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十四五”规划给海洋监测仪器产业发展带来契机

[复制链接]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海警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十四五”期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统筹谋划和具体部署。

d1f12a670dfdc31f5a12da59c2e1bd2b.png

“十四五”规划要求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强化精准治污,要以近岸海湾、河口为重点,分区分类实施陆海污染源头治理,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陆海统筹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更加注重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着力构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恢复修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强化海洋生态监测监管,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一是强化精准治污,以近岸海湾、河口为重点,分区分类实施陆海污染源头治理,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陆海统筹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二是保护修复并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理念,更加注重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着力构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恢复修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强化海洋生态监测监管,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三是有效应对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灾害,加强海洋环境风险源头防范,全面摸排重大海洋环境风险源,构建分区分类的海洋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四是坚持综合治理,系统谋划和梯次推进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示范建设和长效监管,切实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五是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海洋碳源汇监测评估,推进海洋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监测与评估,有效发挥海洋固碳作用,提升海洋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

3949913519309f178321b0a658303e3d.png

对此,山东省提出要补齐海洋环境监测短板配备海洋环境应急监测监视船舶和建设海洋生态环境综合保障基地的任务。同时加强陆海统筹监测,实施入海河流-入海口-海湾协同联动监测;在黄河口、青岛近岸海域探索开展海洋温室气体、海洋微塑料等专项监测。


: A4 y* t: n, k, `0 {% e& c

我国当前的海洋环境状况

3 R, ?) A: }- Z4 O5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认识高度、改革力度、实践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仍然突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亟待加强,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优美海洋生态环境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仍然需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持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

2021年5月,由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编写的《2020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公报》显示,近岸海域劣四类水质面积同比增加1730平方千米超标指标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100平方千米以上的44个大中型海湾中,8个海湾三季出现劣四类海水水质。《公报》同时指出,193个入海河流监测断面中,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等指标时有超标。442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中,个别点位总磷、悬浮物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指标存在超标情况,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9 p& N- c' R) U

海洋环境监测手段的发展趋势

( J( i8 x% g2 Q8 j# ]

要全面摸排重大海洋环境风险源,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海洋环境监测设备是关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不断更新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仪器不断发展,已成为守护蓝色家园的利器。

对特定海区的环境质量基本要素(水文、气象、水质、地质、地貌、海洋生物等)状况进行调查,可采用基线调查常规监测应急监测研究性监测等方式分阶段进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环境监测手段呈现“多元化、实时化、长时序、立体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国家和区域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在关键海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海洋环境监测资源共享与全球化监测网络成为一种趋势

16ebbd29e61985a5fcde522a2a893129.png

就当前来看,由于海洋高盐、高复杂性、辖区面积广阔等特点,海洋环境监测仪器与淡水水质监测仪在设计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一些海洋浮标、潜标和海底监测平台位于远离陆地的远海或深海不能像岸基监测平台一样频繁地更换仪器试剂、能源故海洋环境监测仪器除了向小型化、多参数化方面发展外低耗能、溶剂消耗少也是未来海洋环境监测仪器发展的一个方向

要建立区域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体系,通过“实时观测—模式模拟—数据同化—业务应用”形成一个完整链条。通过互联网为科研、经济以及军事应用提供服务区域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更强调整体性、系统性的观测根据区域环境特点通过岸基、船基、海基、海床基、空基、天基相结合形成空-天-海一体化监测向人们提供立体、连续、实时、长期的海洋数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利益为目标的区域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网络及信息服务将成为海洋环境监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各海洋强国都组建了适用于海洋动力学要素和海洋环境污染物的同步自动观测网络。包括岸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平台、自动监测浮标、潜标和海床基固定及移动自动监测平台,如何研制体积小、耗能低、数据实时传输、适应海洋复杂环境、多功能多参数、可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自动监测系统仍是未来海洋环境监测发展的重点方向

f31c772a735757ef567797c17b1eecc4.png

% l2 Y6 n/ x% ^! c

海洋监测仪器产业发展正当其时

! U" K( f8 T0 e, s2 H& \

当前,我国的海洋监测仪器产业在高端产品、创新研究方面,遭遇国外垄断、技术封锁,在中低端产品方面有自己的产品,但仍缺乏关键的核心技术,缺乏对工艺和关键材料的深入研究,关键技术仍然依靠进口。另外,用户对国产仪器缺乏信任也是造成我国监测仪器相对落后、裹足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除了温盐深测定仪器外其他理化监测仪器的成型产品还很少海洋仪器研发和生产厂家较少国内的海洋监测仪器生产厂家的规模均不大且缺乏自主创新产品

对此,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团队,拓展研发了激光雷达剖面观测浮标、极地通量观测浮标、海洋酸化二氧化碳观测浮标等一系列新型功能型浮标。并在智能化感知和信息挖掘、传感器标准化、浮标新型材料、低成本深海浮标、极地海冰浮标、锚泊剖面观测浮标、浮标数据质量控制、浮标数据共享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国内相关海洋环境监测研发单位也在共同努力,在向小型化、微型化、多参数化的方向发展,如色谱仪、分光光度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分析仪等仪器的体积大大缩小,并应用到海洋环境监测中。

我国是海洋大国,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程度加快背景下,立足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在控制陆源污染方面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而新的海洋污染问题又不断出现,海洋生态保护任重道远,不可掉以轻心。唯有以整体、联系和发展的视角看待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加大对海洋监测仪器产业的培育与支持巩固并扩大现有治理成果久久为功不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才能确保中国乃至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的逐步向好发展


$ `  ]; W1 P' m
8 k( _5 {8 h# C5 T6 W4 J& I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秋成
活跃在2022-12-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