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日本是如何吞并北海道的?

[复制链接]
北海道岛是仅次于本州岛的日本第二大岛。虽然本州的东北部就近在咫尺,日本的主体民族(按官方说法则是日本唯一的民族)大和人对这座岛屿的控制却一直到近代才完成。这是日本近代国家构建过程中的大事,也为岛上的原住民带来了命运的巨大转折。/ j* p! m7 `; v% d4 t
% Z0 ]! I& p# z' n0 l
" w5 ?$ D$ H. [1 a
/ t- I& D" \& o5 E( q3 v% c& h/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d+ Q$ N! K6 @+ s3 Y# q, f! @日本几座大岛中,北海道是开发最晚的。不过相对于西部,关东平原也开发较晚。日本文明的范围大部分时段都在北海道以南。
- o8 z; r9 {+ x, P4 d" C. m; ~6 G1 u( `- v& ^" e

: G0 u9 C3 f: }而在并入日本之后,北海道的命途也未能一帆风顺,从工业龙头逐渐跌落成农业基地,近年来更是已经完全跟不上日本其他地区的发展速度,成为了以种植和旅游业为支柱的退化地区。
  N! _7 g+ S. `0 l
' B4 @" H  }3 ?

4 ?) }- g+ j9 \3 z

% ], \) Q! X5 _;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c% T( j+ o7 b- b# z1 t$ Q. l作为旅游目的地,确实是很不错的选择(日本—北海道—旭川市)(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 s+ u- n# |! p' D3 `
  T0 B0 Y; \+ q0 ?+ u# n( `5 A
& s. o4 D/ T$ O/ D) C
这是怎样一段历史呢?/ H5 S. y7 v' }3 e' I
- B) L6 Y! N7 ~+ x4 M. v# |6 L

3 F5 ?  a. y9 D/ Z! e2 T0 z当日本人遇到虾夷人
$ g* R7 b5 G* o* U' ?
0 ?) s3 I/ ~& _8 k* K' r

% J9 M+ |& W! L北海道是日本最北部的大岛,并且在同纬度比较,气候也不算温润,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可谓苦寒。) ^( j3 t  ]+ Z( n- ^" O

+ N3 m' B- Y$ ]' u' y
/ ?9 S' U" v6 A, K

. ^4 c" r& X9 [$ G1 {  F(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G4 S5 k  w5 C3 U. y夏季和冬季,差别还是很大的(2001年5月的北海道,图片来自NASA)
3 O) I# s  f' n# J0 m$ E: W0 V) D; J+ s$ t. {% ]3 @# j
( Q8 F0 v  T2 B8 E+ N0 A6 c
0 }& J6 D; W. H& p3 H,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K2 B' h4 |8 b8 S6 u6 j* |) _/ K
(2003年1月的北海道,图片来自NASA)
( C' E( p' I5 }1 D0 Y! N/ l& y! G/ e5 P. U0 a2 W1 _
* M4 U" c2 d& k! [8 }
在这并不意味着北海道岛上没有原始居民居住。在大和人大规模进入北海道之前,统治这里的民族是阿伊努人。在与北海道的另一群原住民鄂霍茨克人的竞争中,阿伊努人获得了优势,将对方彻底同化,成为了岛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2 T; F2 O9 \3 u. W; K9 V) G
7 e3 m0 K8 {/ D

" |# Y5 [. T  R* E* l  {( M" W
  V( N% ~( M/ q6 p%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b+ |' U, ~: k( A/ `这茂盛的须发,就很阿伊努。应该是非常适应北海道的苦寒环境了(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9 J2 E, E3 s+ N1 w
, R" b7 G& g$ h8 R8 _

% y" B% Q* z1 z& R# E然而有鉴于北海道岛寒冷的气候和破碎的地形,阿伊努人很难自行进化出发达的农业文明。在这个族群的历史上,他们长期保持着渔猎民族的生产方式。这也意味着低下的生产力和存储能力,以及在与农业文明互动时强烈的依附性。; L7 B  \# r. `- _. g

" Z5 j+ {5 A) |+ l( v. E4 {1 }4 T

( y  n0 }* X+ a9 v& U* K
2 h# X7 F9 m; A! 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e( N. ?+ v# U9 l9 `0 p3 B) O+ |阿伊努人村的粮仓(图片来自:Samut Tungsaleekased / Shutterstock)
, [6 h2 Y! o" a
1 |' b2 R# u1 }
, x8 c8 P. O9 X3 ?

