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 _- }3 R- c- i1 | 前一篇关于国产海洋专业软件的困局分析,引起了很多讨论,不论是在线上留言还是在线下的酒局上,很多资深的从业人士对现状都深有感触,却也无力感满满,甚至表示如果能重来,根本不会从事相关的开发工作,干这行还不如自己炒股赚的多,而且是不如在大A炒股赚的多。在这种悲观情绪的笼罩下,破局似乎遥不可及。
2 i% C6 K5 q(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H* n# Y; U3 h% _( M1 f! J 其实在写困局的时候,我就针对困局的几个方面,预设了几个破局的点,比如“重视产品化”,“从插件工具开始做起”,“鼓励开源和开发者群体的培养”,“与硬件厂商深度绑定”等等,并且开始搜寻各种论据来证明这些点足以支撑破局点。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我发现这些细节的论点并不足以说服我自己。这个领域的破局可能并不仅仅是解决微观层面的人、事、物的短缺这么简单,可能还欠缺点什么。
+ j4 z! m" `$ j% { 直到前一阵跟一个兄弟单位交流市场心得,他们的一个观点让我醍醐灌顶:在只有极少数甚至单一用户的2B市场,产品之外还需要有一个更宏大的叙事做支撑,在不符合短期利润率的情况下,要找出不得不做或者必须要做的故事,才能引导资源投入。
- g! R" g, y& y6 [$ [- I 没有大环境就要创造大环境 " B$ A, \6 G6 \$ K8 b
注意,这里的投入,主要是针对产业投入,而不仅仅是科研投入,需要有钱有势的大业主正儿八经掏钱来扶持研发,推广应用以及推动进一步的产品升级。与此同时,需要形成一个行业协会来同步制定技术规范同时协调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形成健康的行业生态。最后才是基于小团队围绕产品化展开的一系列举措和尝试。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三个角度来试着论述破局之道。
+ j: V" j# N e" A) q& f: Y Chapter1 寻找金主爸爸
$ c- k1 v" x2 A& i' b 自上一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之后,一种资本加持下的创业发展模式被大众所知晓。典型的故事就是当年各种买菜APP的百团大战,补贴低价,期望快速占领市场,持续融资,熬死对手,抢占最后的定价权。最疯狂的时候,望京那边一条街走下来,一分钱不用花,拎一大堆水果回来。人们迷信资本的力量,投钱都被改成了砸钱,谁能砸得起,谁就能笑到最后。最后事实证明,这种盲目的砸钱模式不可持续,行业的热闹只不过是资本击鼓传花游戏的附属产品,最终游戏结束,一地鸡毛。 : W$ L7 L( J" a n4 T
随着互联网创业浪潮进入寡头时代,这种模式开始外溢到其他更窄的赛道,其中就包括海洋装备领域,其结果在这里不做评价,起码到本文发布之时,还没有哪一家这个行业的新上市企业崭露头角。
5 _8 v2 h6 d" ^4 q) O 这里就需要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金主爸爸?
$ J+ }; [, n+ o* G$ y 我们可能需要对钱不感兴趣的金主爸爸
- L2 C- w& K8 g ^0 H 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国际成熟厂商的发展历程,还是以Teledyne Caris为例,该公司于 1979 年在弗雷德里克顿成立,原名为 Universal Systems Ltd.,是新不伦瑞克大学测量工程系(现为大地测量与测绘工程系)数据结构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研究的衍生公司。该公司的第一款商业软件产品名为“CARIS”,其首字母缩写代表“Computer Aided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21 世纪初,公名称由 Universal Systems Ltd. 更改为 CARIS,以表彰其首款产品和知名品牌。2016 年 5 月 3 日,CARIS 被国际企业集团Teledyne Technologies全资收购(对就是前一阵被制裁的美国公司),并更名为“Teledyne CARIS”。
/ i( y6 I3 }! r+ \' y 从这个简短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大概提炼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即科研经费投入;成长阶段即用户通过产品采购投入;成熟阶段即相关产业资本收购投入。这三个阶段的资金全部来自主营业务相关方。这也是西方小众科技企业发展的一个特点:不仅业务方向是专精特新的,伴随其成长的资本也是专精特新的。
