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谜】十大吞食阳光动物 绿叶海蛤蝓一生进食一次

[复制链接]
: G: b8 y2 v6 g' G% q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J1 S' ^, G0 C6 B1 t1 \
绿叶海蛤蝓(1)

  b1 i+ a, h# c9 N2 W* K* Q
+ m, f* v/ E. _: `3 O
  阳光为地球带来了光明,同时人类可利用它们作为能量,在神奇的自然界中,植物通过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维持生长,但人们或许不知道一些神秘的动物能够“吞食阳光”!, c" m4 c& T3 _; l' ]
  绿叶海蛤蝓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纲腹足目。是一种囊舌类海洋软体动物。它们主要分布于大西洋西岸从加拿大到佛罗里达的沿海海域。十分奇特的是,它们一生只需进食一次,随后仅靠阳光便能饱食终日。
  p2 x1 u( {7 w3 w, p  绿叶海蛤蝓的体型十分娇小。成年个体体长从1到3厘米不等,没有贝壳,看上去活像一片绿色叶子,翡翠般鲜绿,与藏身处的海藻天衣无缝地打成一片。它的这种美丽色泽在动物界并不多见,这其实要归功于它身体内部大量的叶绿体,就是那些通常只有植物才拥有的充满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在成长过程中,它们喜欢吃一种名叫Vaucheria litorea的藻类,身体的颜色逐渐变为浓绿,并保持终生。与此同时,出现了另一种更为奇特的现象:饱餐一顿后,它们可以接连几个礼拜甚至几个月不再进食。原来,这种海蜗牛不但能够把吃下的绿藻中所含的叶绿体贮存下来,还对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持久的食物来源。
9 a9 {6 Y1 O/ w7 A8 n # B# y# @& B' S

* e: V, y* U* b' O5 w! @: f#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F' T1 @& U/ G* t, R0 i1 k8 J

2 R" O& c+ J0 R. u4 P: w
蓑鲉(2)

! V( N/ h: ]% W9 |' P- i' [

. s# Q" Y4 f- W$ u) q4 d. u1 p  蓑鲉的生活方式与光合作用密不可分,它的鱼鳍具有较大的接触面,可捕获更多的光线。它们在白天活动,夜晚停止活动,通常静止地悬在水中,或者缓慢地游动,捕捉猎物。
2 @6 V/ l! ^; C5 p: e
+ r3 I. s6 K: G1 z# R

) a  E. _) v3 X% B' x- ~  c' 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_: N" Y) b9 t3 }, F' Q  Q( y

$ F! w2 r: p4 C4 c0 z4 ^9 i0 W$ `
阿克尔扁形虫(3)

+ y. O/ n' R+ K  h" y

1 q8 v3 p0 _1 }- C
' F: k! v( `4 S5 E9 g. Z" z
  阿克尔扁形虫(Acoel flatworms)是一种棕褐色扁形虫,通常生存在白色珊瑚礁中,它们奇特的棕褐色颜色源自其体内的Symbiodinium水藻,而且它们正是通过体内水藻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维持了生命所需能量。/ e6 C; n2 a7 v- j. O; M! {
  其它的扁形虫多数都具有光合作用,例如:亮绿色的Symsagittifera roscoffensis体内寄居着一种叫做Tetraselmis convolutae的水藻。阿克尔扁形虫主要生活在英国和法国大西洋的浅海滩上,人们很容易将它们误认为是水藻。
/ k, n( s+ F" x, P) d7 x  此外,还有一种锈褐色扁形虫——“Convolutriloba retrogemma”在海洋水族馆内作为观赏性海洋生物。2 [7 @3 M8 M+ E9 n' w  G- F
5 }4 }6 {& d' S( V' T
- u) C! s4 K2 ^  P+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N( E+ o9 v, m
% ?' f' M9 R2 Y  g5 j
斑点蝾螈(4)
# C5 Q6 j2 D4 W  u) {) s  e

6 X6 ?0 b- i) {, x. a

* ?6 C1 j9 ~5 t% f, m9 w  之前科学家曾知道藻类可以覆盖在一些两栖动物卵上果冻状外层实现共生,这种方式对于两栖动物的卵胚胎以及藻类均有益处,藻类以卵胚胎的废弃物为食,同时,它们为卵胚胎提供氧气。
8 X4 T( b% W3 L3 @2 o. G! {  Z: ^  目前,科学家发现一种单细胞藻类可生存在发育完全的斑点蝾螈体内,这种奇特的藻类学名为“Oophila amblystomatis”,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可为宿主细胞提供食物和能量。同时,这项发现是首例脊椎动物细胞与藻类共生的实例。
( F+ r3 B; K7 s9 L. i" X ! I- B6 g: T6 j3 L# l. D

' n5 S* p" i6 F'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U' g- u2 J! ^0 d7 c: L

