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浩瀚的海洋中,有许多奇异的发光生物体,它们给漆黑的海底世界带来光明和美景。为了能够真正欣赏到这些海洋发光生物体的美丽和奇异之处,观测者最好选择夜间观测,这样效果更佳。太阳落山之后,许多发光生物体在海洋之中上演一场场光芒与色彩秀,它们发光的目的要么是为了捕食、要么是为了吸引异性,也有的是为了驱赶捕食者。
4 u9 I! x7 H8 r, u! v以下就是海洋中一些最怪异、最聪明的发光生物:. v) J" l0 r: f# J# E9 d
1. 浮蚕! I- _5 {( X9 Z2 A) N b
6 h9 H' o; g Y, W
0 ]4 v& }+ A- @2 a8 v2 J$ N% @
浮蚕
% O7 o5 b2 d4 |1 ?2 C( l7 S/ h
: k8 [8 Z5 J, e3 a. |: C 一些发光生物物种如果被打扰,它们可能会变得非常暴躁。比如,一种微型海洋虫类--浮蚕会喷出大量的火花,并在快速逃离前将虫卵产至水中。最不同寻常之处在于,浮蚕好像也拥有和其他发光生物体一样的发光器官,从用于游泳的桨状腿部喷出的火花是金黄色的,而不是蓝色的。一般认为,其他一些海洋虫类也会向水中释放发蓝光的粒子,这种蓝色粒子气味难闻,常常会让捕食者无法下口。很少有深海物种能够发现黄色光线,目前尚不清楚浮蚕为什么会使用金黄色光。现在,研究人员仍在继续研究这种黄色发光物质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或许能够揭示浮蚕黄光的功能。6 e# J! x8 t8 |7 j* _
$ h+ S* }; h& m: {+ B, \1 `* d8 }
8 b. F! A1 r! ?4 Y- ~& r1 [ 2. 小飞象章鱼
\; ~* v2 `* R* Q* F( Z: A
2 r. c8 [2 `9 A- d! N 3 M3 ^, m3 I- R8 h; I
小飞象章鱼
8 t! v9 f9 d$ c$ k2 e5 _ ' l r$ L) A7 Z$ J/ |6 M
如果章鱼没有粘性吸盘,那么这将是它最大的缺陷。但是,对于深海小飞象章鱼来说,它们却懂得努力弥补这一缺陷。在通常章鱼身上长有吸盘的地方,小飞象章鱼长的却是一种耀眼的发光器官。它们巧妙地利用这种发光器官来引诱捕食目标或吓退入侵者。小飞象章鱼以某些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这些甲壳类动物常常是被小飞象章鱼的光线所吸引而来。一旦发现猎物靠近,小飞象章鱼就会立即抓住它,并通过身体所产生的一种粘液网困住对方。美国杜克大学科学家约翰森观测到,当小飞象章鱼被打扰时,它们会张开自己的腕足,尽可能地展露出所有的发光器官,试图吓唬和赶走不速之客。
2 m" y$ s: L, U/ P0 d$ c# x
?" J: _. X9 D1 t( ~+ V 3. 深海虾
; o2 Q+ O j& A* X6 h9 H( [. C, {( u% u- Z: D, ^
, B6 c+ B# X, ]% Y+ C, C1 n
深海虾
# R6 n+ L9 O7 ^- e" ^ " \4 P' U1 @/ A& v. e
5 G' Q( e9 o& k% H- l 一些物种在遇到危险时,通常会选择静悄悄地逃走。但是,一种深海虾在撤退时,会发出一种奇异的光芒。当面对捕食者时,这种鲜红色的动物会从它们的触角里发出一种眩目的蓝色光芒。这种光芒会使得攻击者出现暂时晕眩,深海虾就可以有足够的时候撤退到安全地带。深海虾的这种撤退策略与鱿鱼和章鱼等动物相似,鱿鱼和章鱼等动物主要是向敌人喷射墨汁而逃生。$ ~0 a6 K+ w$ O* X$ j5 \% P& k7 ~
/ t @/ v6 r6 [" S
4. 透明鱿鱼" {2 w! ~1 Q% \" ]7 r) q& F
. p3 L; ^% P" N6 _3 w7 B
7 k: k3 {2 ^0 ?3 [透明鱿鱼 8 Q: k* y- r1 M+ S3 I0 n% t4 \
( J, E4 m A6 S- M% C3 A. e
+ q o$ M7 I1 k; P: p6 \2 I
透明鱿鱼是擅长利用发光进行伪装的大师。与其他利用发光体作为一种吸引力的物种不同的是,透明鱿鱼则是利用光线作为一种掩护,以逃避捕食者的目光。除了不透明的眼睛和遍布全身的点状色素体之外,透明鱿鱼几乎是通体透明的。点状色素体并不是一种组织,但是透明鱿鱼的不透明眼睛的颜色则会让它们身形暴露。许多物种在捕食时就是通过扫描它们上部的水域,看是否能够发现猎物的轮廓。为了迷惑潜在捕食者的目光,透明鱿鱼采用了两个U形的发光体,发光体位于它们的眼底部。这种光线可以消除不透明眼睛所产生的阴影。这种策略通常被称作“反照明”,它可以通过调节光线的亮度和颜色来分散透明鱿鱼的轮廓阴影。
2 F! N Q" R3 V ~[NextPage]
, ^! V. }1 C, O5 E5 n g5 T B+ R7 r5. 短吻绿眼鱼
( J- Y% N2 W! q4 B! R
, z E$ I" b/ t' Q9 F
+ R+ N/ ]" k+ c$ y9 x短吻绿眼鱼 9 b; C0 o4 C' X- p$ D5 O5 H6 x8 q* P1 J1 a0 m
* P4 w# n# h5 v+ ^8 X
- M4 `& K; T# t; ?( K, e
为了能够在漆黑的海洋中生存,每一种生物最好都要拥有锐利的眼睛,这既有助于发现伪装的猎物,也有助于及时发现敌人。在这一方面,短吻绿眼鱼则拥有很大优势。与许多深海捕食者一样,短吻绿眼鱼向上扫描猎物,主要是依靠来自上方的光线进行判断。当一些鱼类被猎物利用反照明策略迷惑时,短吻绿眼鱼则可以利用其久经考验的锐眼识破一些猎物的发光伪装。在它们的眼睛中,有一种绿色发光色素,这种色素就好像是一种过滤器,可以吸引周围海洋环境中的深蓝色光线。科学家认为,这一特性可以帮助短吻绿眼鱼识别出由发光生物所发出的浅蓝色与海洋环境的深蓝色之间的不同。" R8 x. t! ]3 L) U/ S _
3 |0 `5 T; I. X% S0 t 6. 热带虾蛄2 W2 f* z- s6 N! N4 j# ?
