 第二个猎物是一个长约20厘米、直径约8厘米、紫色的海参。我们称它“紫茄子”。付文韬采用了同样的取样手法,可是正在手爪关闭的那一刻,我们发现生物篮里面的那个“白萝卜”游出来了!( z$ |' B+ B6 U) E
付文韬赶紧停下前进中的“蛟龙”,然后做一个轻微的上浮,想把“白萝卜”重新兜进篮子里面。这时候,机械手也暂时放弃“紫茄子”,转战“白萝卜”,但最终“白萝卜”还是溜走了。8 U0 M$ q+ w/ o2 A" H2 {
因为蛟龙的停止前进,又打了一个上浮,海底的烟尘起来了。“紫茄子”躲进了烟尘,看不到它的具体位置。我们在海底坐了20分钟,但烟尘久留不散,我们不得不放弃“紫茄子”,再次转移战场。
- s% J* @, K+ G, R7 r' D% _ 规定的上浮时间快到了。我们变得“实际”起来了,在抓到另一只“白萝卜”后,就用机械手压住生物篮的盖子,立刻抛载上浮了。0 m+ \; ?0 u5 b4 X5 e; C* J9 w
下潜前为潜航员备航,在控制室监测运行和保持通信. T4 u2 b. a% l% m! d3 d) D- ?
在此前的第三次下潜任务中,我没有承担下潜任务,主要是在水面控制室进行监测和通信工作。舱内的主驾驶是唐嘉陵。
6 s4 O! S2 R0 A: y" n( C 北京时间7月28日,“蛟龙”号完成了第三次下潜任务,下潜最大深度达到了5188米,并且完成了一系列的深海作业和应用内容,包括近底巡航、多次坐底,进行照相和摄像,并利用测深侧扫声呐进行海底地形测绘。6 f; W* @6 T' p# c: H
潜航员唐嘉陵是经过严格选拔、培训和考核的潜航员。2010年,唐嘉陵和付文韬共同创造了3759米的下潜深度纪录,并在2011年初获得了潜航员资格。3 X3 f9 i2 L( K6 @, p
下潜前,我和下潜人员就操作计划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向他们通报了我前两次下潜的经验和心得。作为深潜部门负责人,我再次给他们讲述了操作规程。下潜以前,我和作业人员们一起安装好了压载铁,然后是为下潜人员备航,包括帮他们准备食品、工具和资料。开始布放以后,我在水面控制室里值班。) S: V6 a$ v& Q5 u( Z
这里需要比较一下航天器和潜水器:航天器可以通过地面的遥控来改变运行状态,比如点火、变轨;而“蛟龙”号潜水器只能由载人舱内的人员来操纵。水面控制室的作用一是监测水下传来的潜水器运行参数,二是进行水面和水下之间的通信。水面会对水下发出命令或者提出建议,水下也可能要求水面提供咨询。
6 C6 m) K) ~8 { “看戏的比唱戏的着急得多”. Z; F5 E* ^: U/ r. H0 k6 w' H
控制室里的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着潜水器运行状态,同时仔细地进行分析。在控制室里每个人的心里面,自己都是一个潜航员,想象着如何完成某个任务,或者如何面对潜水器变化着的状态,但说实话,有时“看戏的比唱戏的着急得多”。6 X6 x% u4 x8 ~: n* o) J/ L
我告诫自己,要绝对地信任承担下潜任务的三位潜航员。即使也会有担心、甚至是急躁,但不到迫不得已时,一定要抑制自己和水下人员交流、沟通的冲动。因为看似平常的一句话,从水面传到水下,就有可能破坏他们三个人原本不错的工作状态。事实上,这次唐嘉陵的操作非常出色,我待在控制室,从早上9时一直到下午 6时,感觉很放松。# l8 w; f: t% F; E# M' s# K
这次下潜也打破了去年创造的543分钟的最长水下工作时间的纪录,达到了554分钟。
1 d _: ^9 E! g/ o1 B& S1 G" G 我们所在的下潜海区,风不大,浪也小,但是头顶上的乌云也不动弹,雨一直下。潜水器回到甲板的时候,我和甲板上的试验队员们走上操作平台,举起雨布,为出舱的潜航员开辟了一条避雨的通道。这时,天已经黑了,“向阳红09”船和“蛟龙”号潜水器上的灯光交相辉映,迎接3位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风雨夜归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