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海而立、向海而兴。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是山东发展的独特优势。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这是总书记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为山东建设海洋强省指明了方向。- ]* N1 F! c1 E1 \
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坚持陆海统筹,奋力向海图强,海洋强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2020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13187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03%,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6.48%。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山东新动能、新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踏上新征程,山东将进一步做好“港口、产业、生态”三篇文章,聚焦陆海资源统筹开发,向大海要资源、寻财富、求发展,向海洋挖潜力、要质量、求效益。* c/ M2 D. ^; J) q4 j$ b
发力“高质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 ]5 x/ W$ d( S8 [" t- t( n8 h+ n6 O3 T
港口忙,贸易旺。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没有哪里比码头更能感受贸易的繁荣。
0 X6 @0 x( F7 B \5 M. i+ e# H 2022年1月,山东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5亿吨,同比增长6.1%;完成集装箱301.8万标箱,同比增长6.1%;完成铁路疏运1510万吨,同比增长12.6%;完成船舶靠离1.05万艘次,同比增长17.7%,以元月“开门红”强势开启新年新征程。
) ], Q6 D* F& k- }- i4 g/ r 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支撑。作为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山东港口加快建设以“五个国际领先”为载体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2021年,全年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8亿吨、同比增长5.5%,完成集装箱344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枢纽港作用显著提升,构建起了“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南亚、欧洲”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 B8 ~% e, \, I9 \) K; ~: x1 \* t+ {
! O% C3 J; V5 Y! G$ H! w
也是在去年底,山东港口烟台港“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全球首创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正式发布。“这是山东港口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后,凭借独立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全球传统码头自动化升级提供的又一示范样本,是山东港口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推动海洋强省建设的又一生动实践。”山东省港口集团烟台港联合通用公司装卸三队队长周建军代表说。8 N5 v% t- F8 d; d& A2 R
如今,山东港口已进入不唯吞吐量、发力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先后将各港口独立运营的物流、贸易、金融、装备制造等业务进行再整合,组建了11个板块集团,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升级。“我们通过开拓新业务、挖掘新业态、打造新亮点,推动传统主业加速向产业全要素集聚转型,一个欣欣向荣的港航新生态圈层正在形成。”山东省港口集团董事长霍高原说。) W8 i0 R( M& t+ X
2022年,山东将继续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推进港口转型升级,支持山东港口不断增加外贸航线,培育涉海高端服务业,加快建设以青岛港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
; |+ \ G* @* O9 w 创新赋能,现代海洋产业全面起势 - F: P( M& C3 r+ y0 G
2021年的最后一天,威海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启用,山东又多了一家服务海洋发展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7 x3 P) _0 S1 w& y0 K ^
“目前,研究院已吸引金科集团、山东卫康、云南科威等企业前来投资孵化合作,针对慢性病的海洋营养健康产品开发、水产种质创制应用与示范等10个海洋人才团队项目将正式进驻研究院。”威海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万勋华介绍。# p; o) C/ W% ^# c
海洋是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是现代科技的“新战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科技,这已成为社会领域、特别是科研界的广泛共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一筠说。- j( y6 B5 q6 j$ c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代表着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方向。“我们为南海982钻井平台生产的深海隔水套管,让豪迈成为我国首家掌握深海隔水套管制造技术的公司。”全国人大代表、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科研小组组长王钦峰告诉记者。
: w# k% I4 Q$ O5 R5 z& l5 f 近年来,豪迈集团凭借已具有的设计、制造、售后等一站式服务能力,进行了发展蓝色经济的有益探索,如今已经成长为深海结构件产品世界“隐形冠军”。“从一个零星加工的小作坊成长为拥有轮胎模具、气门芯、绕管式换热器等多项‘隐形冠军’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又荣获‘山东民企高端装备行业领军10强’‘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称号,靠的就是创新。”王钦峰说。* S2 l# G0 _) o+ v7 f; J
6 h2 G, A; k, @' O/ B
山东将现代海洋产业作为全省“十强”产业之一,全力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山东的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g6 n: \" u" U3 x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着力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提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建设世界领先的现代船舶制造基地,打造绿色、集聚、高端海洋化工产业基地。同时,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建设世界领先的现代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拓展海洋新材料应用领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说。
$ e* [' K- F: M0 Z& Y J! d" K 陆海统筹,呵护海洋生态环境蔚蓝底色
% J" S% v2 ?6 Y 金滩镶绿野,碧海映蓝天。漫步在青岛灵山湾的沙滩上,美丽的海滨风光令人流连忘返。4 {; c. B. S! p, t$ S4 n7 |
在生态环境部1月公布的《首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提名)案例名单》中,灵山湾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2 L4 S. o7 L4 X. K# i, l2 \+ M! o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山东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洋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21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3%,同比改善0.8个百分点,高于年度目标值3.1个百分点,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T# t E' t% [' B2 o; Q7 q
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海洋综合治理的“牛鼻子”。2019年,山东组织完成了渤海、黄海区域入海排污口排查,排查出入海排污口2万余个。“截至2021年底,全省20914个入海排污口已整治15439个,完成73.8%。其中,140个工业生产废水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完成率100%。2023年年底前,沿海各市完成所有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省生态环境厅海洋生态环境处副处长秦灿介绍。
" ?& ?9 D4 Q+ q8 v G' l6 [, }; ^4 w- g$ ?* I+ b0 [
推进陆源污染治理的同时,山东加强海岸带修复。加快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收尾工作,已整治滨海湿地4675公顷、岸线62.82公里,分别完成总任务的123.03%、285.54%。/ N' S) w; G; o7 K e; {4 s* R
如今,看不见、摸不着的蓝碳正在变成“真金白银”。寻山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海洋种业、生态养殖、精深加工、海洋休闲旅游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去年8月,荣成农商银行向寻山集团旗下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了2000万元的“海洋碳汇贷”。3 z" N& _5 S* @ j+ y F
“海水养殖藻类、贝类的固碳作用十分明显,并且得到了充分的科学论证。如果未来能尽快实现海上养殖碳汇指标上市交易,将进一步增加渔民的‘绿色收入’,促进碳汇渔业的快速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寻山集团董事长李长青说。“蓝碳经济价值巨大,要重视海洋‘种质芯片’,加强海洋种业创新能力,培育固碳能力更强的新品种,加快成果转化速度,为发展蓝碳提供内生动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莫照兰建议。
, f- o( U( s. z6 [0 p, @7 V/ Q 迎着春光,笃行不怠。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明确实施“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行动”“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行动”等九大行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采取措施强力推进,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拥抱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山东向海图强,扬帆远航!) l, W6 S4 s7 t: O- L- k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9 H, z& K6 F9 b3 w* r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