9 }* m+ K7 @  f& i0 J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J$ y& `1 G) q" i- K4 I) G; j存上一屋小鱼干,冬天慢慢吃(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 Q; X" ?$ @9 Y+ t/ j: r' i  j5 m% @2 c2 z% y% j+ C, D  H
$ K$ o, {& a2 p3 [: r
5 A0 \9 a3 u+ F5 L: K% s$ ~/ 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S) a6 _. M  e  b2 a, o' V
其民族传统服饰和个人形象,完全是极度寒冷的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图片来自:Wikipedia@ AleksandrGertsen  )
8 a$ C$ {2 e/ N. l6 N/ C; M1 Z: \& z% H9 |/ @, ~1 @

- z/ w0 h4 u" m( K当14世纪大和人大规模登陆北海道南部的渡岛半岛进行早期拓殖时,双方的关系便是如此。
8 O; z* b9 G0 t& [* s+ T: r- o
" X5 a1 G1 b$ \
0 u& L  F4 {: w7 `
渡岛半岛在地质特点上与本州岛东北部更为接近,且火山遍布。这放在今天意味着密集的天然温泉,再加上北海道冬日清爽的雪景,每年都能吸引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前来。而火山的另一功能则是提供肥沃的火山物质,对大和族农民的吸引力不亚于对今日旅游博主的吸引力。
  Q7 {4 b4 g( f! V+ K2 S
% q' u: G0 ~1 @0 ^) p
1 c. T1 _% B( _: ?7 e
7 @' O# q7 Z' [' _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P; {% Z7 v% t. _# O8 @本州和北海道之间只隔着一条不算很宽的津轻海峡,但本州岛北部同样相当寒冷。所以当大和人开发完较寒冷的本州北部后,北上北海道也就没那么困难了(图片©2008-2019 Chelys srl)
) A- L7 p0 e- @" s/ \, N4 K
+ ^, A8 i" s' @# M

+ n& F) H( R" U" I* q而大和农民在与东亚大陆(以朝鲜为跳板)的接触过程中,掌握了先进的育种知识,具有在纬度整体高于冬耕线的日本列岛农耕的能力,开垦北海道只是时间问题。而随着北上开荒北海道的大和人越来越多,农业聚落范围前线也日益北进,终于与阿伊努人出现了严重的土客对立关系。+ L6 U6 ?# {6 B

# V; z. H6 |+ I/ G

( h* L: E$ I7 }- A1 n( o

# B9 G. ^& _4 [!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J; P2 t3 T& X  E北海道岛大部分还是为山地所覆盖,人口集中在札幌-岩见泽-泷川-旭川一线,在日高山脉-石狩山地以东还有广大的平原地带。这里在纬度上其实接近于中国的三江平原(图像来自:google map)
6 s) X% m- M7 z: W! U- x+ K
: g8 u& u" Z& ^* @$ b3 X
0 e# R0 {3 f& G. ], o3 t
对于大和人来说,阿伊努人是不折不扣的蛮荒之人。他们不事农耕,终日在山林和湖泊间游荡,产出极为不稳定,甚至偶尔还有劫掠之举,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良民。
8 ^4 V, R+ g0 ^& M7 P
! N( ^: l9 a! y% U# |0 x/ m

8 }. r+ S. q# k. O0 o  k5 H阿伊努人的体貌特征也明显有别于大和族,一个典型的阿伊努人肤色较深、眼窝立体、体格壮硕,还有一身的浓毛,很容易令大和人想起天狗厉鬼等神怪,接触体验并不好。( d" m. L( D2 F$ Y( f
- \  d* _- h: C

