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历时10年的全球“海洋生物普查”项目10月4日发布了最终报告,这是科学家首次对海洋生物“查户口”,发现了像有“育儿袋”的原足目动物、深海水螅虫等诸多潜在新物种,这表明海洋生物种类远比想象的丰富。( h. }! `4 _9 |& h2 Q, U+ Z9 ]
6 A) h5 }7 M1 p; r# ?
1.“独一无二”的海洋蜗牛3 A) s. {6 i$ O8 @) k1 T8 e
8 M# F# k7 e- C' n* N: d; M
1 W" e8 k4 Q! D( c P' p+ m3 t6 y
“独一无二”的海洋蜗牛(图片提供:Yoshihiro Fujiwara, JAMSTEC)
- U7 B% |# s4 |4 \* H! l4 a & ]6 I% a. U8 t8 f
; J- y2 [% L/ d& v. x% f( O
这种蜗牛发现于日本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外壳覆盖一排排细细的毛发,是迄今发现的此类蜗牛种类中唯一的一个。这个尚未命名的海洋蜗牛是“海洋生物普查”发现的多个新物种之一。“海洋生物普查”历时10年,对全球海洋生物进行了调查,在发布最终报告以前,这项研究已经发现了大概6000个新物种。新类型的海洋蜗牛属于Alvinoconcha属,发现于深海热泉,即极端压力、高温和永远黑暗之地。通过生活在其腮下的共生细菌,科学家部分了解了这种蜗牛的饮食习惯。4 t7 \, B9 {$ S6 [* W% G( A
4 x. G7 {5 r0 h- `9 R
2.六放珊瑚新种类
. K' K8 S9 {: ?6 G, U. o
: `. Q8 Z; _5 l 6 q% x3 p" o" A- e ?! D$ L1 f
六放珊瑚新种类(图片提供:James Reimer, University of the Ryukyus)
" j; N/ p, ] R$ G4 h8 Q' o9 ]) z1 W
$ I! ?* n" J& m6 |' ]9 }6 V2 u1 W1 T1 W' D, n
2009年11月,在海洋生物普查项目科学家对澳大利亚赫伦岛附近珊瑚礁研究期间,他们发现了这种外形像一簇卡通花朵的新种类六放珊瑚——属于珊瑚和水母的近亲。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海洋生物学家南希-科诺尔顿(Nancy Knowlton)表示,虽然热带珊瑚礁是被科学家研究最多的海洋栖息地之一,但这种小生境仍然拥有大量未被发现的物种。科诺尔顿还是“海洋生物普查”珊瑚礁普查项目科学家。她指出,这次为期十年的普查表明,珊瑚礁“比我们想象的类型还多样。”
' P' y/ A8 |! d- H, c% A1 r |4 x. P
0 Y8 O5 a3 V: \) T9 F' t8 i3 i" y 3.蠕虫新物种0 |+ C- G% U, K
+ Q2 y; W+ N8 D5 S) h. |4 |
+ A! f# r* B! Z: g蠕虫新物种(图片提供:Yoshihiro Fujiwara/JAMSTEC) * m! g$ I4 g. t
7 c" n3 ]4 o4 I
1 t. l7 {" J7 e3 O' h$ o; q 当海洋生物普查项目科学家发现它时,这个毛发竖立、身体分节的潜在蠕虫新物种正在日本海湾以下3000英尺(约合925米)处享用一条死鲸。据科学家介绍,当许多鲸鱼死去,沉于海底时,它们会向深海喷射出临时但却重要的营养物,吸引独特的食腐动物前来,其中包括许多科学家不知道的动物。
, I( r: A; }4 ]0 W2 T& D7 y& j- F; \7 G$ W- u4 T. c) Z! I
4.有“育儿袋”的原足目动物
; e4 Q* M: t3 y/ L/ I
; W o6 _) R0 I
+ h' k+ }- o& R. `2 Y有“育儿袋”的原足目动物(图片提供:Magda Blazewicz-Paszkowycz, University of Lodz) * P2 ]" ]/ T' c
! n V. h' i- L2 A3 z! M! ]+ N" O- b3 T8 t% Q J! j