! o" M& }2 G7 O5 d/ }
! w4 n* \. B* K热带虾蛄 F* v) ]3 Q, b- P) s
% ?3 `# S; J! C7 @
) m. A3 @0 t9 p* a, [ A
热带虾蛄最著名的特性就是它们奇异的眼睛,它们可以分辨出12种不同的颜色。除此之外,它们还可以察觉到偏振光的不同形式。热带虾蛄的这种能力最初被认为是帮助它们捕食某些透明的动物。在光线微弱的深海中,热带虾蛄在那里挖洞生活。此时,它们的眼睛又有一种更重要的功能:物种间通讯。热带虾蛄附属节肢上的色素可以吸收海洋环境中的蓝光,并释放出一种黄绿色光芒。这种光芒就形成了一种标志性的识别记号。光线的波长非常特别,因此也只有本物种的其他成员可以识别和追踪到。这既有利于热带虾蛄向理想中的异性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也有利于威胁其他竞争者。
6 ~0 t* _# Z5 F; Z$ T/ u7 V; R, x1 @- s) |* s4 f+ e
7. 夏威夷短尾鱿鱼% w8 U+ x* _" B; v7 M1 _
! [4 u' ~0 R Q0 W) X
" V* h) I6 `. k夏威夷短尾鱿鱼 |1 S5 B) A1 ~) [$ O9 H
& n1 Y" z; o$ E: a- |( j: [
3 A* @- a! f9 ? k
乍一看,夏威夷短尾鱿鱼好像是另一种发光头足类动物。因此,人们会认为,和其他的近亲一样,夏威夷短尾鱿鱼也是利用发光器官来捕食、通讯以及逃避潜伏于其下的捕食者的目光。但是,这一认识完全错了。夏威夷短尾鱿鱼并非是自己发光,它们是依靠一种发光细菌而发出光芒,这种发光细菌则寄生于夏威夷短尾鱿鱼所谓的发光体内。为了获得避难所和稳定的营养来源,发光细菌为夏威夷短尾鱿鱼提供发光能力,两者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在夏威夷短尾鱿鱼一出生就已经存在了。夏威夷短尾鱿鱼出生后,就会立即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发光细菌,而发光细菌则通过殖民的过程帮助夏威夷短尾鱿鱼产生发光器官。研究表明,夏威夷短尾鱿鱼为了匹配向下发出的光线以躲避潜伏于其下的捕食者的目光,它们甚至会控制由细菌所发出的光线的亮度。
1 ^/ n# ~2 a$ D( A# l! I+ t p' F! M: }- l. H2 h
8. 深海管水母$ b7 P* x- N+ _1 N6 G
$ Q+ k' y- r; y: X. g' S
; j8 D5 N/ H4 m, o, Q% |深海管水母
+ D/ x0 r$ R* I 5 K3 l4 \+ F6 S! q
8 B* f3 `& w( u+ S' e
最近,蒙特雷湾水族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深海管水母。这种深海管水母是水母的一种近亲,它们会产生红光诱捕猎物。这一新发现的物种尚未命名。与其他的管水母一样,新物种也是一种超个体。这种所谓的超个体由许多高度专业化的结构发育而成,这些结构也被称为游动孢子。每一个游动孢子完成不同的功能,比如摄取食物和繁殖等。这种深海管水母负责摄取食物的游动孢子采用发自触角尖端的独特红光引诱猎物上当。某些鱼类面对这种红光诱饵可能会上当,这种散发红光的触角尖端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肥美的甲壳类动物。触角尖端包含有一个发光器官,这种器官主要负责产生红光。蒙特雷湾水族馆研究所科学家史蒂夫-哈多克认为,这种诱饵适用于深海捕食,因为那里的食物稀缺,鱼类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