( N! g1 e& Z$ S1 d2 \7 W

" S; W/ _7 j) {! T)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 s, l. Y( x6 h
确实有点凶,这个大胡子也是标志性特征。大和人自认为高贵,自然不会平等看待阿伊努人(图片来自:Wikipedia@Baron Raimund von Stillfried )
" y  V& j/ a% F# Z+ O% J
, R3 D4 s! {8 A: }6 w
  P1 v/ C) D% x; D
有学者认为,阿伊努人就是日本传说中的“虾夷人”。他们浓密的毛发让大和人想起了海虾,行事凶蛮则仿佛是儒家文化中的夷族。6 m* P1 W; O8 N5 [' A+ u8 Q
5 F7 W) k1 I$ a, m0 F$ u2 Z8 a, ^3 W

0 @( t" G% o) v- R/ }" A9 P但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虾夷族是本州岛东北部的大和人。但无论如何,北海道在当时大和人的文献中是被称为虾夷的。从这个轻蔑的名字,便能看出大和人与岛上原住民的关系不睦。
/ R$ R8 {' \( Z/ g: [  H, |- C9 E# z6 [+ F* T2 i( H

$ B! M  H) Y, v, [2 N* g3 D
. S7 i$ i3 B2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 E" i4 l9 J% z1 G; E5 B8 E/ q# f
虾夷是古代日本倭朝廷对其东北方族群的鄙称。在当时大和人的认知里:阿伊努人=虾夷人=蛮族低等人(向王子行礼的虾夷族人 图片来自:Wikipedia)
0 b: o" z1 r6 O( S
% ^& X9 o' @  P% ^& ~  ~
) B0 I% c/ `# g& v9 {( Z+ L& l
其实类似的矛盾在很多大型民族向边疆地区扩张时都出现过。但基于大型民族和原住民的规模比例不同、生产方式不同、文化适应性不同,矛盾的处理手段也大相径庭,有时会爆发激烈的局部战争,有时则是以怀柔、通婚、贸易等和平方式化解。+ [' }0 m& y( s# o$ Z/ E, a

& q! y( |3 W( p: @) x
/ R6 N, D6 ~( G* `3 B$ C/ @$ f
0 r" Q+ I& O# J- H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U8 j7 U4 }" a+ X2 J% E老实说,明治天皇也有标志性的大胡子,简单以外貌区别族群还是有偏颇(图片来自:Wikipedia): t( x% J. d9 U$ J
4 D3 [- @, ]7 ^, l6 ~$ }; s
. p/ |6 s& O( J. y9 \* `' c+ m/ Q
东洋版土客战争( F; ~$ q3 g  _1 ^
1 }+ W) ~" [8 l7 ]* ^7 G
# \, ^; W: ]: ?* k0 q
起初在北海道岛上势单力薄的大和人尝试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以农业产出换取阿伊努人的渔猎产品,互通有无。然而这种鸡犬相闻和平共处的局面到15~16世纪发生了质的转变。4 ~4 B: a- S$ e6 {/ \0 a8 h) \- B
, D- [4 Z7 S. ?
' I( D/ h" B0 i- o) @( U
3 J6 a. Z* X. u6 t9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W2 _" ^1 c) s其实这么冷的环境下,无论你是农民还是渔民都不好过。互通有无本应是这里的生存之道(北海道北部的沿海农田)(图片来自:NASA)
1 @" H- c4 t" V4 ^2 [% L
' a. S7 Z* C: m% I% `

* Z$ x% g* U2 w对于日本本土来说,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本就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年代。# F$ b  R, W9 x, h! g

