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人物】杨德森:用“水声”奏响海洋强国之音

[复制链接]

人类可以登上38万公里外的月球,但对海洋的了解却比月球还少。当无线电波、光波等能量形式面对海水的强烈吸收都望而却步时,只有声波能够在水中远距离传播,于是,水声学应运而生。“水声”是对水下声波的发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中声学特性及应用的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令水中航器减振降噪,提供最大的安全隐蔽性,同时最灵敏迅速地捕捉对方的噪声声波以知己知彼,打造水下的“千里眼”和 “顺风耳”,这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党的十九大代表、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德森教授科研成果的简单解释。

72648b3f9b92eb1dffe6a04ed3e1bee6.jpeg

01

做最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科研

从1977年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水声工程系初识水声,到其科研团队的矢量水听器技术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从 1982 年留校任教初登杏坛,到其培养的硕博生学有所成、所带团队获教育部嘉奖。几十年来,杨德森扎根水声基础研究和技术人才培养最前沿,始终立足水声工程学科,不懈追求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水声事业,执着于探寻水声的力量。

杨德森之所以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是源于他 20 多年前的一次特殊经历。1994 年,时年37岁的杨德森受邀参加了美国第 21届国际声图像大会,并因发表论文备受关注。美国四大海军基地之一的圣地亚哥海军基地水声所邀请他作《水下声成像技术》的报告,这也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被邀请到该基地作报告。但当杨德森看到对方演示的“海上三维水声对抗仿真技术”时深受触动,他真切地认识到,要想在国际有话语权,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杨德森在心中给自己制定了目标:要通过专业所长,让国家在水声领域更强!

fb48d80eb9f2dab25004955f5eec2ca2.jpeg

随着海洋作为世界军事力量角逐战场的地位日益凸显,对水中目标的探测能力和自身水下航行器隐蔽性的战术要求日益提高,各国海军都高度重视对水下结构的减振降噪和声呐探测技术的研究。在茫茫大海中,当海洋的背景噪声大于水下航行器的噪声时,如何让声呐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1997年,杨德森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我国首套“矢量声呐”,建立了水下声场的矢量探测模式,其重量、体积和能耗远小于普通声呐,但目标侦测距离却远达 1 倍以上,它成为新型声呐技术的重要支撑,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这个项目作为我国水声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技术,对改善和提高声呐装备技术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社会与军事效益难以估量。该项成果荣获2011年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杨德森的科研成果往往具有开拓意义。他从国家需求与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握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一项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科研成果,沉淀为一枚枚国家级奖励的勋章。杨德森先后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我国声学界最高学术成就奖“马大猷声学奖”。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8 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

02

一双推动“水声摇篮”的手

据统计,中国水声行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60% 以上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而在高级专家层面,这一比例接近 70%。哈尔滨工程大学因此被称为“中国水声事业的摇篮”,是国家水声发展的人才库、专家库和基础研究中心。可以说,杨德森是推动“水声摇篮”重要的一双手,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杨德森团队这支劲旅都尤为突出、坚强而有战斗力。

身教重于言教,杨德森对学生的严格是出了名的。学生论文在他手里改个五六遍是家常便饭,甚至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也逃不过他的“法眼”。杨德森说:“水声学院的许多老前辈精益求精,会因为一个注解亲自跑图书馆查原始材料,我的严谨程度还不如他们啊!”正因为老师给学生“打了样儿”,使学生不敢有丝毫怠慢,每次交给老师论文,他们都是看了又看,直到确定自己“改得不能再改了”才罢休。杨德森还要求自己的博士生要学习多门外语,他时常说:“博士生一定不能局限于所学专业,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多掌握两门外语很有必要。”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杨德森始终牢记政治合格是第一标准,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始终站在水声科研领域的发展前沿。

72274624810251ee785dae09ea995f2c.jpeg

受命于国家急需之时,坚守于科研前沿之 中,在杨德森团队看来,“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就是最大的爱国”。多年来,杨德森带领团队成员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日子里凝结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标志性成果,引领着我国水声领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技术进步。杨德森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和省部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奖励和荣誉称号。杨德森教授团队先后获得“国防优秀创新团队”称号和教育部首届“黄大年式创新团队”称号。

杨德森处在一个国家迫切希望实现海洋强国梦想的时代,这是一个水声科研工作者成长、进步最好的机遇。作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尤其是水声事业发展的亲历者,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为国家海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推动我国水声事业进步一点、再进步一点,圆几代人海洋强国的梦想。”杨德森深知:个人的理想,只有融入强国之梦,才能获得方向的指引;爱国之志,只有转化为对民族的贡献,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在向海洋强国进发的征程中,杨德森将个人力量与中华民族的时代诉求交融在一起,用智慧、勇气和热忱与祖国的建设者们一同奏响“走向深蓝”的和弦,成为回响在祖国上空的强国之音。

& e7 U1 `0 e; z+ ?. Z, }- \4 G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恒厚
活跃在昨天 01:0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