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怎么样?待遇如何?

[复制链接]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成立于1964年,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水声学研究室、空气声学研究室、超声学研究室和位于海南、上海、青岛的3个研究站。声学所是从事声学和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4 q" A( g% N4 G# x1 u& l
0 y) D: W# A( S( o. {
4 A' |& h. T5 ^2 Q
  声学所在北京现建有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声环境特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语言声学与内容理解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单元;在青岛建有北海研究站,在上海建有东海研究站,在海南建有南海研究站,在嘉兴市与地方政府共建了声学技术转移中心。声学所特色研究方向包括: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和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技术、声学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高性能网络与网络新媒体技术。声学所拥有包括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其中多人在国际组织和国家级专家委员会任职。声学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A& R2 T7 R7 H" f9 W) c+ c
7 [) I" J; ]" ^/ W. o

5 y! ^- c8 `6 v/ A$ u4 M! v  声学研究所定位是:主要致力于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学科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发展研究,围绕未来5到10年我国在海洋、安全、能源、生命健康和信息网络等领域的战略急需,着力破解与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相关的前瞻性重大科技难题与系统集成瓶颈,着力提升自主创新与竞争能力,取得创新性重大成果,引领学科发展方向,保持特色鲜明和不可替代研究所的地位,把声学所打造成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国内外一流的国立专业研究机构。
' }9 j+ K" ~6 O& {3 ~% ]. U
7 P% L" q4 A% r% q) c: t

8 q$ F% Y; H2 L/ l( B( l  x  2011年,声学所按照院党组和白春礼院长关于“一三五”规划的新要求,多次召开院士、学科组长、学术委员会成员、科研骨干参加的会议,明确了声学所战略定位和目标,凝练了“一三五”战略重点,提出保障机制和改革举措,形成了《声学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6月,声学所参加了院战略高技术领域研究所“十二五”规划交流评议大会,并根据反馈结果对规划进行了修改,经所务会议讨论通过,上报院党组。7月29日,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了声学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批准声学所首批整体择优进入院“创新2020”。随后,院党组与声学所签订了“十二五”任务书。
, s% `% C- @# F: T2 o6 h& b! N3 W" ~$ w! B. h2 L
9 o+ M: B" A7 `- B/ k
  2011年,声学所专注“一三五”规划的落实和推进,扎实工作,举措有力。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对全所18个研究单元进行了评估、分档奖励项目经费,以评估结果和“一三五”布局为导向,完成所级科研项目的部署;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完成了全所“创新2020”首批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落实了“一三五”各战略重点的项目群、经费和科研团队;强化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倾力打造过硬的保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并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完善;在平台条件建设方面,中关村新园区和唐家岭声学分部已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科研办公条件。为拓展未来发展空间,声学所还在青岛、陵水、嘉定、新安江等地筹建新园区或研发基地,同时声学所加强了对唐家岭实验水池和调试工房,“实验1”号和“实验2”号科考船的管理和利用,初步形成了“池+湖+海”完整的实验体系。通过这些稳健务实的措施,声学所“一三五”工作进展顺利。
  e/ d6 T0 O, X6 Y: J4 B5 C( p6 c5 ]3 Z& f4 f* G& ~& ~+ Z  Q1 M
2 y. F5 E- y! `0 s9 Z+ g
  截至2011年底,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755人。其中科技人员663人、科技支撑人员145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4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39人;全所进入创新岗位365人。
/ M! S: j6 ~; E9 c
6 h8 q% N$ I' J  a* C2 d  F

; g0 k  d5 n5 U! }0 }2 j2 W  共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3人(新增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增1人)。
5 p" s: j- G1 ?& r& T! ]' }4 k
. d# w0 O9 e# b! h2 O4 V" h

  f5 L  {" M& ?+ \  声学研究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2个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2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电子与通信工程、地质工程等2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点。并设有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424人(其中硕士生233人、博士生191人)、在站博士后27人。6 Z6 f3 [  E5 B4 U! {( E

7 m4 N4 G  v6 h+ |; G' I) O- g

4 G- _  V9 J5 m" H5 r& |  2011年,声学所共有在研项目519项(包括新增项目282项)。其中,承担(或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12项(新增3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8项(新增14项);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8项(新增7项),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任务)14项(新增9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新增2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新增1项)、面上项目50项(新增1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9项(新增10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1项(新增1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4项(新增1项)、重要方向项目23项(新增3项)、院装备研制项目6项(新增2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8项(新增15项);承担院地合作(含企事业单位横向委托)项目135项(新增98项)等。
6 y- b5 O) O( U$ g+ |
$ f7 M: v* G. V# u. l0 L) V' V