* ]& ]) A% N! z8 }3 h

) l/ W+ z7 P6 n3 w1 V7 ~当时日本的政治中心在近畿平原(代表城市京都、大阪、奈良)。相对于关东的其他平原地区,这里更靠近东亚大陆(朝鲜半岛),是农业技术从大陆进入本州的第一站。其耕地面积又大于紧邻朝鲜半岛的九州北部,是传统上具有更高农业水平和经济底蕴的地区。
1 D( Y+ z  T* W, E  I0 i( p* c/ q  a7 E4 M# O
7 h5 Y6 ?  N  V- V( ~9 k6 t; j0 }

; z/ H6 [, h6 H0 i0 _, y: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 B* H3 _7 h4 o西部是日本最早充分开发的地区,其后政治与经济重心逐步东移,再向北扩展(图片来自:NASA Goddard/MODIS Rapid Response Team)
  J/ D3 J. S0 ^6 |. J
8 U# F$ h' \; O0 E1 L3 c1 V: Q

, i2 g, B8 E6 i5 Z  x但随着日本与元、明两朝关系不佳,联络断绝,原有的技术优势开始丧失。而条件均衡的浓尾平原(代表城市名古屋,是织田信长的基地)和面积广大的关东平原(代表城市东京,后来成为了德川幕府的基地)开始崛起,失控的地方诸侯(大名)蠢蠢欲动,日本著名的“下克上”传统初步显现。5 f( d/ D" u0 ]% y
5 X5 ]( g& W& A4 J" O/ ~  z6 g

0 \6 z0 K- K$ h8 ?6 M5 g0 h* X
4 m) ~6 y* k( S& c, D8 W$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4 u4 o+ O9 g3 i% G9 ^. i
德川家康也是靠下克上上位,其重大意义在于在自己这里终止了下克上的乱局(图片来自:wikipedia)
. Q" ?% F4 P- M/ F' R
7 n% L7 k. {6 h# A/ K  u

7 w  O6 l+ b6 O1 T而在当时的交通水平下,日本山地极多、平原盆地破碎的地形,也让政治中心通过政治改革实现中央集权的梦想难以实现,全国弥漫着乱世即将到来的焦虑感。+ u2 P5 {: p* A8 ^' R' Z/ o4 o
! V+ @) |( p- Y+ s$ K) c
" Z2 J$ e3 c! h( t
* z, t& P3 T: B2 w0 c8 N+ 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8 v9 i: U( e0 W/ a
鉴于全日本都处于如此破碎混乱的状态,结果就是得关东者得天下(图片©2008-2019 Chelys srl)% q7 p5 A' }8 j% @* a0 `# U% E0 g
$ N! U/ t& k4 S5 _" N; Y  I

! H7 l) b  g. v% R2 m! R% \& R( }

( L$ i6 B# u' X& L* `为了争夺土地控制权,各诸侯国在大名的带领下进入了无序军事扩张的阶段,一系列军事压力从这三个本州中部的平原开始向日本东西两侧延申。而北海道上的大和人势力,也逐渐显示出对控制北海道的兴趣,加强了对阿伊努聚居地的压迫。* W4 z) E* |4 D( o& l) O4 t: A- L
- p6 v' A4 t5 K8 y0 K( o# j+ L5 L
, y( n4 S9 {" w9 ^+ c8 |+ `
温情脉脉的面纱终于被撕下,大和人与阿伊努人的地权战争一触即发。
$ |" i: `; x9 m$ Q& u
. R3 d; a! G% k
. M: a0 e/ R& ~3 s3 o; Q
* V- O; V1 p5 ?1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n6 K9 T0 w5 q. d其实是压力向外传导。向北是传导至北海道,向南其实是琉球方向。其后就是北海道被征服,而琉球危矣(图片来自:NASA Goddard/MODIS Rapid Response Team)7 m+ u* P, h' h5 C7 P
. B3 ]# o  I& @* p  n0 k; P( w+ b
' j$ V5 K4 [8 G# Z( v
终于在1457年,双方因一桩商业纠纷爆发了胡奢麻尹之战,并以大和人获胜告终。矛盾既已明面化,且大和人又赢得了胜利,大和氏族便在政治上获得了空前的地位。当地的大和人豪族首领蛎崎氏不仅完全控制了北海道西部,还在此后的战国时代获得了丰臣秀吉承认的“虾夷岛主”印绶。( N1 y% B& A, u) J0 ], A# U5 g
' m- x2 j+ o- u8 X( k. J: y
& u: l) h* @3 @2 Q0 U( f6 l
这便是在后来幕末维新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松前藩的前身。
0 w% p* s# M9 ^- V* ]1 `
- y0 G) ]$ Y+ i3 T+ P
. Q8 n' |+ B  \/ k6 O

