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6 Z2 e) q$ M" k/ h' l, O( K6 Q8 l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岸带地质室高茂生研究员团队在海岸带地下咸水成因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揭示了全新世以来滦河三角洲地下咸水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发表在EGU主办的国际核心期刊《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影响因子:5.748)。 第四纪以来全球沿海地区经历多次海侵-海退事件,受此影响海岸带分布大面积地下咸水,部分区域地下水盐分高于周边海水,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有研究多集中于水盐识别及现代海(咸)水入侵过程,对于地下咸水沉积环境与演化模式并没有形成系统认识。本研究选择中国渤海北岸的滦河三角洲为典型区,利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识别了地下淡水、微咸水、咸水和卤水的水-盐来源以及多端元混合过程,结合沉积物中包含古环境的信息,提出地下咸(卤)演化的概念模型。 图1 地下咸(卤)水演化的概念模式图 3 |2 s, x z' [8 J T
研究发现:全新世海侵背景下,古海水入侵是研究区地下水咸化的主要原因。滦河三角洲发育时,地下咸水经历了不同演化过程,在三角洲前端,海水通过潮汐或风暴潮进入潟湖环境中,经过蒸发、入渗、析盐、溶滤等过程,地下水不断累积盐分,最终形成地下卤水;而三角洲平原上,随着地表水系的发育与灌溉回渗,地下咸水经历缓慢冲淡过程。该成果为类似海岸带地区地下水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该项研究成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106203,41977173)、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11401)等项目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