" e" x0 L" a6 O9 a1 Q! P  声学所是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实验1”号科学考察船的法人单位,该科考船在2011年度完成了7个科学考察航次任务,在航124天,安全航行15638海里。& h/ k0 `; o. _* m
( \. s- {4 `  W$ F" r
+ \" i2 ]1 c4 b
  2011年,声学所科研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完成多项重大、重点项目研制任务并取得有显示度的成果。我所自主完成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与改进,在技术上和工程实现上取得重大突破,使其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东太平洋进行的5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5000米以上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新一代高可信网络技术”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研发与全国范围内的示范运行,并开始在全国新一代广播电视网和国家数字媒体系统推广应用。“多语种语音搜索与理解”突破了口音、多语种、说话人语音识别等应用技术难题,实现了针对电信网、互联网海量音频流的自动搜索,并在百度、腾讯等公司得到成功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慧眼2000”声波成像测井仪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和贸易封锁,有力地推动了国产声波测井仪的技术升级。“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研制”重点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完成配装“实验3”号船及海上试验。在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支持下,自行研制了“合成孔径声纳工程样机”,并通过验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任务要求,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过流式共振声谱法气液两相流分层计量技术探索研究”课题、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重点项目“超声相控阵管材探伤设备”课题、信息技术领域“一种面向用户服务质量的适应动态频谱资源共享的传输层与应用层新技术研究”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听觉语言康复训练及其矫治系统系列产品研发”课题圆满完成研究任务,顺利通过验收。
" z+ |+ n4 p- S+ b& R& Z- S& x& S# R
+ V& s  n: n# V1 D& g# ]  G$ I
  2011年,共计发表论文442篇,其中被SCI、EI收录123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3部。申请专利172件,其中发明专利160件;获得专利授权110件,其中发明专利101件。申请计算机软件登记41项,获软件著作权24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
5 |( L: ]) ~" {1 D% S
* p8 O" r, ~+ ~0 Y5 o
& I' W( q- }$ u* h8 l
  2011年,声学所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国家大型企业的联合与合作,通过实施产业化项目、组建新企业、建立公共平台、共建工程中心和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加快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一批产业化项目走向了市场,产业化项目“指向性声源系统”多次参加大型产品推荐会,中科院院地合作局采购40套成功服务于2011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和2011深圳高交会大型展会;研制出6款助听器系列产品,取得产品注册证书,并进入市场销售阶段;长基线、短基线、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已累计销售近千万元。声相仪项目组建企业,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并获得滨海新区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资金支持。浙江中科电声研发中心2011年挂牌为“浙江省嘉善电声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成为浙江省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公共平台,有效服务地方企业,推动当地电声产业升级。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青岛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共建协议书在青岛签署;建立了东莞云计算网络新媒体工程中心;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签署“高速动车组减振降噪技术及产品研发合作框架协议”,组建中科四方高速动车组声学技术研发中心。
6 R. J$ n$ Y$ A/ T/ L5 F
6 T, ~- w- T8 [+ G
/ [& c' }: {3 ?, z8 Z
  2011年,声学所共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8项,院特聘外籍研究员计划项目4项。培养人才11人,引进海外人才5人。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日韩A3(亚洲三国)前瞻计划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超临场感声通信应用研究”在网络通信、语言识别、声表面波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与法国、德国、瑞典、英国等,在复杂结构的声振动问题计算、建筑声学、结构声的诊断和检测方面的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并签订合作协议。与意大利、澳大利亚、挪威科技大学在声传播与探测、沉积地层声学探测开展合作研究。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在声参数反演、海洋声学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本年度国际学术交流涉及21个国家和地区,出访241人次,接待来访102人次,并成功举办了“中日韩A3前瞻计划项目”多边研讨会和“2011年测井新技术与储层声学”国际研讨会。7 \" n1 Z) ~7 {  j. Z* a2 T
( q/ n0 c0 `' ~. t/ p/ }

( }& ^0 m( g, [% t) q1 g4 k  2011年,声学所共有公司15家,其中声学所直接投资的公司9家,声学所管理公司投资6家。从事研发、生产的人员约350人,主要从事声表面波器件、电子声学、多媒体网络终端和多媒体通讯、语音识别、海洋探测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持有股权的股东权益较上一年度增加30%左右。  P2 h# W9 h: k  |
! X% U' U/ X0 s3 k0 d

& |  F6 ]2 e4 l; |+ e, s  声学所是中国声学学会、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物理委员会等学术机构或组织的挂靠单位。主办的专业期刊有《声学学报》中、英文版、《应用声学》、《网络新媒体技术》、《声学技术》、《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和《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
! ?9 I4 z+ A+ G6 Q( q0 d/ e$ x1 ~
+ e( P2 u% |: \3 a1 f3 |$ ]9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尖叫的土豆
活跃在前天 00:3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