, q  ?% ]% R' P& }# ^4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 M2 ?: h1 k/ I; r5 g' g
1785年的虾夷国全图。在松前藩的长期经营下,日本人对北海道以及更北方海域和岛屿已经颇为了解) W& S/ b! y5 ^% ^/ D& I
, E" b, d) X+ P9 u* O7 q" p' {
+ @: \% d/ _  l3 J
此后这个藩镇与阿伊努人的战争不断,但军事科技和农业实力远不如大和人的阿伊努人屡战屡败,防线节节向东败退。原本的平等贸易关系也已不复存在,阿伊努人在大和人城市里只能当苦力与奴仆,成为了依附后者的下等族群。
6 o  v( t* w, K0 h
  ^8 w% k! M" P1 Q* G0 [& k
# J5 v) u6 W; l; |  N1 c
0 b5 Y3 D2 C8 v% D&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O/ B4 \- d# f. o* X  S# }
真作威作福(图片来自:wikipedia)% q) ?* }: ^' A* m7 V* b3 [

8 r8 m  V2 O0 l

2 ]/ I0 v; u2 Q: M. a, d3 c北海道从这时起就已经注定是大和人的囊中之物,只是需要一个契机,刺激日本本土加大对苦寒北海道的开发力度。4 ^7 i; @$ `  v$ g* V7 F
1 c6 t, L3 n* }

- F1 b$ b( ~3 W4 R' [( F5 q$ D俄国人的到来,便是这样一个契机。
! q' t" f5 U. K& D1 m
& O# M9 \  v2 N+ D
3 M2 G% i+ ~2 D" O2 X+ E$ ?
北海道尽在掌握& L  U. }0 d3 ^' W

+ [; c5 |- w5 H! [2 G5 ]) W! o
9 p( z$ r0 M" |
整个德川幕府时代,位于江户的中央始终没有授权当地的松前藩拓展大和人领地。这是因为松前藩在德川系统中属于最外围的“外样大名”,即在德川与丰臣争霸期间,曾经与后者藕断丝连的势力,是需要严格控制的。
4 D, ]( V1 `" l: W0 }+ _( H; s1 j
% s# ?, [; G, u. u/ J5 s

4 _$ q7 Q+ x3 h5 i
% Y+ r; ]5 c3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1 [: S6 p# w5 t- g
松前崇广,江户时代末期大名,虾夷松前藩第十二代藩主。战国末期奠定下的秩序真是相当稳定传承绵远...(图片来自:wikipedia)
, j% |. S, w% W; X% g5 `" s3 X' t7 n" n4 ^8 b

  M3 ?- R" H2 d' E  k但到了18世纪,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快速开疆拓土的沙俄已经看上了远东的外海,以渔船、货船为前导,在北海道附近试探幕府的底线,提出了通商的请求。但担心内部集权解体的德川幕府拒绝了沙俄的要求,双方在北海道附近的关系高度紧张。
. r5 x  W6 b7 l  ?2 V# \7 v5 _
- k7 t9 c4 e) \1 \. _( F" H3 z

) A/ ]! W8 l5 S- e8 l3 R) q; W( w

& w# k; L. q$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 w0 z6 J5 N1 a7 P$ i1 b

/ I3 S# A  O0 h. ~. O( a) Z/ [3 B当时俄国人还没在海岸站稳脚跟,即使之后从清朝手中夺得远东,和日本之间仍有很多地区有待开发,北海道、库页岛、鄂霍次克海,日俄双方都在抓紧圈地
6 `4 g8 e3 g* L/ Q; D
7 W$ y8 p( _3 ~4 P  s

