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安全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海洋命运共同体”与海洋生态安全密切相关,基于海洋生态安全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既是历史潮流,又是人心所向。“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世界各国真正承担起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的责任,建立海洋资源开发的公平合理秩序,建立健全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的合作机制,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生。
+ n1 g! U- G- m" z& P/ S) ]3 b) @( f! {一、确立“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目标. D F6 F8 r8 L- v
构建基于海洋生态安全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海洋命运共同体”就是要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美丽的海洋,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仅是人类与海洋能够友好相处的重要前提,更是要求各国能够在海洋问题上放下成见、和平相处。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海洋已经成为各国深度交流的重要场所。“海洋命运共同体”指的是人类这个海洋治理的主体在获得利益的同时还要关注海洋的自然权利,认识到人与海洋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4 q2 m' @7 V' r; e# e0 P
因此,在维护海洋生态安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确定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目标。共同的目标代表着世界各国针对这个问题已经达成共识,树立起全球海洋大局观。中国自古以来就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就是从整个人类与海洋的利益角度出发,要求世界各国在海洋问题上打破区域化海洋的概念,建立全球海洋一体化意识,改善海洋生态安全维护的不统一和不均衡问题,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安全的平衡。虽然各国文化观念、发展理念不尽相同,但共同的目标可以打破这些限制,通过思想的碰撞交流在维护海洋生态安全问题上产生共识,最终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 `: u5 j' I+ b7 D0 D
二、构建新型海上合作伙伴关系6 B! H$ \ A1 [
构建新型海上合作伙伴关系,需要各国相互信任、换位思考。“海洋命运共同体”是由全球各个主权国家组成的,构成的基础是各国之间主权平等原则。面对海洋生态安全问题,每一个主权国家都要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形成新型的海上合作伙伴关系,用协商化解分歧。“海洋命运共同体”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人类合作开发利用海洋的局限性,从海洋治理角度出发,深化各国合作关系,将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上升为命运共同体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是世界各国在国家发展和责任承担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倡导各国在信任中结成新的海上合作伙伴关系,在对话中务实合作,积极推动海洋生态安全问题的解决。
3 K, M# D/ Z+ L6 w, U' F3 S3 y$ B聚焦于海洋生态安全,新型海上合作伙伴关系可以理解为世界各国在维护海洋生态安全上结成伙伴关系,具体表现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海洋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在海洋资源开发上,世界各国要合作进行资源调查评估活动,共建海洋资源共享平台,合作开展海洋资源开发研究,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共建国际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明确职责,促进海洋资源管理向有序化管理发展。在海洋环境保护上,世界各国要加强在技术研发、污染处理以及海上预警等领域的合作,联合开展海洋环境评估活动,调查海洋环境状况。针对目前出现的海洋问题,各国要有利益相关者的觉悟,树立起保护海洋的观念,直面海洋问题,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大力发展海洋污染治理技术,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过度开发造成的海洋污染问题。在海洋产业发展上,海洋科技发达国家要主动推广技术,合作开展海洋科研项目,各国合作建立国际化的海洋产业园区,切实提高海洋产业发展水平。在推动海洋产业聚集发展的基础上,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3 W: y: M5 w5 H2 V5 j三、提高海洋生态影响力和话语权
) X4 N3 @0 L; n- o! C海洋生态影响力和海洋生态话语权是国家处理海洋生态问题实力的体现,代表着国家对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的影响能力。“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针对海洋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者。构建基于海洋生态安全的“海洋命运共同体”,中国要提高海洋生态影响力和话语权,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向国际,融入到国际共识中。各国应积极推进建立海洋生态治理协商机制,通过协商对话,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多的海洋生态治理及合作话语权,共同维护全球海洋生态安全。
; a" s1 g. x( d- o" L6 ]8 ^9 Z/ X目前,虽然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海洋实力和海洋生态话语权有所提升,但是仍存在海洋生态影响力不足的情况。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蓝色伙伴关系”的推进,国际海洋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高海洋实力和生态影响力提供了机会。
