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库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其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据统计,目前我国智库已超过400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智库大国。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智库将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国际社会对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加渴求。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要求,诸如此类的繁重任务和紧迫课题,无一不需要中国智库给出令人信服的中国答案,以理服人地引领公众认知。 P; R' R% I: G- y( T- \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对照2015年中办、国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我国智库建设和改革应刻不容缓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完成新时代赋予中国智库的光荣任务和神圣使命。 . n; y% v# o" J4 w( k
一、将智库决策咨询的制度性安排落到实处。这一问题的实质,就是解决智库思想产品进入决策机构的通道不畅。与智库大国美国相比,中国智库虽然尚未与公共政策部门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智库在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已经发挥了日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5 t: t% y& k3 N+ P n0 B4 q0 h3 H4 d
由于历史、观念和体制制约等方面的原因,除为数不多的官办(各级政府所属)智库外,大多数研究型的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仍游离于政府决策咨询机制之外。这类智库向智库产品市场提供的成果要么空对空、不接地气,要么炒冷饭、重复已有研究,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更为普遍的情况是一方面政府决策需要科学论证、研究咨询和公众认知引导,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智库无所适从,其思想产品输出无门。 7 m: O ]" h7 N' e% T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结果来看主要是政府的决策需求和智库的成果供给相脱节。要解决问题并不困难,那就是真正做到像《意见》所说的那样,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政策研究机构要围绕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定期发布决策需求信息,通过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直接委托、课题合作等方式,引导相关智库开展政策研究、决策评估、政策解读等工作”,并在这方面做出制度化的设计和安排,从而让这些智库除了为政府本身决策提供研究咨询之外,还能发挥其在连接政府需求和其他各类智库供给方面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保持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文化等各个界别的广泛联系和沟通。唯有如此,才能为我国智库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组织基础和运行环境。 % \# w! O7 H; Q; x5 p* F. `; X
二、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化水平是当务之急。纵观世界各国智库发展的历史,智库显然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是国际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渐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如果用智库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来衡量的话,与美、英等国智库相比较,中国智库的国际化程度目前还较低。曾有学者提出,通过鼓励中国智库以设立海外办公室的方式提升国际化水平,缩短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但在笔者看来,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国内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还需要获得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对象国在法律和政策上的许可,而现实却是,并非所有国家都会对中国智库敞开怀抱。 + Y: b8 F8 U5 V- P+ y9 E
因此在现阶段,中国智库提升国际化水平的路径应另寻他路。已有的尝试包括通过与国外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学者的学术著作;有选择地与国外智库合作搭建以讨论交流共同关切的特定问题为目的的交流机制等,这些都不失为现阶段中国智库走向国际和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当然,也应当鼓励有条件的智库在不违反所在国法律的前提之下,以“借船出海”的方式,借鉴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和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在中国创办智库和办研究机构的经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创立独立智库。 / j/ G5 J5 x0 H6 r; S& u/ G
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智库。《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坦率地讲,目前缺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以及当前智库数量和质量与我国的大国地位还不相称,与《意见》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这些也是当前我国智库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库数量迅速增加。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6年底我国的智库总数为435家,虽然和智库大国美国(1835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但和名列第三的英国(288家)和第四的印度(280家)比较,数量优势仍然明显。但就质量而言,目前能在全球思想和意见市场、全球治理方案和主流话语权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智库可谓凤毛麟角。 , ]/ T$ ~ f5 T/ R$ l% F# I% c N! r7 e
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一带一路”倡议逐步为沿线国家所接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经济结构转型、扶贫攻坚、环境治理等任务进入攻坚阶段,使得我们迫切需要一大批有影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理论创新、咨政建言、社会服务、公共外交、舆论引导等领域发挥重要功能。因此,在适度控制总体数量规模的前提之下,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几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智库不仅必要,而且日益迫切。
6 {6 X6 C( S/ _6 R此外,我国智库建设和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还有:符合智库特点的人才队伍建设、智库成果的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以及中国特色“旋转门”制度的建立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按照《意见》的要求,有计划、按步骤地逐步解决。 6 V" k) H0 v6 O- c
未来10年至2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要想让中国声音、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得到国际上更广泛的认同,要让全球更多有识之士投身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和“一带一路”建设中来,离不开一大批兼具中国特色和全球影响力的智库的努力和贡献。 / o1 p* W& t( Y/ }
文章来源:此文发表于《今日海南》2018年第一期
& I& M: d/ h. a5 p作者:吴士存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