5 X4 e# n, Y$ |3 ]为了防备俄国人染指北海道利益,幕府加快了对这个陌生领土的探索,不仅越过松前藩直接派探险家北上搜集信息,还撤销了松前藩对北海道的管辖权,将其纳入幕府直辖领地。
3 k3 u. F& G+ Z
! b; B0 D( j9 x5 m
: ?! N+ e- G) ~  _# J- p& c

0 l. g. j/ H. _9 M* 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Y+ R, [: D9 r' l; ~4 a+ I5 E- L19世纪后期日俄竞争加剧之时,俄国人也在研究阿伊努人,还好日本提早占住了自家门前这块大岛(图片来自:wikipedia)
) w( ~  P+ @1 Y% |/ j9 v" S2 r" X
# e4 f" y+ k" G; }8 x% u9 F

" Z1 M& {6 S! w2 u这次探险成果颇丰,江户幕府这一次探明了日后在日苏/日俄之间纠缠多年的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的具体地理信息。虽然此时的幕府政府尚没有现代海权观念,且封闭自守,但即使从传统的战争角度来看,他们也意识到这些岛屿将来必有大用。
: T$ q/ ^. r4 N3 I1 w- S6 m$ E9 {2 v3 K( @7 b
5 S% I. a6 Q% o* X, h8 r' R/ M
- y- u7 N  }3 F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H# ?- Q( F4 ^2 a. X7 R$ u) |8 `- Q$ P北海道以北的鄂霍次克海沿岸
2 k6 y4 N. j4 i$ [( w! }- o; I# w6 K" _% Q  A, o! K& {& G
# n1 n% k1 _8 X: M- c5 q
而在日本国内部,随着美国黑船的到来,开关势所难免。但西洋列强纷纷前来,也让幕府面临的防御压力越来越大。在北海道被迫开关的城市是与本州联系紧密的箱馆(今函馆),而缺乏现代化海防设施的函馆将会成为日本海洋防御中最弱的一环。于是幕府下令在这里参照西方的星堡修建了一座星形要塞,名为“五棱郭”。/ H4 Y- M* y$ `5 D' l8 w1 S1 N
" x3 y$ i1 H! j5 q. Q% t6 Q& ?5 Z
% b  n1 \8 Q. r" V
却没想到这里没有参与过对外战争,反而成为了幕府最后续命的场所。
  u5 _$ y; T6 L6 a; S$ B4 v
" ?6 E& i0 d" V7 j2 L& D2 ^& a* O  ^! r

# a6 }+ s$ h2 j  g% ]. C
$ S3 N( S1 p" p% v# @- |, O* r+ H8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 f* c2 T' L五棱郭之图(图片来自:Wikipedia)
3 y# C" T7 f+ W4 ~% I, A' G% t( P5 [) i; o" h# `' f2 U$ H% P
4 R! n, L7 v& M3 [. V

. N3 m0 V2 C0 o  ^& z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b5 n) R4 A" p0 {3 l现在则是北海道著名的旅游景点(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Y/ ~7 |# `4 D" V
; @( t) Q9 |! h# |  F# x( y

7 z8 ^+ p$ p3 \$ M1869年,在倒幕势力已经成立新政府之后,最后的幕府残余势力在箱馆五棱郭起义,宣布成立虾夷政权,遥奉德川后人为首领。这个政权很短命,几个月后就被击溃,新政府也由此获得了北海道的政治权威,设立政府机构,还把旧社会的武士(已经失业)迁入岛上从事农垦和矿业开采。前前后后迁入北海道的日本人共计300万。' N0 o# m5 Z2 e; K
( P' v# g0 H9 J+ Q! E% g
7 K; U5 w* P, @9 ?
( w2 `4 v' D- P. a# N+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s0 x8 P1 }4 h! |- M4 ^, G
建于1888年(明治21年)的北海道厅旧本厅舍(北海道最高行政机关北海道厅所在地)(图片来自shutterstock)
  [, I9 ?; {' }8 U7 n& g3 X0 e  k" b) u2 {