9 O5 I/ k: n& y/ \! x9 m" N9 l! N2 D 当然,这种专业化的土壤是需要时间来积淀的,同一个时间轴线下,1979年中国还没有计算机在测量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国内的海图制图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便携式计算机在国内的普及才真正开始了计算机制图的尝试,之前都是纯手工。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一直是积极与国际接轨,全进口软件的天下。直到我们有了足够的经验和人员的积累,可以试着做一些软件相关的工作,这也仅仅是近十年内才有的条件了。与Caris HPD制图软件或者Hips&Sips数据处理软件对应的国产软件出现也不到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间,有相关需求单位的投资建设,也有相关企业的投资研发,总结起来就是比较零散,专业用户投钱各有各的需求:科研的投钱期待有创新成果,工程的投钱期待解决具体项目问题,企业投钱期望能够降低软件成本。投目标不统一,标准不统一,因此重复建设、低价竞争的结果就来了。
) }' h/ [- ^2 A" T1 A 其实也不必悲观,虽然从业者感觉深陷困局,但从历史的维度上看行业发展还是不慢的,短短十年时间而已。只不过发展不及预期。也许是击鼓传花的商业故事讲多了,把从业者的预期都吊的太高了。其实这个行业不缺钱,尤其是服务于能源和航运两大超级行业,如何通过资本整合资源制定统一的标准,集合行业内最优的资源一起开发,才是这个行业的破局之处。 8 z7 Y; m# D- `6 H/ V' F
Chapter2 懂行的行业学会和靠谱的行业协会 " I( p7 a. n8 [1 U: k6 A
前一章通过金主爸爸讲了整合资源,这一章讲讲整合资源的组织形式,先描述一个理想国:行业学会由高校和业主部门的专家组成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制定定技术标准;行业协会由用户单位和头部企业组成,制定规则和整合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
1 M3 D3 z" _: D( f V& { 理想状态下的行业学会
9 n! P& D1 }, D6 s1 u 说到整合资源,又一个认知误区出现了,也是受互联网创业思维的影响,砸钱砸到最后,会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托拉斯”式的阵营,比如阿里系和腾讯系。通过资源兼并和资源排他实现竞争优势。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在一个行业里有他没我,有我没他。学会和协会都成了商业的附庸,制定的标准不是为了服务好用户,而是为了卡掉竞争对手;制定的商业规则都是为了自己在竞争中获利,这是一种病态的竞争观念。一个健康的行业应该是专业的行业学会指导技术发展方向,同时有业内资深企业组成的行业协会维持行业的底线,保护行业的利益。 - n8 a% N6 G9 Y5 |# r, v1 ~; K
所有人都想成为谈笑风生的大佬,是不现实的 # C6 t, l+ \& B! F9 c$ K
作为参照,我们可以看一下国际知名的航道组织IHO的组织模式,国际水道测量组织(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简称IHO,于1921年6月成立,总部设在摩纳哥。成立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海图和文件的改进,使航行在全世界更加方便和安全。下图是该组织订立的一系列最新的数据交换协议:S-100。其目标和目的是为了支持更广泛的海道测量相关的数据源、产品和用户,包括但不局限于影像和网格数据、三维和时变数据以及超出传统海道测量范围的新型应用,如海上空间数据基础设施(MSDI)等。 6 T d1 ]7 _7 _& ]0 r
6 C$ x. T, R2 s5 n! B8 m+ Z
这样的数据协议保证了未来几十年相关产品研发的基础协议和规范
5 s+ {' S6 ~6 o9 b: b' [" ` S-100示意图 ' \0 H0 I7 |# w7 @3 G' R# N
规范是谁来制定的呢?这个跟上一章提到的金主爸爸不同,不是谁有钱有需求谁就来制定。由于海洋行业是一个高度依靠实践的学科,同时试错成本极高,所以一定是依靠大量时间和金钱投入后积累的经验作为规范制定,需要的是经验爸爸。海洋专业软件领域,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理论扎实、作风优良的专家应该被组织起来,在喝酒之外专注于标准的制定,为这个领域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 7 b. l! U# t- I' ]6 B
协会如果只是一个收钱办展的单位,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真正有效的行业协会是营造一个帮良币抵御劣币的环境,因为劣币一旦入局,必然会驱逐良币。尤其在软件这个领域,劣币太容易入场了,方案可以随便拼凑几千页只为了拿项目,然后再想办法分包,压榨下游。这个行业本来就没有几个懂行的产品经理,劣币一挤压,几乎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 o% N" w4 q# c) L- v! G, u Chapter3只有产品化一条路可走
3 D: a; L; U/ x3 B7 c, _# Y8 o3 B 回归到本文的主题“国产海洋专业软件”的具体开发工作上,从海洋测绘和地球物理相关的专业软件来看,不夸张地说市场上60%是国外软件,30%是国外软件的盗版,剩下10%是国产软件以及研究人员用MATLAB编写的小计算工具,大部分仅限于研发人员自己操作,用于为论文提供数据支撑。显然在中国的科研评判机制中,短期内研究软件远没有研究算法有前景。但是如果一个专业方向想深入地做下去,也确实只有产品化一条路可以走,因为一套成熟的产品体系是进一步科研的根。还是以海图制图软件为例,Caris公司基于原有的软件产品体系,开展了很多人工智能相关的尝试,我们国内如果想做类似的尝试,几乎都是算法尝试层面的,与产业化只会越拉越远。 Caris Sonar Noise Classifier功能介绍,涉及深度学习的算法应用 / ?- l z$ o& N6 k& |