这个像虾一样的微小生物发现于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属于原足目动物,是海洋生物普查发现的诸多栖息于珊瑚礁的新物种之一,也是历时十年的海洋生物普查最后一天即10月4日宣布的极少新物种之一。据海洋生物学家科诺尔顿介绍,这种原足目动物体长不超过0.5英寸(约合1.3厘米),具有像袋鼠一样的“育儿袋”,相比于相对出名的鱼类和珊瑚,它是未被研究过的诸多“奇异小生物”群落之一。她说:“发现新的物种并不意外,据说90%栖息于珊瑚礁的生物都没有名字。”
+ y6 w' q. B) j
8 P( C: O' @1 @4 O! S$ t4 |: [" q5 K[NextPage]
5 \- r: ~; k/ ?' y: u, f5.半透明原足目动物
4 {2 q: j% o8 B9 H! ?* I# \/ a" W
: t3 z* L* ^( [ 9 v$ c+ {% X( |) l
半透明原足目动物(图片提供:Magda Blazewicz-Paszkowycz, University of Lodz)
6 @3 I3 L/ e4 \0 t7 r
' w) ^6 z$ h& _
$ N0 @9 }; U% [ u# x, k5 J 这个半透明、长着腿的原足目动物是在澳大利亚附近珊瑚礁中发现的,也是海洋生物普查期间发现的潜在新物种之一。除了新发现的物种,海洋生物普查还为研究未来海洋变化树立了一个基准,如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和过度捕捞等。这项调查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海洋的先进工具,包括用以发现那些因体型太小致使肉眼看不到的物种的DNA条码。6 @; z* B. b- T
. ]0 { \$ s' A
+ Q1 o3 O4 c5 j& q' x: n$ L 6.新种水螅水母
% ]9 z' L" E% j- [# b3 [, C. f, C, d$ _
# H" ^% ~* m; E新种水螅水母(图片提供: Kevin Raskoff, Monterey Peninsula College)
/ t1 a+ M* b5 W/ U. j" V 8 z7 L! S* I; W- D
. O5 a! u) p% \3 V# C% a, l e! q 在这张日期不明的照片中,一个橡子大小的水螅水母看上去就像是“黑武士”达斯·维德戴的头盔,在冰冷刺骨的北极深海中慢慢游动。这种水螅水母被称为Bathykorus bouilloni,一台遥控机器人在水下1英里(约合1.6公里)处发现了数百只,这表明,在此之前连成群结队生活的物种也成功逃过了科学家的“法眼”。1 A( L" \. g; z" C( f
( K: _' K3 q' b' Q1 `
7.深海水螅虫
( C- j$ [6 z. `# l8 C8 M$ c4 N3 v1 X R% A0 U
1 y" T* c4 @7 x深海水螅虫(图片提供:Carlos Moura, CENSAM/Universidade de Aveiro)
, g- F6 D# {" D3 G$ m / e' q e3 F9 \) o8 Y, X
9 ]+ [$ W. s3 ?* S, a/ h
这个新物种的成员最早发现于西班牙的加的斯湾,它们在那里十分普遍。海洋生物普查项目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个物种还生活在大西洋东北部的深海。这些水螅虫常常吸附于深海碳酸盐烟柱和珊瑚残骸中,在纤细、分叉的群落共同生长。
4 d$ i" d- [1 I) d/ ~) ~* H/ W+ g6 m/ g
8.新桡足类动物/ e5 c5 l- R& n
% u3 Y8 z; i! E" W% `
# `; @1 z8 l, P. ]2 |" ]5 s9 i7 K新桡足类动物(图片提供:Jan Michels)
, L3 D3 L P# r' w# W [. ~9 X $ B4 C* @8 a8 w6 W3 j
' t3 Y- ] M) E+ j 虽然这种羽毛状的新桡足类动物种类在10月3日才对外宣布,但科学家早在2006年就在非洲西部的大西洋海面以下3英里(约合5公里)处发现了它们的踪影。当海洋生物普查项目科学家还在大西洋东南部和太平洋中部发现这种学名为Ceratonotus steiningeri的桡足类动物后,他们对分布如此广泛的物种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未被发现而感到十分惊讶。这种桡足类动物身长只有百分之一英寸(约合0.5毫米),这或许是科学家未能找到它们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