& _' k( _( F" i8 f& |但对于东京来说,北海道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边疆的资源型省份,保护性开发和劳工保护都是不存在的。比如矿业开采中,为了防止工人潜逃,会将他们塞进只有一个出入口的大木屋,手脚以铁链相连,不得自由,被称为“章鱼屋”制度。
' V* Z4 Q: O; a  j1 }+ x6 M3 k& P& c# j7 Q3 e, `
6 D1 a. z3 O2 l/ u9 d+ t4 N

* H$ ~3 n& r& T% U$ o+ D-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 ^/ B7 U6 Q0 `9 H3 Z& a
被强迫劳动的章鱼屋工人,和奴隶有何区别(图片@えんがる歴史物語)http://story.engaru.jp/story/%E5%A4%A7%E6%AD%A3%E3%81%AE%E7%94%9F%E7%94%B0%E5%8E%9F/
% n0 C+ d# ]0 \: t6 l( e: k' p0 K, o! j7 t8 C7 Z+ D

5 G& ^0 i' L) Q' [+ l; n在后来的日俄战争和二战期间,矿产丰富的北海道也长期扮演着日本工业仓库的角色。只是被关在章鱼屋里的工人,从失业武士、流放罪犯,变成了朝鲜人和中国人。而借助大规模的矿业开发,日本政府、企业也大举进入了北海道,牢牢掌握了北海道命脉,将其完全消化为本国的国土了。4 K' C+ \0 d& Q) e9 {% @+ o2 m0 n
: F& |" U$ l8 z, }( [1 [. M
" K/ z' n' M! w: q$ D. ]

' P* P& X# O4 N7 v1 y9 y! t+ v7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d. {5 W5 K. Q0 r7 v现位于北海道的章鱼屋劳作模型,作为旅游景点还是美化过的,实际上要更加残酷(图片来自:Wikipedia@663Highland)5 u. x, F, w3 ~- r; `

* H0 U/ U1 n+ N  w: t
: A, k4 Z6 V& P$ B; _
其实在二战之后,北海道险些与柏林命运相仿。
, ~7 [& ]6 d: a, M: q. c
# W# N5 J6 U# L* ]0 r
7 y% V4 e/ C4 s
战争末期,败相明显的日本帝国再也无法在谈判桌上挽留《日苏中立条约》,从西线腾出手的苏联不久后便向日本宣战。此时斯大林向美国建议划北海道南北而治,但出于种种考虑,杜鲁门总统拒绝了这个提案,决定由美国总管日本局势。
- i4 O0 j; \% x1 A% J" X2 N* l! P) z: R9 C) t- v
7 a* g) T1 U! T  S3 o. K  a* `
7 X# g( Z, F6 u  I* ]: I/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f& s9 v2 |' F& e/ }6 [$ W8 R
苏联人已经在出兵东北方面占了大便宜,美国人肯定是不会再送斯大林一个北海道的(图片来自:wikipedia)( ^" g5 x% E$ P. k% s
4 I& m1 m- W3 E
. b0 v+ k1 |; z8 P
这个决策对于当代东北亚的影响相当重大。苏联/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尚且与日本纠缠多年,若是当年北海道分治,则远东的国际局势无疑会陷入更加难以预料的深渊……+ ]6 p) @  x% m
  o) x0 }- j, S3 F9 Q/ \% a
9 K7 J, b0 T; U; B
结果就是日本失去了一些,但保住了北海道。
4 h5 _2 `9 K2 v! x# ~+ {3 ~( H4 N1 T" B0 R9 o
" c- T6 p8 N; l
" P1 }2 v" s- ?7 M"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x0 E& {( `1 o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f, D% b6 G8 A1 n* k* I2 M9 F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5yrov48733
活跃在2021-8-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