另外一个方面,对于小众领域来说,破除专业层面的界限,踏实研究自己不懂的业务领域,以祛魅的心态踏实思考产品也非常重要。由于实际从事相关软件开发的人不多,并且在不多的开发群体中又要么不懂开发,要么不懂业务,比如:学计算机的不懂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的不懂算法实现、两个都懂点的实际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经验又不足。很容易还没真正搞明白需求,就人云亦云地盲从。说到这里,马斯克提出的第一性原理就至关重要了,造火箭虽然很难,但是也不是不能学会的,只有多思考、多探索、多交流、多失败、多复盘。
, y1 O& [: l$ z6 S' ]; S 做海洋专业软件也许比造火箭更难,但是也挺值得投入精力的不是吗
& Q" R$ P7 ^. c 对于小团队和个人开发者来说,做好软件工具就能赚到钱。前一段时间去一个单位走访,聊产品产品思路,这个单位的理念就是想把水下机器人做成像电动螺丝刀一样的“工具”。在后续的思考中,“工具”这个概念的内涵开始逐渐丰富。还是以螺丝刀这个工具为例,它的工具属性来源于三点:能针对性解决问题,操作简便,足够耐用。我在这里原本要列一条足够便宜的,但是很多靠工具吃饭的人都知道,真正好的工具其实都不便宜,或者是相对便宜的。而且在一个小圈层内,因为行内人之间都认识,其实白嫖的情况并不多,因此对于小团队来说,做软件工具真的可以有不错的收益,前提是自己要多在行内交流,打造自己的影响力圈层。 7 \! Y. J4 b- f3 G
对于规模型的软件企业来说,必须要搭建自己的软件基础平台,要舍得投入。另外一个事儿启发也挺大,前一阵SpaceX成功“筷子夹火箭”了,大家都在惊呼,这事儿如何如何难。确实很难。既然这么难,为什么马斯克要做这个事儿呢?他的第一性原理的出发点是什么?从目前网上的分析来看,主要是为了降低系统成本。原有的一级火箭回收方案是落在海上平台上,实现回收后再运输到发射场地进行维护和二次发射准备。现在的方案是火箭直接回归起落架,假以时日星舰就可以像民航公司一样运转了,实现了一个系统内的闭环,追求系统内的最优成本。这种自成体系且能够承载大规模公众服务的基础“工具”可以被称之为“基础设施”。我看过一些所谓的大公司,即便是上市了,依然在走所谓的“项目制”,专业产品的基础设施依然是拿开源软件封装这种拿来主义,这样的企业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会出大问题。
" X5 a' i5 L6 H 最后举一个成功的国产专业软件的例子:GeoEast。
4 p4 [- X1 w/ F0 F* { 百度百科的介绍是这样的:“GeoEast是中国石油历时近20年持续研发、打造形成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系统,实现了我国物探工程软件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彻底扭转了在该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为国内复杂探区勘探突破和海外“一带一路”油气示范区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是真正的物探工程技术利器,被誉为物探中国“芯”。”
: j: N/ c: x7 _! u) M0 j # P+ `: c; s- U0 d- l! M/ s% |
GeoEast软件系统是在GRISYS、GRIStation软件的基础上,集合BGP数十年物探技术积淀及先进物探方法, 利用最新计算机软件技术研发的大型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它的开发历程是这样的,见下图: 3 O9 E1 T d: P, ~
2 X0 e4 U4 |1 y# P 官网是这个:https://www.gs.com.cn/,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详细了解一下,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 , B f) E# V* Y' z- U8 f3 N/ ?" Z
这款软件完美佐证了本文前三条的论点:
/ ^. n8 I) d2 D6 C, W. g0 U3 q (1)大金主爸爸:中国石油,给钱给资源,给用户,给时间。 . B& b; m5 a% Q4 j/ f
(2)行业标准牵引:集合了地震技术处理领域、解释领域、应用领域和信息领域的专家,做技术方向论证。
/ r( I9 @" D- o) q# z4 ^6 g (3)产品化:历经20年,迭代了N版,形成了丰富的软件工具集。 3 T( r' ]1 |$ k8 _4 d& b4 n
举着个例子的目的是想说明,只要真的投钱、投资源、投时间,大规模的复杂工程软件我们也是可以做出来的!只要我们有人坚持去做,破局是迟早的事。共勉吧~
5 b' K% ?4 Y+ C8 v% c
7 K% b& _# @1 E& O& p* ~2 m z9 m8 `; J7 W; j" O, p6 ~* w+ ~8 I
0 N" M9 ~6 V8 N) p- k+ J w, A/ Z3 F. Y7 E(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