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曾经看上去很美

[复制链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k! C9 h0 g" ], u  C: N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2011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1亿元,而2003年这个数字仅为7.4亿元。这意味着,七年间中国船舶业利润飙升了65倍。! C  a  B; N& u9 D; w. q9 g; m
这七年间,中国船舶业发展迅猛,一时风光无限,曾两次斩获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殊荣,也因大干快上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患。
! q- W5 {& x0 y1 `6 Y七年行业利润增长65倍,只是看上去很美。如今,中国造船业深陷订单荒、融资难、成本上升的泥潭,不能自拔。
  Z7 P, @4 g8 G+ U. m' L1995-2007:造船冲动   
* `6 X1 R2 {8 N# Z( k4 k, ^8 k1995年,中国造船产量首次超过德国,占世界市场份额5%,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屈居韩国和日本之后。4 k5 c# f/ P, K- I+ o' }
直到200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世界份额的11.8%,突破了10年来占世界市场份额5%到7%的徘徊局面。当年全球对船舶的总需求是1亿吨,而当年全世界的生产能力也只有6000万吨左右,+ R6 A( C, k, K9 B
“中国造船业的繁荣主要是靠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需求增长带动。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原油对外依赖度提高,中国船舶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产业规模的扩大迫在眉睫。”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市场分析部副主任张永锋对21世纪网表示。
( ~  s6 d* k) X/ f据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占世界海上运输半壁江山的干散货流量同比增加约48%,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大量进口铁矿砂等原料;同时,中国的集装箱年吞吐量也跃居世界第一。# C, {5 k/ s7 `4 v$ K9 X
在大宗海上运输业务原油运输中,中国进口石油约占世界油轮总运力的1/3。2004年,中国全年原油进口量首次超过了1亿吨,原油对外依赖度也接近了40%。其中,进口石油的90%以上需要从海上船运。“但中国进口石油大部分是由外轮承担,中国的石油安全受制于人。”张永锋表示。
! J7 `5 [5 t, T0 q* t6 |8 o5 R因此中国船舶工业的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提出的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的综合竞争力接近日本、韩国当时的水平。在造船总量上,到2005年船舶产量达到10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6%左右;到2015年达2400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在吨位方面达到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r4 \! [0 p5 [+ B
全国涌起造船热潮。2005年6月3日江南长兴造船基地正式开工,规划年造船能力达1200万吨,是当时国内内最大造船基地。在环渤海湾,辽宁省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开展跨地区合作,仅在大连就计划形成400万吨的造船能力。江苏、福建、山东等省份也纷纷出台造船发展投资战略。, E" ~# L$ @9 c+ B# V# N
江苏和浙江的一些渔村甚至也开始造船。据此前媒体报道,大部分船企投资少,分布广,数量多,单个企业仅投资一两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占地面积只有10—20亩。更有甚者,仅仅只有几个简易船台而已。仅在浙江台州一地,就有超过200家造船企业,而其中将近60%的船企是在2004年后成立的,超过日韩两国的船企的总数。
* J4 J8 J+ E5 ]0 |9 y$ E轰轰烈烈的造船运动短期内看到成效,据广发证券2007年研报数据,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造船产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
6 V2 S7 w. `( J+ u( Q4 m% Z2006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首超日本,2007年迎来历史性一刻,造船订单与世界造船霸主韩国只有0.3%之差。
  t& @" U/ u& y. ~; B2008-2010:危机中成世界造船一哥
% I5 m! U: ^3 r/ h4 J2009年、2010年连摘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桂冠,其中2010年创造了三项指标大满贯的记录。$ @9 o9 t0 a% Q6 a
中国造船业向世界“一哥”的目标一路狂飙,但中途遭遇洪水猛兽。
