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郁,男,1963年12月生,黑龙江宁安人,1986年5月起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2009年9月起出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2015年4月起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教授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上撰文,就哈尔滨工程大学如何培养智慧海洋领域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进行阐述。
! Z- ]! _) \. H: n
7 j8 Z; C8 J& v% p4 U
他认为,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第四次智能化科技革命的到来,智慧海洋成为海洋科技的核心内涵。智慧海洋的本质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环境、海洋装备、人类活动和管理主体四大板块信息的深度融合,实现互联互通、智能化挖掘与服务。他指出,目前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在品德、情感、技能、创造力和领导力等方面不足,主要原因是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培养内涵还存在不足,现有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不够,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支持度不够,对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评价不够等。为此,哈尔滨工程大学创建智慧海洋未来技术学院,就是要以新工科和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原则为指导,进行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通过培养智慧海洋领域未来科技领军人才,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他指出,智慧海洋科技领军人才需要具备以下特质:强烈的报国情怀、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把握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引领技术创新的能力、跨界整合的能力、统领团队的能力、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此,哈尔滨工程大学将立足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办学优势,聚焦智慧海洋未来技术领域创新型技术人才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破常规,确立人才培养新目标,实施专业交叉融合和人才培养模式新突破,推进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新优化,探索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国际联合的人才培养新路径,着力培养能够引领智慧海洋科技发展的领军人才。 他认为,智慧海洋主要包括智能信息采集、智能信息传输、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信息服务,其中海洋物理场认知机理是智慧海洋技术源头理论基础之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颠覆性技术是智慧海洋核心支撑技术。因此,要围绕海洋物理场基础理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工程设计技术,哈尔滨工程大学智慧海洋未来技术学院针对海洋智能感知、海洋智能大数据、海洋智能系统三个特色方向,开展项目式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海洋智能感知。面对我国在海洋环境信息实时、立体、高分辨率、多要素的整体同步获取能力方面与国际海洋强国之间的现实差距,海洋智能感知专业方向以智能声呐、智能海洋传感、智能浮标潜标等为突破点,将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测量科学、信息科学等多领域学科知识交叉,聚焦海洋智能感知数据全面获取、处理、分析及应用,培养陆海空天潜一体的海洋智能感知领域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二是海洋智能大数据。随着北斗系统、海洋遥感、海洋物联网等数据感知能力的提升,综合利用海洋大数据已经成为海洋数字化、智慧化的必经之路。海洋大数据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海洋科学和数据科学的交叉融合所带来多尺度、极速化和超高维等挑战,跨时空和跨平台的多维度交叉融合所带来数据高异构、模式高动态、处理高时延问题等等。面对未来挑战与需求,海洋大数据技术专业方向融合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多领域交叉学科,重点关注海洋超算、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远洋运输等领域,培养海洋信息与大数据汇聚、分析、挖掘、智能应用等领域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三是海洋智能系统。面对智能无人海洋平台、智能航运装备与系统、海军智能装备研发以及无人海上集群体系、海洋工程装备与系统智能制造技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关键技术,海洋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方向融合船舶与海洋工程、人工智能、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聚焦水面与水下无人航行器、智能海洋牧场、智能船舶、智慧港口等海洋智能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培养水上水下无人集群、智能海工装备等领域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哈尔滨工程大学智慧海洋未来技术学院将立足学校办学优势,构建以协同育人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新路径,从“平台、方向、师资、项目”四个维度,充分发挥与学校广泛合作的科研院所、企业、其他高校等不同主体的条件优势,深入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和国际联合育人,为海洋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 最后,他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海洋领域未来技术学院是支撑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哈尔滨工程大学将依托自身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积淀,承接时代赋予自身的历史使命,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面向未来、坚持学生中心、坚持多元协同、坚持体系重构,加快建设智慧海洋未来技术学院,培养出海洋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5 \8 t& x. h& r5 w& p;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