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谜】南宋沉船南海I号第二次试掘完成

[复制链接]
考古专家表示保护古船成难题3 D5 I+ |$ V7 O9 e3 W/ k
9 V5 d! {5 h$ P5 w' F
7 C9 l  [1 R8 T' V" A. s5 R- G; O

6 U" q# z/ u: X$ g+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y( X4 N; p/ X! |
% p: k4 F9 t6 N8 K3 M/ \7 J1 }/ \
用封闭式硬探方法挖出来的宋代瓷器。        刘力勤 摄
) {  L% h6 H: ?; j$ Q9 X
5 n# j4 C4 ^6 K( _
0 X+ }6 `# t; K7 O

9 k% Z& P" f/ J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l8 b6 d) X  T7 C1 K7 q4 M

& D. H0 C; H# h
4年过去了,沉箱已经生铁锈了,发掘工作还是进展缓慢。南方日报记者 刘力勤 摄
  k5 C5 U1 @1 A: ?+ C0 p
' Z$ ~! G- a7 W# J. R
  昨天,备受关注的“南海I号”南宋古沉船第二次试掘正式对外公布了最新发现。自2007年12月这条南宋古船打捞上岸进入“水晶宫”以后,已经过去了近4年时间,在相对封闭的室内保存,800年古船船体是否依然安然无恙?整船文物是否保护妥当?这些问题雪片般飞向考古队员。/ U0 S+ z8 t# ~7 z0 o3 \0 @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海I号”试掘领队刘志远介绍,此次“南海I号”试掘是继2009年首次试掘后的第二次试掘,考古专家通过在古沉船甲板面上6个探方,基本确定了“南海I号”的船头和船尾位置,“南海I号”被确定是一个尖头船。“此次试掘为接下来的全面发掘积累了经验。”而相关专家也透露,此次试掘也可能是“南海I号”全面发掘启动前的一个前奏,正式的考古发掘方案将在此次试掘后形成,上报国家文物局论证、批准,古船的正式发掘如箭在弦。, I* V& b; q5 x, S2 P6 d4 Y, i
  整体打捞只是第一步,正式发掘才能解开这艘800年古船的谜底。现在,围绕这条古船的疑问仍扑朔迷离。比如被打捞上岸后放入“水晶宫”里的南宋木船是否已经朽蚀?打捞古船的巨大铁制沉箱如何拆除?古船会不会散架?这些问题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5 p: |$ a9 t- y+ i+ Q
  昨天的发布会结束后,南方日报记者独家对话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卜工,他向本报记者吐露了内心的忧虑。# i7 b1 k( @+ O" D8 g+ s$ K3 ?
  1.木船会否变质?0 C4 s0 y' F$ D1 |
  古船有异味,说明里头有微生物$ E# b0 K4 `6 D0 G0 Q
  “沉箱里头有味道,说明里头肯定有微生物,但是超标多少?还要等待中山大学生科院的研究报告出来。这样的环境下,对于木质船体的保存比较不利。”9 A7 U9 H$ R$ |
  南方日报:“南海I号”距离打捞上岸已经整整过去4年时间,很多人担心古船在这个封闭的相对“死水”环境下,木船已发生变质,会不会这样?
4 D2 \5 C1 w8 h  卜工:这次试掘,我们已经感到形势比较严峻。这还需要生化、理化的指标才能确认。因为现在有几种情况比较棘手:
* R) `, e: f, k4 H" q" n4 u! H2 T& I  第一是水环境,按当初整体打捞的方案,我们希望在“水晶宫”里模拟当时“南海I号”沉没地点的环境,现在显然难以达到。现在几乎是死水不动,虽然也循环,但馆里的微生物含量,如PH值,生化、理化的指标到底超标多少?一直是个疑问,所以我们现在请中山大学生物研究所取了200多公斤水和淤泥样本进行测定。
5 m" B# s& j  r* ?. Y: H# V. a8 b  第二是古船外的铁沉箱发生了严重锈蚀,沉箱浸泡在水晶宫的相对死水的环境里肯定是要锈的,原来的钢板16毫米厚,现在我们发现沉箱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锈蚀,有些部分甚至有3至4毫米的剥落。但这还不是准确数字。因为钢铁的沉箱放在海水里要膨胀。这是宁波的专家告诉我们的,他们说沉箱底下锈蚀得慢,上边锈蚀得比较快。而这种锈蚀还存在污染。5 Q3 D- g8 ~$ l
  “南海I号”已经上岸放了快4年了,我们希望在这次试掘结束后写成报告,结合中山大学生科院的报告,推进全面考古发掘,它不能拖延得太久了,这对保护是相当不利的。9 u  X+ f! P4 I
  南方日报:现在只要我们接近沉箱,就会闻到一股味道,这样的环境很令人担心。/ ^/ s  O) r1 B