! `  s2 u4 `! m7 R2 I
朝天水母(5)
: \) D; r% ^1 q. W, o( p
& z1 N' e, c$ a/ j

# _1 y  {9 K- f% z; F8 {' F& C4 v  朝天水母又称车轮水母、倒吊水母,它们喜欢口面朝上卧于水底而不是漂浮于水中,伞部直径可达20厘米,生活于岩礁浅水水域和红树林中。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域。其水母翼为圆盘状,边缘缺乏触手,水母翼上有车轮状的图案,口脕上有8只触手,呈花边形状,体内有单细胞虫黄藻共生,常是触手向上的,会以水母翼附着,触手向上可以让其中的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为水母提供营养物质。朝天水母与其它水母之间的差异在于,总是触手向上,只有在移动的时候,会回复触手向下的方向,但它们不常移动。
2 s6 j0 n& D$ j8 T( s. e/ g , t  v( m: ?5 J# r0 I

. Q, g2 Z6 X* [- p( v*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2 Q( ~2 y$ W1 U# p( B& A

! p3 X! f" E  E! @" g
绿色水螅(6)
4 Y  m! n. i' c) G: ~% v; t

6 n  j, s/ {! ~% D- G
9 x2 h0 R7 E- a9 {1 Q
  绿色水螅可以潜伏在池塘中,它们普遍生存在江河和湖泊中,它身体奇特的绿色源自与其共生的一种单细胞藻类“Chlorella alga”。2 H) M( X* s  M# G; i; ~
  据悉,绿色水螅体内的Chlorella alga藻与水螅分离后将无法生存下来,当水螅生长期间,藻类细胞也同时进行分裂,当水螅整体性繁殖时,藻类细胞也通过水螅的卵胚胎进行发育生长。
$ I/ s8 V5 k2 x0 c

% R1 e! {6 ]1 E4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s) z  ?$ F6 |7 M2 k3 a
帆水母(7)
. B2 U9 E, J6 U5 ]8 Q! T

7 b- C% m0 U7 E0 l  帆水母是水母的近亲,它是水螅虫纲管水母目帆水母属,漂浮在海洋中的动物。其特征是长有充气帆状浮囊,下方有具刺细胞的触手、生殖体和营养体(摄食和消化器官)。  ; N7 t, i3 _6 ?: {, C6 o: b
  帆水母之类动物的运动是凭借海风四处活动。帆水母以海洋小动物为食,常结成宽达100千米的大群在海面上飘游。在热带地区,它们常被暴风雨冲到岸边,因此有时能在海滩上见到上百万只这种水母。其独特之处在于自身是一个聚居群体,其中包含Scrippsiella属海藻,可为帆水母提供营养物质。1 x* w& W0 t, v& |) Z* b6 D5 R
$ V, C) D. N1 p8 M/ e# L. N0 x: ?

0 J$ Q( }+ d' _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U2 ?$ u+ Q( s. r2 `

' o4 B% D8 |; h# D9 Z% Y! I- q; H
蛇锁海葵(8)

/ _  O* g, q% R: o3 T" x

8 X, r' A2 {4 v
( ^8 {/ L/ K& f4 ]. D
  许多海葵物种都是通过身体获取太阳能,蛇锁海葵生存于大西洋东部,从地中海至最北方的英国海域。它们的触须中共生着一种海藻“algae Symbiodinium”。它们通过海藻获取太阳能,从而摄取营养物质。据悉,其它的海葵物种也具有不同的共生特性。
- H5 d  R! E: B1 ]" ]2 w
: a/ k( f5 E; @1 T

1 o* Z# [0 o# 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j* e2 x, o3 F9 U: h. `

8 X4 n' ?; U& n0 _7 M) D" E6 z
巨蛤(9)

1 ~; h, G7 ]. G. s' ^8 J

; r5 Z  a' i' D

2 Q9 Z: {+ ]* h) x) B. C  海洋中存在着几种巨蛤生物,其中包括“Tridacna maxima”,它们更多地依赖光合作用获取能量,而不是过滤进食。它们通常张开外壳,扩展其内膜组织,尽可能地接触阳光,在其内膜组织中包含着共生藻类的触管,实际上这种触管是巨蛤消化系统的延伸。巨蛤不仅是进行光合作用的贝类生物,一些较小的双壳巨蛤也是海藻共生体。
- _9 j& g9 M" \; S

8 M9 c4 I5 o$ W, V' H
0 `4 w, m* x* \) j7 N9 @/ P" [( f"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e3 D6 Q2 e( ^- T& S8 ~: S5 J. ~: f( ~
! K* R( P! P" f8 C8 W1 A1 U, V# D, S
巨型桶状海绵(10)

( s- Q6 J2 q9 {+ B! E
: p/ J+ v8 J7 {4 q7 F- H( F4 D
% |# Z# {- a$ F- W$ E: |. ]6 g
  当人们在加勒比海潜水时会经常遇到巨型桶状海绵,它的外壳上生存着光合作用共生细菌。
+ I( v8 {+ n: H9 F! R2 U  海绵失去其光合作用共生体后就变成“漂白”,就像珊瑚一样,一些海绵通常周期性漂白,事实上,海绵具有较多方式的共生有机体,其中包括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真菌和细菌。一些海绵具有硅质骨骼,至少有一种海绵骨骼结构像纤维光学网络,可以疏导光线至海绵体内深层细胞。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滕3269
活跃在2021-8-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