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发光生物(Marine Luminous Organisms)是指自身具有发光器官、细胞(包括发光的共生细菌),或具有能分泌发光物体腺体的海洋生物的统称。海洋中能发光的生物种类繁多,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 早在公元1~2世纪,就已有关于生物发光的记载。全世界已发现能发光的生物约有30纲538属。其中24纲461属是海洋生物,约占85%,分别属于从海洋细菌到海洋鱼类的许多门类。但甲藻以外的各类海藻和海洋动物的扁虫类、帚虫类、腕足类、毛颚类、须腕类、爬行类、哺乳类等没有发光的种类。在陆生生物中,发光现象仅限于极少数类别。海洋发光生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特别是温带和热带海域。一般认为,在水深超过700米的水层中,90%以上的动物是能发光的。
海洋发光生物可分为细胞内发光和细胞外发光两类。 ; Y5 Q) P( s# n8 {8 w7 Z9 _. S4 ?
细胞内发光是细胞发光,较为普遍,夜光藻(Noctilucascietillans)是最常见的代表。当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质中丝状排列的发光颗粒(一种拟脂蛋白)收缩,发出淡蓝色闪光。单细胞的甲藻和放射虫类,以及许多具有特化的发光器的多细胞动物(如水母、海羽、栉水母、多鳞虫、磷虾、樱虾、头足类、棘皮动物、被囊类和鱼类),都属于细胞内发光。 细胞外发光是由生物的腺体分泌排放出的内含物发光。其中海萤(Cypridina)为最著名的代表。桡足类、齿裂虫、波叶海牛、海笋、柱头虫等,都是细胞外发光的动物。 细菌的发光是一种呼吸现象的连续发光。其他生物一般都是受刺激后才发光,其情况因种类而异,发光细胞或发光物质贮存器被邻近的肌肉纤维挤压,使分泌物外流发光(如海萤),这是一种神经肌肉现象。 腺细胞本身受刺激而排放其内含物发光,这是控制腺体分泌的神经调节的结果,如磷沙蚕(Aphrodita)、游水母。
激发作用引起细胞变化,导致发光物质的活化,如夜光藻;发光器发出的光,如磷虾、头足类和鱼类。
荧光素-荧光酶反应是生物发光的基本反应。过去认为,一种生物的荧光酶只能催化亲缘关系密切的其他生物荧光素,即酶促反应的种别性。自从发现迹天竺鲷(Apogon Marginatus)的荧光素与海萤的荧光酶混合也能发光以来,不同类别的荧光素、荧光酶交叉反应的证据越来越多。海萤的发光是较简单的酶促反应;细菌的发光是由于二氢黄素单核苷酸的醛复合物的酶氧化作用,发的光是连续的;多管水母(Aequorea)、磷沙蚕、海笋、磷虾等海洋动物,属于发光蛋白型的系统,其特点是生物发光的总量(能力)和发光蛋白的数量成比例,整个过程中缺少酶的直接参与。发光蛋白的结构及作用机制又因种类而异。 鱼类发光现象是由于体上分布了些发光的器官,这种器官内的某些特殊物质在缓慢的氧化过程中放出一种“冷光”。发光器官由四部分组成:腺体、水晶体、反射器、色素体。有章鱼些鱼类发光,是由于自身组织中具有一种能发光的细菌与其共生,或由皮肤分泌一种能够发光的液体,即荧光素。 在水深600~700米以下水层中,大部分动物都能发光。发光鱼类大都栖息在海洋深处,这些鱼身体上有发光细胞或附着发光细菌。发光鱼的发光部位和器官各不相同,鲽鱼的发光器是它的一对眼睛,深海鲨鱼、星光鱼是腹部发光,灯笼鱼是身体侧面发光。这些深海鱼类发光,可以吸引饵料生物、迷惑和逃脱敌害、寻求配偶。另外,发光还可以帮助寻找伙伴,通知伙伴自己所处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