! K5 n7 Y) h6 i# T- D' ?一方面,“海洋命运共同体”不是中国为了一国发展而推进的一项政策,而是为了维护全球海洋安全稳定提出的一项国际理念。中国的海洋发展观念不是以侵占其他国家的利益为目的,而是主张同舟共济、共同协商,合作开发利用海洋。“海洋命运共同体”倡导的是世界各国自觉承担起保护海洋的责任,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治理理念的传播,可以使全世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在国际海洋关系和海洋问题处理上的态度与原则。“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增进海洋福祉的全球性观念,不仅能够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更可以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在海洋问题这个共同的话题上达成共识。6 F m9 e# ~# l
另一方面,中国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国内海洋治理能力,改革国家海洋管理和治理体系,促进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而且能对我国的海洋综合能力进行检验,并协调各国之间的关系,在深化合作中实现共同利益。我国要积极参与到国际海洋治理活动中去,与其他国家广泛合作,为解决海洋问题出谋划策,展现大国担当,提高我国的海洋影响力。同时也要考虑到部分海洋生态影响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充分平等的协商制度,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基础保障。行动胜过言语,中国只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才能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切实提高我国的海洋生态影响力。另外,中国应该积极参与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制定,推动全球海洋法律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4 ?+ C: }6 }: i+ Y四、加强海洋生态安全维护的国际合作
& k" i( O8 U- Z0 c通过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建立海洋问题平等协商对话平台当前,维护海洋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各国应该通过平等协商,化解分歧,共同研究商议解决海洋问题的对策,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保护海洋环境。在海洋生态安全问题上,世界各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要重视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的作用,坚持多边治理,参与具体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应对海洋生态安全问题。
) a( y7 ~$ S! e5 H1 N7 r, Z- I通过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创新海洋生态安全维护投融资机制作为一个全球性、复杂性问题,维护海洋生态安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任何国家单独开展海洋生态安全维护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压力,因此各国需要加强合作,为海洋生态安全维护提供资金支持。各国应该坚持互惠互利原则,制定经济合作协议,建设经济合作平台,促进全球经济发展。针对海洋生态问题,要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海洋治理活动。大国要承担起大国的责任,在经济合作方面起到表率作用,积极参与经济合作项目,促进经济合作高效进行。经济大国应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方面对经济发展较差的国家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帮助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国家缓解经济压力,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8 `, Y; |( v' C2 S% Y$ _, _$ T
通过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建立海洋生态安全信息技术共享平台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多维复杂性问题,尤其需要信息技术共享机制。在处理问题时需要考虑排污处理、海洋环境监测以及海洋生态修复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在排污处理方面,首要问题就是排查入海排污口。但是当前入海排污口存在数量多、位置分散以及隐秘性较强等特点,在排查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当前无人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排查的时间,减少了人工作业量,节约了成本。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通常由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监测,不存在信息共享机制,而且目前通信技术还不能够保证海洋监测设备通信完全畅通,导致许多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只有不断提高通信技术水平以及加强各国的信息共享,才能够带动全球海洋监测技术的发展,解决海洋生态问题。在海洋生态修复方面,在避免或者减少人为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最主要的手段,当前在近海的实施效果比较明显,在远海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攻关。海洋生态安全维护需要先进的通信技术、遥感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各国应该加强技术的创新与合作,打破技术贸易壁垒,携手提高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的整体科技水平。
; Y5 T! U6 n. S E! n" p
3 L# o) I# h+ U# m' V4 z文章来源:节选自《基于海洋生态安全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原刊于《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 u$ X, a0 D* S G( u) ?' ~3 O0 C' d作者:曹洪军,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孙继辉,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武晓雯,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
' z7 W1 U A) f4 T6 X, J/ H&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