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点】海洋攻势里的平台思维与青岛机遇

[复制链接]
2019924日,青岛又迎来了一次高级别盛会。. L' ^& r4 i) L8 @5 I# g3 X
  7 Z$ h" s' R8 G4 F4 F2 [0 N
“创新海洋科技引领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在青岛举行。来自中国、澳大利亚、丹麦、俄罗斯、法国、韩国、美国、挪威、日本、印尼、英国等20个国家的近百名海洋科技领域的知名院士专家,以及国际组织代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及技术代表共计700余人齐聚岛城。0 I/ x/ |: |4 W5 Q
  
( r$ A1 ], R. S, Q大会发布了“海洋领域前沿科学和工程技术十大难题”,同时,与会代表达成广泛一致,共同发表《世界海洋科技大会青岛共识》。
, F& c1 a# w) x! P( d  6 [; W6 |: n: h. k
从大会的日程设置,就能看出青岛对海洋经济“干货”需求的迫切程度:半个小时的开幕式后,就进入了来自全球海洋专家的“论道”时间,主会场24日安排了15场专题演讲;与此同时,海洋信息化与未来分会场、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水下无人系统技术高峰论坛等8个分会场上,还有近百场主题演讲,涉及海洋经济的方方面面。
  S, f, N4 H; Q) [  0 \6 C8 b8 Z4 G% h1 q/ S
更为重要的是,在青岛今年迈上高光城市的关键节点,在青岛发起“海洋攻势”进入实操阶段的紧要关头,在深圳要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已经提上日程的背景之下……青岛举办的世界海洋科技大会释放的信号和意义也非常值得咂摸。/ h2 l) }+ P0 P' b
  
4 s/ a  _1 b7 n* y; {- o海洋,是青岛最大的先天优势,没有之一。
4 ~7 t7 ?) N7 V& _, A2 s3 A  & O( m9 L: G. M( V4 X
涛君还记得,在去年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梳理青岛海洋成就时的自豪:仅就海水养殖领域,全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均从青岛发端,进而推广至全国。青岛能引领五次蓝色浪潮,并非偶然,而是因为海洋基础科学研究的坚实基础。1 A+ e7 {8 i/ B0 h" k( m) h6 ]
  
6 v: C) p& v. \: U& u3 t$ Z6 T青岛拥有800多公里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拥有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涉海两院院士占全国27.7%,这是得天独厚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基础。
6 V' D# s" T/ }) `  
/ |* {+ P) E" u! Q- n然而,这种先天优势并没有充分转化为海洋产业发展优势,也就没能落地转化为“真金白银”。
' Y8 m4 k; n0 z  
( @4 W9 r& {  `问题在哪?
0 T+ X- p4 J2 d, X3 y/ j8 y$ h  ' U# `  R: M: D  @  l: k3 l  |
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除了需要攻克原材料、设备、工艺、审批等一系列难题,就算走到最后一公里,往往因为资金、政策的限制而难以打通。因为海洋产业投资大、风险高、投资回报时间长,社会资本很难轻易进入这些领域。: L- J& t$ g9 u: j
  
9 a+ ?9 M" e1 p9 b. s1 N& h# {, h# r一句话:青岛在市场转化、资本对接方面存在着短板,这些短板恰恰是深圳的优势所在。这也就不难理解,深圳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消息传来后,青岛的刺痛感略显强烈,五味杂陈。% [( f2 j( H. s. i, K
  
. a* A  I. p1 e. Q/ d2 L知耻而后勇。坐拥先天优势,又看到后天不足,青岛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显得简洁明了:让产业化、市场化走得再深入、再彻底一些!
) k$ O& L' g9 c( B  ! g+ F0 G0 r0 h
就是认识到了问题的症结,这次世界海洋科技大会首先展示了青岛在海洋优势方面的“硬货”,也立下了下一步发展的FLAG,顺带表达了青岛营商环境方面和扩大开放的决心,让参会的人感受到满满诚意。* v( t% l/ @& B& R. V; S2 e
  