/ `- m* ^" p; j: ^2008年。灾难性的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海通证券分析师何志刚表示,本轮船市衰退要比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堪比1979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情况。* L6 `5 M' ?. I: n) W
从08年第三季度,美国次贷危机像癌症细胞迅速在全球扩散,造船业受此影响进入“寒冬”。何志刚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海运量增速大幅度放缓,信贷极速收缩,加之本轮造船兴旺周期创历史之最,长达五年,行业存在调整要求。- w6 j3 k" b' F: C- a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数据,反映干散货航运景气度的BDI指数在2008年12月5日报收663点,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记录,而就在七个月前,BDI指数创下了史上最高纪录11793点。另外,油运市场在2008年第四季度跌破千点价位。
" x- n' @7 `! [5 J: h. _+ c中国订单的主要来源是价格相对便宜的散装船,08年底全球散货船出现了零成交记录,对中国造船业产生了巨大打击。当年造船订单跌至2007年的一半以下,与韩国差距扩大到6.1%。! B6 b- K4 V3 F* ^" {4 T& |7 h
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针对我国船舶工业明显的外向型特征,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规划》明确指出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用船舶,扩大国内需求。通过内部订单刺激,中国造船业相较于其他国家率先走出低谷。# ?- W# r9 l! ^. \5 k% J! D
除了政策激励,低廉的成本也是缓解危机的途径。“金融危机导致船价大幅下降,欧美日韩等国因为技术领先成本较高,为了不扩大亏损范围,只能降低订单量并缩减产能来规避风险。我国造船成本相对较低,受危机影响成本又有所下降,企业依然可以实现盈利,导致船舶订单从造船强国陆续转移到中国。”1 m1 f+ n' V$ [7 W& ~. t
2009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4.8%、61.6%、38.5%,比2008年底分别提高了5.3、23.9和3个百分点。三大造船指标中的两个都超过韩国。2010年更是创造了三项指标均创第一的记录,中国成为了世界造船第一大国。5 ~7 ?& o1 H- A  d1 p' ]/ U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中心分析师梁志勇称:“中国造船业成为世界第一的头衔只是规模取胜,但是技术创新等还远不如日韩。中国已经成为造船大国,但离造船强国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V2 c* q2 ^& n9 ~# D张永锋也认为,中国造船业两年连冠其实是短暂繁荣。“前些年全球船舶需求旺盛,一些船企盲目上马造船项目,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新上马的造船项目面临更大的困难。”
7 J$ n0 o) N, h5 A2011后:产业升级% K( h, v" @/ ?
两年间,中国造船业就从世界第一的宝座上滑落。从2011年的接单占全球比例来看,中国仅占29.2%,远低于韩国的47.2%,退居第二位。
$ d8 C- j9 n9 |8 b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我国三大造船指标—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分别出现10.1%、47.3%、27%的下降。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26亿元,同比下降27%。
8 s, d! A& r+ D0 u" g造船业成本由钢材、机电设备、人力工资三块构成,中国最直接的竞争力在于人力成本,主要是低工资。但由于管理效率低,低工资并没有转换成市场竞争力。
0 d* D" \/ L, r; g据专家评估,中国船厂的人力成本只有日韩的20%-30%,21世纪网调查,船厂工人的年工资在6万人民币左右,可推算出韩国和日本的工人年收入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
9 E6 p: Y8 t  H1 l据浙江一家私人船企内部人士介绍,由于管理效率很低,图纸的错误率很高,所以窝工、等工、待料时间很长。一年完工40艘左右、100万载重吨的船厂,在日本只需要1500~2000名工人,而他们要5000多人,光工资一年就要发掉3亿元,人力成本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 \) ]1 H" ~2 c; I5 ` “中国的主要船型是散装船,价格低,技术落后,目前全球产能过剩、需求不足,船舶需求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散货船等常规船型需求乏力,对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相对旺盛。”张永锋表示。( n; s7 F. t" G- u0 W; X: ?
在一季度的订单中,中国涉及的主要船型为散货船和燃料供给船,并未有其他船型。而韩国造船企业获得了钻井船、FPSO等海洋装置以及LNG船、成品油船、海洋支援船等,均为高附加值船舶订单。
1 K! w! K9 e2 k4 u7 R他认为,船厂应向日韩学习先进的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政府要适当给予宽松的信贷政策,引导企业兼并并购,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的升级。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olian
活跃在2022-3-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