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可以从三个维度认识中日合作: + H2 A7 `7 `- D$ M
一是区域发展的维度。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发展的根基在亚洲,亚洲以及地理上相连的亚欧大陆也将为两国的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亚洲各国的经济相继出现快速增长,其崛起呈现出长期的结构性而非偶然的周期性特征。按照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定义,2020年亚洲经济体规模将自19世纪以来第一次超过世界其他经济体总和。亚洲拥有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和中产阶级,全球最大的30个城市有21个在亚洲,世界将进入亚洲世纪。考虑到19世纪前亚洲一直主导着世界经济,可以说世界正在向历史的常态回归。
. B/ N5 j8 j; \/ x5 w( g& D- B当然,回归不是重复。此前的亚洲被山峦、沙漠、海洋、河流等地理要素,被殖民统治、意识形态、阵营同盟等政治要素分割。当今时代,曾经长期分裂的亚洲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公路、港口、机场、电信网络和其他设施连接起来。互联互通范围的扩大,将使广博的地理空间转化为合作红利,并与人口红利结合,实现市场开发和投资增长的良性循环。借助新一轮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程度低、贫困、恐怖主义等不利因素有望被逐渐克服,整体上长期落后的亚洲将迎来变身为发达亚洲的历史机遇。而且,亚洲的主体性正日益增强。中日可望携手发挥亚洲“领头羊”作用,通过协调合作,在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基础、共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完善和提质升级。 ; x( A& x( Q; V' w* u+ U
二是科技创新的维度。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和标志。自18世纪后半期至今,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以煤炭和蒸汽技术为主导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石油和电子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正在迎来以5G、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除了传统的生产、销售、消费等经济活动外,还涉及健康、医疗、公共服务等广泛领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未来命运。
3 }# m1 M0 k; @- O7 w/ X2018年以来,日本国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智能社会与日本未来的大讨论,初步形成了三点共识,即相比中美的发展,日本已经相对落后;要想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必须努力在智能时代维持技术立国之根本;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增长性国际市场。2018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新年度《综合创新战略》,提出五大重点措施:大学改革、加强政府对创新的支持、人工智能、农业发展与环境能源。在刚刚结束的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会共识中,双方充分肯定两国创新合作机制会议成果,将继续推动创新以及环境保护、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这表明中日有意把实现“超智慧制造”、构筑“超智慧社会”作为两国共同的世纪项目,携手努力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引领作用。这是中日合作的另一幅光明前景:合作一定会使双方在亚洲乃至世界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 . H! l. ?* G8 p/ s: n8 M }5 }
三是社会治理的维度。目前,中日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合作主要针对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造成的负面问题,力争通过合作促进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科技、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两国不断地交流与对话,从共同拥有的亚洲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适合当今时代的亚洲价值观。例如,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潮流,双方都主张自由、开放、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环境,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有利于增进人类共同福祉和利益。再如少子老龄化问题,在交流合作中两国意识到科技手段,如发明护理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是必要的,但远非根本的解决之道。一味追求发展而忽视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意义,将造成个体的孤独并最终导致社会共同体的崩坏。治本之策还是要从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传统人伦理念中去寻找。此外,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参与国,中日愈发认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在发展智能科技的同时,未来需要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合作,未雨绸缪地防范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破坏性效应。 % |* x6 I0 X B4 _) ]6 b5 M8 \
从这些大势来看,中日有一千条理由加强合作,而没有一条理由走向反面。在新时代,我们期待着中日走向双赢、共赢、多赢的良性合作发展之路。 / ^" ^9 k* v" G9 C; Z
文章来源:光明网
, L' c1 I7 m4 ?! e7 w* c P9 X5 G! Y0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