" |( }8 t2 R5 R0 B& G/ M5 J) o! S; N但在涛君看来,这次大会最牛的一点:它并没有简单粗暴的“只要你来青岛发展海洋科技相关产业,我就会给你优惠、给补贴”,反而是提供了一种柔性的、副作用较小的产业交流平台,符合当下流行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的法则。
3 F1 t$ I" ^$ F5 z; Y  
3 u1 s' z$ Q+ m/ _, v6 ]( U比如,在大会发给参会人员的会议材料中,一本296页的《海洋科技成果发布手册》,给涛君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本厚厚的书中,收录了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驻青科研院所,在海洋农业、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领域的二百余个科研成果详细介绍。更可贵的是,每项成果后,都留下了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只要是“你情我愿”、有合作意向,能够直接联系到研发团队。
# ~; r. {$ l# N- d  
! ~, I& }& p! T6 x8 q推进“成果落地”是这次大会的重头戏:早在会议筹备阶段,就形成了30多项人才引进和项目投资合作成果。大会开幕式举行了新特材料项目、未来水下采矿机器人研发基地项目、海洋经济作物养殖合作示范项目等现场签约仪式,一批海洋重点项目和人才签约落地。
! f- R) O& C0 h" @  8 s0 {$ z3 |# k, O2 J& X  n
在主会场门外20米的分会场——中韩船舶与海工装备对接洽谈会,涛君看到8家韩国公司的桌前都已经坐上了中国企业的工作人员,英语、汉语、韩语,再加上全球通行的肢体语言,配合上韩国企业制作精良的PPT、产品样品,中韩两方的技术人员撇开翻译,针对着各自痛点和需求开始了“理工男”式的直接洽谈。
. ?; ~% `, h' ^3 z( J# q  
; A" v% Y6 I' @9 b  f* Y6 R在下午举行的科技成果推介会上,来自全球12家公司的项目进行了路演推介,涉及船舶海工、海洋牧场、海洋工程数字化等领域,希望在青岛找到产业化的合作伙伴。" p, r0 P4 z5 p) ?+ S& J  X: I7 a3 C
  ; I) C  v) }% Z# `5 x  ^
作为海洋经济的一线参与者,国信蓝谷公司总经理、国信中船合资公司董事长赵晓霞在会场告诉涛君,像世界海洋科技大会这种层次的会议,对涉海企业的意义远超一般人的想象。目前,她所在的企业正在推进一个10万吨级海水养殖船项目,急需对接船舶技术专家,因此对她来说,仅是拿到一本拥有全部参会专家详细介绍的会议指南,就是很大的收获,因为这可以为她寻找合适的专家团队提供方向指导,如果能在会场对接到合适的专家,那此行的价值可以以“亿”计。
; `1 j. Z( v: B: d2 M  
- {. a" w: q  H; U对于“象牙塔”中的学界来说,这种大会的“粘合”作用也同样意义重大。/ Y7 f% B2 N/ ]& ^6 o$ }' c2 B
  " r2 v8 H) X, I
从事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院研究员宋浩告诉涛君,他们技术团队的科研成果,以前大多是通过高校领导的联系对接,才能找到成果落地的企业合作方,是点对点地寻找、洽谈。本次参会,他们除了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以外,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认识更多的企业,为他们的成果落地孵化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提高成果转化的对接效率。2 W0 U/ S- Y; P' I  v
  ! i7 H. [# O" R
因此,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对于学术界来说,这是一场含金量极高的专业盛会;对于产业界来说,这是一场专业度极高的潜在合作伙伴交流会;产学研结合,对于青岛来说,这场会议就成了十五个攻势“当头炮”海洋攻势中,一场平台思维的实践。
- e* [* {5 v, g. n, a# q  $ ]! F3 f" ~1 z( E3 M, @: u
大会承办方——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崇江表示,市科协今年就是要更加发挥协会的平台作用,继续举办国际会议和论坛;同时整合内部资源,成立青年科学家协会,协会里不仅是科学家,更有企业家,真正让协会成为平台,让产学研耦合出落地成果。- e9 ^% p: X0 U- _' F
  9 u9 Y/ s. j& U2 u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告诉涛君,人类现在对于海洋的了解,并不比太空多多少,这当中蕴含的是无数机会。联合国副秘书长索尔海姆曾预测,在2030年之前,全球海洋经济规模将增长3倍,新创造1310万个就业机会;而目前全球海洋经济规模已可排到全球第七大经济体。
; u  i$ f8 {" S8 w/ \0 I  m  # D  O! \% N- T2 L5 E/ g
这是世界的机会,作为打着海洋标签的城市,这更应该是青岛的机会。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荆悦来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