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将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其实这只“雄鸡”代表的只是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在人们的意识中,几乎忽略了广达470余万平方公里的内海和边海水域面积,更确切的说中国版图更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可以想见,我们的海洋意识是多么地淡薄。 $ P% V9 }6 D4 U4 W6 u/ k# i
习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作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 2 C2 p2 J4 p: U* ^
关心海洋,应该成为文化自觉
5 s ]- ^' A+ o/ ^' p关心海洋,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是内化于心的强烈海洋意识,外化于行的高度行动自觉。 ) |/ P! j. C7 p- H
随着人类对陆地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向海洋要资源已经成为人类向海而生的必然选择。海洋蕴藏着巨量的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生物资源、动力资源。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锰结核、铁、铜等矿物,潮汐、风浪等动能,鱼、虾、蟹等海产品,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淡化,都将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
% w& r/ T0 u* t" c& H) [所以,我们要真正地关心海洋、热爱海洋,大力培塑海洋文化,在全球治理背景下,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挺在首位,在依海富国、以海强国的同时,更要大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尽量减少海洋污染,适度控制资源开发,积极促进人海和谐,让人们能够吃到放心海味,看到碧海蓝天,享受洁净沙滩。
7 R+ X+ q2 c7 P认识海洋,应该聚力科技创新 % E& q$ K. u+ G7 a; j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8%,海和洋相互沟通连片总面积约3.61亿平方公里,其中84%的海洋水深超过2000米。海洋生物多样、海洋环境复杂、海底地形多变、海水运动难测,令人遗憾的是,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远远不够。不管是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还是海战能力建设,都需要对海洋有科学的认识。
5 s3 _/ A% v* J Q$ k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海洋的战略地位和价值缺乏足够重视,因顶层设计不足,整体规划滞后,资源投入不够,人才储备不多,而尚未形成全国性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导致海洋科技创新核心能力不强,海洋工程装备和技术发展迟缓。
' O) e& V" A+ ~, n中国工程院某项研究表明,我国海洋工程与科技整体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其中海洋观测和环境监测等差距在10-20 年的占32%,深海探测通用技术等差距在20年以上的占6%。
`- J; ~; X/ F" v: F2 p可以看出,我国的海洋科技创新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要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权益维护的科技瓶颈,重点加强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气相互作用等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加快海洋地球物理、海洋遥感探测、海洋声学、海洋环境预报等核心技术创新,以及海洋立体观测网、深海运载与作业装备、海洋观探测核心元器件等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 M2 B: B8 D; ]' {, b
经略海洋,应该具有责任担当
$ F: d B+ H n3 p习主席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5 d# m4 C! W8 h- g/ l( M我们要经略海洋,就必须要有发达的海洋经济和较高的海洋开发水平,更要有强大的海洋权益维护拓展的能力。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布局和“智慧海洋”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发展正日新月异,海洋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海洋科学与海洋装备获得了较快发展。 1 N4 Y6 t1 F0 d& J! T" U6 k1 ^1 O. M' M
但是,我国海洋安全保障还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海洋探测/观测/监测能力与海洋强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深海和极地这两个新兴领域更是缺乏相应的装备和手段。作为参与全球治理的发展中大国,我们正在向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努力奋进。 7 F7 d$ B1 V5 k& X
国防科技大学作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必须在海洋安全领域的国防科技创新中发挥领头雁、排头兵的引领作用。拥有全军唯一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更应该肩负起历史责任,瞄准国家海洋安全战略需求,在海洋环境预报保障、海洋水声探测、海洋信息融合处理等领域多培养高层次人才,多创造高水平成果。
4 y, U) L1 ~ `. v2 c+ N5 j增强全民海洋意识不在一朝一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却必须只争朝夕!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放眼全球的视野,世界大国的格局,真正把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放在心上,抗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 9 S1 x# Q C1 l8 U) S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