  卜工:沉箱里头有味道,说明里头有微生物,但是超标多少?还要等待中山大学生科院的研究报告出来。这样的环境下,对于木质船体的保存比较不利。
: d+ _7 {; s2 m7 ~  保存在这个环境下当然是有问题的,因为古船存放的水环境改变了。虽然换水比以前勤了,但“水晶宫”当初设计也有点问题。出水口设计得太小,换完整个馆里的海水要15天,这样的水环境对古船保护也有诸多不利。' Z" J7 F, o; E
  2.为何拖了4年?7 b* b# n1 S$ {) G
  装古船的铁箱,如何拆掉真难弄
  E( e  _1 X) l- u0 z. Z  “当时,利用巨大沉箱把古船整体打捞上来,理念很好……但是接下来怎么办?这个铁箱子如何拆掉?现在还没有明确答案。”  z; \$ |7 M4 e8 P) `+ b
  南方日报:为什么“南海I号”打捞上岸后,正式的考古发掘一直拖了4年?
- A. n5 M7 b, z  卜工:因为考古发掘的方案一直没能编出来,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木质船体、铁箱子(指沉箱)如何保护?现在这个铁箱子真难弄,是一把双刃剑。当时,利用这个巨大沉箱把古船整体打捞上来,理念很好,我们不是简单捞文物,而是把它整体打捞出来,别人捞文物,我们捞船,我们的理念确实很好。但是接下来怎么办?这个铁箱子如何拆掉?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答案。0 t+ t1 t& V/ j1 j2 G
  南方日报:“南海I号”的正式发掘应该是什么时候?0 _6 i* L% Z3 d/ W- L$ V  S) y" z
  卜工:我认为是越快越好。对于“南海I号”来说,4年其实也是弹指一挥间,它已经在海底沉睡了800年了。但它的现状存在问题。% K* F5 ^2 F9 M6 x
  主持发掘的是省考古所,但这个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归阳江管,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行发掘。希望“南海I号”的现状能引起上级的足够重视,经过专家们论证后,尽快督促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
# {7 a5 b- Q4 a2 b  3.如何发掘古船?) \8 S6 e0 ^$ X+ w! A7 I
  或要肢解编号,再拼成一个整体
& `, q. C9 {2 G3 L" g  “原本大家以为是古船整体打捞上来,古船本身就能完整保存下来,现在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j4 |! T& w& A- _5 I( Y, ]
  南方日报:有专家提出,发掘“南海I号”可以发掘一层,切割一层沉箱,并同时进行古船木质船体加固,最终在保住文物外,还能保住整个古船。你认为这行得通吗?
/ G) s; O8 I/ G" }; q* G4 G  x  卜工:恐怕我还很难回答。我只能谈谈自己个人的想法。其实切割沉箱也有问题。因为“水晶宫”里没有支撑,在室内切割,很容易弄得乌烟瘴气。另外,我们论证过,如果对沉箱一圈一圈切割,需要300天时间,而沉箱长期暴露在外头也是不行的,容易加速锈蚀。切割的办法已经形成报告,但行不行得通还是两说。
, t! F3 v9 y' S0 C# J& B7 F9 }  南方日报:现在大家很关心,如果一下子拆掉沉箱,木船会不会散架?9 a/ @* a% k( {# M
  卜工:危险当然存在。沉箱怎么能随便打开?原来大家以为是古船整体打捞上来,古船本身就能完整保存下来。现在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 M% c4 B8 R, c3 g  既然这些方法都行不通,我们现在能不能用传统水下考古的办法呢?把船上的东西都挖出来,把瓷器捞出来,再把船体肢解了编号,拿出来拼接成一个整体,也许这样一船的东西就好处理了。可是这个铁箱(沉箱)还很难弄去,也许要把“水晶宫”南面的墙拆了,才能把这个巨大的铁箱子搬出去。9 R  M/ }; E" g$ s& i
  现在看来,木质船体已经比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颜色深了一些,木头越来越黑了,发生了变化。古船目前的情况也不能说得很严重,但已经不能不引起重视了。我们要在这次试掘完成后迅速形成一份正式考古发掘的报告,给省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然后反馈回来,尽快督促早日发掘古船。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滕3269
活跃在2021-8-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