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智慧,已经写入中国宪法和联合国决议,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的鲜明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近两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创立“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努力探讨大学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两年多来的积极探讨表明,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大学可以有所作为,也可以大有作为,我国的大学要有这种使命与担当。回顾总结这一交流机制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我谈三个方面的认识,与大家交流。
' p5 }: P8 V# |7 u! J n
4 u. F! A- b! X) b& H, g“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是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作用的有益探索4 q' G% W1 P% ^( [0 x B8 l
# K: u, p$ @% F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号召,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2017年8月底,我率团出访巴基斯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与巴基斯坦的国立科技大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旁遮普大学等10所高校,围绕共同关注的话题开展对话磋商,发布“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学术合作联合声明,提出了中巴高校促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一揽子计划。2017年11月初,在复旦大学召开“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第一次交流机制会议,标志着中巴两国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迈出了新步伐。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把联盟建设成增进互信、厚植友谊的有效载体,把联盟高校建设成为中巴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协同创新基地”的目标。近两年来,交流机制充分调动中巴高校的积极性,有效推动双方互访、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
. s B- }5 h# v# `3 F2 [一是促进了高层次合作,合作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2018年1月,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与我在北京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全方位推动中巴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达成了诸多共识。当年4月,巴基斯坦教育代表团参加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展示了巴基斯坦高等教育的成就,为博览会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8年11月初,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在浙江大学举行,双方参加合作的高校数量由19所增加到31所,合作学校的层次类型更为全面,合作的方式方法更为多样。2019年11月,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将在巴基斯坦召开,合作的规模和质量也将会有大的提升。9 _# d+ b2 L& i" ]& }* P: F
二是促进了人才培养培训,为巴方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持。中方高校通过扩大招收巴方学生比例,接纳巴方学生到中方高校研究、实习等方式,积极为巴方培养管理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化学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通过联合培养,拓宽了巴方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国际化能力和水平,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同时,部分中巴高校启动了合作培训教师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如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的教师,参加了“一带一路”电力能源高管人才发展计划,香港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资深学者为他们传授电力能源的崭新设计、领先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及国际发展趋势。 5 o5 E! d% l+ }/ G8 X
三是促进了高校间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双方全面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中巴高校围绕中国南海问题、中巴经济走廊中的民族驱动力、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等话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和对话,学术交流活动日益常态化。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巴基斯坦的国防大学、国立科技大学等合作开展了南亚地区安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内外部环境的研究;香港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也积极开展和参与了双方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中巴两国高校专家在新型材料研发、太阳能联供系统等几十个领域展开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两国高校专家还联合申请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巴基斯坦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3 j3 F- p% c. t+ v! ?9 J
/ P: h. N2 J4 J8 F; E# W; D& T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交流机制吸引力、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巴高校希望加入这一机制,这充分说明交流机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我国的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也欢迎更多中巴高校参加这一交流机制,使得这一交流机制向更深层次扩展,向更高质量提升。
2 K3 z; ?/ y0 Z# v) n9 l1 J- z: v
" l3 y5 ^1 u6 R' P$ y0 m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0 ^: m; g! l# ^' W
/ f2 L ^: T, w6 Z" f2 h3 Z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同沿线国家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讲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在这两年的探索中,我们也深有同感,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 P& y3 `- c2 e: x% e我们深刻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之间的互信合作离不开教育这座基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潮流,但同时面临着安全稳定、和平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共同挑战。有效应对重大挑战,关键在于增强各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互信合作。深化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交流,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在现实的建设发展中形成共识,才能夯实睦邻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谋求世界的和平发展环境。
* ~' X ]2 ]# Y4 g" l+ [6 O我们深刻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之间的互利共赢离不开教育这条纽带。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根本出路在于求同存异、共赢发展。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中国政府主张的发展,追求的是合作共赢,基础是文化交融和教育合作。深化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交流,增强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互通,传承创新思想,启迪人民心智,才能凝聚起共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 N# o1 ^6 E8 K( w. h我们深刻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之间的交流互鉴离不开教育这座桥梁。世界各国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讲过,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找到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既要靠探索实践,也要靠互学互鉴。深化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交流,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有助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才能为破解重大时代课题提供有效办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新的动力。! {3 |; J8 L3 q; P/ A( K: ?4 }
/ R y9 [, z$ E. E, {( T7 s
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应该担当起重要使命7 n4 z/ ^( B9 L" k
0 C, b+ k8 q; X1 I. o7 a' |* w创立“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并建立联盟交流机制之后,2018年7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云南大学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分会,是学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了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机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这两大重要举措,都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为大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作用提供支撑。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开放的胸怀,依托“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和“一带一路”研究分会,充分发挥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教育基础。+ k4 o9 f9 H$ x. Z7 l7 {! ]
我们认为,大学通过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专业素质的时代新人,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世界的繁荣发展越来越需要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加强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共同培养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合作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在推进各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中,发挥引领者和骨干力量的作用,成为这个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 A- Z/ g7 l* V& o) N# s. L- X
我们认为,大学通过提供科学研究和创新技术支撑,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强大驱动。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财富驱动等相比,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最能合理有效地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高等教育是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推动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合作,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战略重点,整合优势力量开展协同创新和科学攻关,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驱动力。 : O# j/ `/ a$ q$ _7 I. U% ]
我们认为,大学通过推进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思想根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的深层基础是文化,关键在教育。我们要依靠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达成民心相通,筑牢各国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和情感基础,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与挑战提供思想智慧。 ^6 Q# f b: `- f6 i( @ v
我们认为,大学通过服务经济社会需求,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新动力。高等教育是知识资源、技术资源的“蓄水池”,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能够成为服务政府决策的思想智库、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世界各国加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相互借鉴开展社会服务的好做法和好经验,能够为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5 ^7 \/ S3 J) }& B d: z! n我们认为,大学通过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氛围。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面向未来的。在国际交流交往中,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超越国界,较少存在明显的利益之争,平等交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成为主流。教育的交流合作,其意义远远超越了教育自身。世界各国应紧紧依靠高等教育合作共同体,携手破解制约相互间合作交流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开放、和谐的良好发展环境。
9 |' v+ ]8 v# e. d" c
& o4 Q1 { h c6 L+ V H& d( U. |
1 h8 A5 B6 `# X5 h7 ?; g( Q; I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这为包括大学在内的教育领域人文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大学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遵循这个方向,落实这个要求,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充分发挥我国大学的独特优势,形成中外教育交流合作的新格局。
9 [, q" L, ^; g/ u% ]; ?) v% n o2 \
; w/ @- g+ i: m' y8 P文章来源于:《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9期
+ ~2 I. y% \" Q& t0 _7 s/ g作者:杜玉波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