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3 ], W3 X; \4 Q9 r1 o* C( p6 \
就机遇来看,中国正对内启动“十三五”建设、对外则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东盟经济共同体业已于2015年年底正式建成,中国和东盟如果能够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平稳对接,将为双方的经济合作提供巨大空间。就挑战而言,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本地区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面临着破解保经济增长、促产业升级的结构性难题。面对这种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为使自身的经济发展更多地惠及东盟国家,从而实现中国与东盟经济的共同繁荣,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主动向东盟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倡议并积极加以践行: . B3 R+ Y8 ?7 |4 o
其一,会同东盟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推动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从货物贸易一枝独秀转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与技术合作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发展。
5 k: M) |" Z F/ Z& z4 l4 p其二,依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一带一 路”架构推动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换代。 $ C/ M2 Z: S& N3 H
其三,与东盟共同发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推动中国与东盟间的产能对接,以促进东盟国家制造能力的提升。 " X8 T8 Q8 s0 K2 y$ h( j2 u
其四,力求通过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和“RCEP”来强化同东盟在次区域和跨区域层面的经济合作。 ) C3 g6 r( S, g7 g
经济实力是中国所拥有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东盟国家亦普遍希望搭乘中国这趟经济快车。当前,中国与东盟在产能对接、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战略利益彼此契合,这无疑将会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的发展。
# l( R, A: e' @就政治环境来看,尽管中国与东盟关系素来被赞誉为睦邻友好合作的典范,但是客观地讲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间的互信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政治领域的互信是中国—东盟关系的根脉,根深方能树壮。建立对话关系后,中国在推进与东盟国家关系时做了大量增信释疑的工作: . O- _% o; ?5 K5 k* j
1994 年,中国接受东盟邀请成为东盟地区论坛的成员国;
) t; D- \1 v+ y1 z3 W1997 年,中国与东盟举行了首次峰会;
1 N) L- Y; H1 ^6 y3 S2003 年,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域外国家并成为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
3 P# y! O" J% k$ f- M$ a6 j6 J中国还是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中心地位的国家和第一个公开表示愿同东盟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的国家这些举措卓有成效,赢得了东盟国家的赞誉。
+ z' X9 S& Z4 Q. [9 l$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政治互信的构建不会一蹴而就,其间难免会出现波折与挑战。 , L! h/ ]. [" c$ C' n
当前的挑战来自主要两个方面: & G3 ^% r; A( F1 B5 R
其一,中国的和平发展加速了亚太地区“权力转移”的进程,引发了亚太地缘政治、经济板块的急剧变动,给亚太国际秩序带来不确定性。尽管中国明确向世界宣示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仍然引发了东盟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威胁论”在东盟还有一定市场。“东盟国家时刻警惕着中国崛起可能给他们带来的直接的冲击”,而东盟国家的一些人士甚至怀疑中国欲借“一带一路”进行战略扩张。 # X; h) l) R0 B N3 S( l
其二,南海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与东盟南海声索国之间政治互信的构建,而且还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与互信形成掣肘。近几年来南海问题急剧升温,“给东南亚国家带来极大的担忧及恐惧,同时给中国造成很多麻烦,更不良的影响就是伤害双边友好和信任”。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东盟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将中国在南海的行动视为其整个对外政策走向的风向标,所以上述两个问题是紧密相连的。
* @, u' a; _4 W/ u: {; c4 n面对挑战,中国沉稳应对,采取了一系列增进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的战略性举措: 5 y& c% I3 J. m0 c& O* g0 C
2013年,中国提出了被誉为打造中国—东盟关系“钻石十年”路线图的“2+7 合作框架”;
" s; I1 N! @: ], _$ o, V& W5 e2014年,中国表示愿同东盟早日签署《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实现东亚持久和平。 4 H: ?" Z! ^0 j, N# w
尽管如此,由于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困扰,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的提升仍任重道远。对中国而言,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如何消除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间存在的政治互信不足的问题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和重要的战略课题。
. t% m0 k9 G# ?! ~5 {/ q就安全环境来看,区域安全形势虽总体良好,但近年来南海问题的升温给地区稳定带来隐忧。为创造一个稳定、和平的区域环境,长期以来,东盟国家在东盟内部积极致力于“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设,对于区 域外部大国则以“大国平衡”战略来规范其在东南亚的利益关切。当前,尽管个别东盟国家内部还存在不安定因素、东盟一些国家之间还存有领土边界划分上的争端,但是由于区域安全机制的逐步完善和大国制衡局面的形成,“东南亚地区总体上呈现和平稳定的局面”。然而,近几年来南海问题的升温正从两个方面影响本地区的稳定:
4 l2 F, z) l* {# ^+ R& I其一,东盟内部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正日益显露出来,这将直接影响到东盟的团结与区域的稳定;
3 L) v i# w6 ?9 k6 G其二,南海“有关具体争议”本 来应该“由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基础上,通过谈判协商解决”,然而,近年来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增大了地区安全的不确定性甚或引发“南海军事化”。 & `9 g5 _& o9 b0 F" n
南海问题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而由南海问题所引发的波澜将成为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必须直面的安全难题。
8 ?* {6 G& n2 E3 G5 n综合来看,由于彼此间业已形成良好而稳定的合作基础并共同搭建起未来经济合作的框架,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较为理想。但是,主要由于南海问题的困扰,当前中国在增进与东盟国家政治互信和维护区域安全环境方面仍面临着挑战。能否有效应对这些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直接关系到中国在东盟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成败。
" f9 ?3 T4 Z4 w5 W: G2 W) V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与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联合设立项目《南海热点问题跟踪、评价及对策研究 》的研究成果,原刊于《东南亚纵横》2017年第5期。 % e6 d- K, ?5 X! }7 K$ l
作者:王光厚,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