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点】多名政协委员为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建言献策

[复制链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不仅需要强大的海洋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保障,更离不开海洋意识、海洋文明等软实力的支撑。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迫切要求。那么,如何加强海洋意识教育,进一步提升全民海洋意识?高校如何发挥好平台作用?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这一问题建言献策。加强顶层设计 构建联动机制  “当前,我国的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海洋科普基地建设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海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贺云翱说。  “同时也应看到,全民海洋意识仍处于浅层次,还远远不能与我国蓬勃发展的海洋实践相适应。”贺云翱建议,要加强海洋意识教育顶层设计,构建从上到下、从人到物、从意识到技术的海洋意识教育和文化建设体系。政府部门要加强规划,将全民海洋意识提升工作与国家、区域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等相结合。同时,各相关部门之间要积极构建联动机制,形成“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海洋意识教育和文化建设发展格局,促进海洋意识教育与普及走向深入。  “加强海洋意识教育,青少年是关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王训练表示,“加强青少年海洋意识教育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事情,需要各领域各部门协调联动。只有教育、海洋、宣传等部门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青少年海洋意识教育中长期规划,建立起保障制度,才能形成青少年海洋意识教育的合力。”  当前海洋知识课程并未正式纳入我国课堂教育内容体系中。王训练说,要积极推动海洋知识进入各阶段必修课的教学大纲,进一步实现海洋文化知识传输的系统性、海洋意识建立和增强的持续性。  加强海洋意识教育旨在提升全民海洋意识。根据《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MAI)研究报告(2017)》显示,从海洋意识强弱的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现由沿海到内陆依次递减的趋势。因此,我国海洋意识发展长期存在不均衡、不全面的问题。  对此,贺云翱呼吁,海洋意识教育应该是整个国家的国民教育,不应局限在沿海地区。要加强陆海联动,大力强化内陆地区的海洋意识教育和文化建设。“要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海洋文化建设投入,通过建设海洋博物馆、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等方式,让内陆地区的人们能够走近海洋、了解海洋。”他说。创新载体形式 务求“入脑入心”  在贺云翱看来,当下加强海洋意识教育的关键,是要推动海洋意识教育“入脑入心”,让受众产生共鸣共情。  贺云翱举例说:“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博物馆联合推出了‘线上看展’的形式,总浏览量超过50亿人次,远远超过去年全年12.27亿人次的线下参观数量。以此为例,海洋意识教育和文化建设同样需要转变思维,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海洋意识普及和文化传播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也持相同意见。他提出,要更多地使用新媒体手段,进一步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和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具有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的海洋优势宣传教育平台、载体和渠道,采用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形式,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不断提升海洋意识教育和文化建设的质与量。  “高校作为国民海洋意识教育的前沿阵地,更应积极营造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走近海洋、认识海洋、热爱海洋。”王训练说。  王训练建议,要不断强化青少年海洋基础知识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打造以海洋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和品牌,提高海洋文化节庆活动的品质感和趣味性。其中,高校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打造集海洋意识与文化展示、体验、学习和研究为一体的实验平台,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学校的宣传部门还应探索丰富多样的海洋新闻宣传形式,对海洋重大政策法规和规划、重要科技成果、极地科考活动等进行广泛宣传,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海洋意识。  “同时,还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王训练说,学校要大力支持海洋类社团的建设,利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全国科普日等,以学生为主体和着力点,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海洋意识宣传和科普,形成爱海护海的热潮。扩大高校规模 助推蓝色教育  “当前我国涉海高校的规模偏弱、小、少。”骆沙鸣说,“因此,应该统筹规划加快我国海洋大学的布局建设。要积极鼓励支持沿海省份、特别是海洋大省、海洋强省建设专门海洋大学,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工作。”  为此,此次骆沙鸣带来了《建议国家支持福建泉州申办福建海洋大学的提案》。他在提案中表示,福建拥有3752公里大陆海岸线,2804公里海岛岸线和125处沿海港湾,海洋文化积淀丰厚、海洋经济发达。但是,福建海洋高端实用人才培养滞后,与海洋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因此,从全国的高等海洋本科教育资源分布配置的合理性上,建议在国家“十四五”教育规划中考虑支持福建申办本科教育类海洋高职院校。  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海洋大学的海洋意识教育工作,积极发挥好高校平台作用,骆沙鸣建议:一是要加强教育督导和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前瞻性,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同时,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建立健全如海上运输与海事管理专业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设置,推动更多的本科层次学科助力海洋大学高质量转型发展。  二是要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专注海洋教育,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技术型海洋高端人才,以全面对接海洋经济产业为办学特色,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海洋人才保障。  三是要加强文理结合,加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坚持差异化办学,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用导向、创新导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时制宜地创立海洋大学新学科,如海洋防灾减灾学科、海洋国际关系学科、海洋治理学科、海洋法学科等。  “此外,要积极支持民办力量办海洋大学。”骆沙鸣说,在办学中要结合教育扶贫、结合各层次海洋人才培养、结合服务地方海洋产业特点等来开展工作,加强海洋知识的普及。  王训练认为,加强教师素养、提高海洋意识教学水平也是加强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步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针对高校基础课教师,积极开展相关海洋文化知识的教育培训与现场实习,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海洋意识,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把海洋知识带进课堂。”王训练说。! s% R0 L  {7 P! R- s4 N  ]% `
  贺云翱提出,要加强海洋教育工作者队伍力量,尤其是内陆地区的涉海专业教师力量,为内陆学生搭建传播海洋知识的平台,不断提高内陆地区的海洋意识教育水平, i1 \& A& _4 i3 [$ s( X6 J9 p
" g, ?9 B7 j5 T+ O8 z
  p( e5 G* ~& Z2 ], P' C
文章来源:原刊于i自然全媒体. g& J* f' H% y- |( Y. w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荆悦来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