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我的故乡冬松岛

[复制链接]

# u* d- R# h* i4 Q( V  l; y+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 s, d7 u* O. F2 `; g& j
3 T0 f. Z' H9 C! w. R1 U5 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u. g* i" V( q& m; k4 r; T■陈祥胜
& U, u, ?0 s9 i
- m2 c3 y: @3 N( p1 Z
, Q. T  X  i! A" [1 _9 @/ e深厚的人文历史1 j2 I5 z% K7 Z+ r
  冬松岛是一个纯渔业村庄,临海而立。近陆距离0.86千米,岸线长度10.43千米,陆域面积2.4661平方千米。
9 ~4 k- b# e+ [0 _" R  “冬松岛”这一地名缘何而来?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岛上有一大榕树,取名单松岛。后谐方言为冬松岛”。2013年7月出版的《中国海域海岛地名志(广东省湛江市卷)》标明:“《广东省海域地名志》(1989年)中记载,该岛为单松岛,1925年后改为冬松岛。2011年海岛名称标准化处理为冬松岛。”
: {3 a+ o3 G" l6 z. |# P  岁月更替,物转星移,如今,冬松岛上的那棵大榕树已经找不到了,岛上依然保留着7棵古榕树,盘根错节,遮天蔽日。2002年1月,徐闻县政府给岛上的古树编号、发匾,百年老榕树受到保护,其中树龄最大的达280年。岛上居民对古榕树心存敬畏之心,视之为神树,有村民在树下礼拜,祈祷家人平安。
$ ]3 I( ?) i0 {% ]% d  冬松岛分南北两区,辖10个村庄。从码头上岸,沿岛上的中线公路从南端走到北端,全长3.2公里,约需半个小时。冬松岛拥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创办于1936年的冬松小学,至今已有82年的历史。岛上分别建有天后宫、王中宫、雷祖庙。搬迁到外埠的村民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要回岛烧香祭祀。住得较远的,也会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九日赶回冬松岛,参加“宝诞节”活动。
! \& c$ b$ n" m7 P. g濒临消失的技艺
8 ^1 G$ O- h7 v& ]4 U5 p2 ^+ e3 ]  冬松岛靠海吃海,岛民的主要职业是捕捞和养殖。几十年过去了,当初被看作养家糊口的谋生技能,现在成了一个个濒临失传的老手艺。4 f- w3 L6 r9 R" R
  点鳝。“手持叉子背文化筐,海滩巡回找鳝孔,玄机洞口放药引,熏得鳝儿探头看”。该民谚说的就是海滩点鳝。每逢退潮,点鳝高手便在海滩上寻找( B9 }9 R3 ^/ J7 E$ |: d
编者按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方眷恋的故土。无论身在何处,故乡与游子之间,总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思念和向往。笔者出生于广东省徐闻县和安镇冬松岛,在海边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如今,离开家乡已有30多年,前段时间回家探亲,岛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依旧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在走访之中,时时感受海岛的新变化。- U( B( k6 d9 K' _" g
鳝藏身的洞孔,并用熏药引鳝出来,然后一叉子戳下去,半天就可收获好几公斤“土龙鳝”。过去岛上几乎每个村都有这样的点鳝能手,如今已寥寥无几。4 E7 n  K; s! p2 T
  钓花蟹。钓花蟹不放钓,用铁丝圈一个筛斗似的圆圈,用胶丝网套着。圆圈外周用几条线拉起来,类似风筝。钓花蟹时,将弹跳鱼绑在线圈上,花蟹闻着弹跳鱼的腥味过来咬饵料,一上钩线绳就会抖动。捕蟹人拖拽线绳,花蟹“束手就擒”。用“海底风筝”钓蟹经济环保,钓到的花蟹又大又肥。现在,这种传统的作业方式已被放网捕蟹取而代之。
0 v+ f7 Q, Q  r  放章鱼笼。在泥泞的海滩上隔几步放一只拳头般大小的竹笼,竹笼埋在海泥里,只露出笼头,里面放小蟛蜞作饵料。蟛蜞是一种小型蟹类,又称“螃蜞”。章鱼钻进笼子后被笼丝阻碍,放笼人打开笼盖就可轻松抓到章鱼。这种方式捕到的章鱼不仅鲜活,而且不会破坏海洋环境,可惜现已绝迹。; _" Z; v0 @2 L& [4 c
  此外,还有竖网、赶蟛蜞、做坪网、舂米、箍桶、补坛罐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机械逐渐取代人工,海岛上的老行当渐行渐远,退出了人们的视线。8 T5 C  f- ]- {% A
海岛生活有喜有忧  M! ~& q$ h! c4 x+ A) j+ [
  近年来,海岛人的生活大为改观。简陋的草屋早已匿迹,居民大多住进了瓦屋和小洋楼。不少家庭开通了无线宽带,用上了电脑。岛民出海作业都是机船,效率高,收益好,安全性强。
; \- u! E- Z! w" N% H. _* ~  生活条件好了,但陆域面积逐年减少。岛上地少人多,没有宅基地,村民只得向外发展。据悉,在外罗埠居住的冬松岛人,占岛上居民的三分之一,渔民比例将近五成。" ^. X  Y. @9 _" E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得知,目前冬松岛上渔村的特色明显减退。1996年,新安大堤修筑后,渔船从冬松岛开到外罗港,已无法就近在涨潮时从新寮海滩经过,必须绕一个大弯。从外海行驶,风险大、成本高、时间长。以往“水尾”时节,冬松海域千帆竞发,红旗飘逸,场景非常壮观。现在新的堤坝阻断了港沟,海滩变成虾塘。在外罗港作业的渔船不再回冬松海。渔船停泊在外罗港,渔民乘三轮车经陆路到码头,乘渡船返海岛。. f7 C. i5 z! Q/ h( U. b
  交通不便,是制约海岛发展的瓶颈。现在出入海岛,由于渡口阻隔,得以“日”为计时单位,节奏慢,效率低。岛上的居民盼望能从南边的码头直通对面的金鸡岛,这样汽车来往快捷,人员出入方便,货物销售顺畅,冬松岛会有更大的变化。......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5yrov48733
活跃在2021-8-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