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岸带工作取得新成绩! - 海洋农业可行性研究成果

[复制链接]
' h% f; A' x: u& W& I$ N2 |

. Z* V' m2 R! F% T; n0 b. Y

新时代新征程,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岸带工作不忘初心、不断开拓进取,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绩。创建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示范区,建立海洋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实践基地,创新海岸带卤水形成演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体系,提出滨海盐碱地工作的新途径,支撑服务长三角双碳目标取得新实践,“海葵”浮-潜标海洋立体观测系统成功运行,舟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挂牌运行,标准规范编制研究迈向新台阶,科技创新成果取得新突破,国际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积极构建海岸带多维合作新机制,促进深化多方交流与合作。

: m* `/ m+ z' k) p9 U, P5 c

一、创建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示范区

精准对接地方需求,推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荣成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首个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应用示范基地,与荣成市人民检察院、马山集团三方共建海洋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实践基地,系统开展盐沼、岸线、海草床、海洋生物、水体、沉积物、海底地形等海洋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工作,编制《盐沼修复适宜性分析专题研究报告》《支撑荣成海洋生态修复对策建议报告》等,提出互花米草治理、盐沼植被修复、人工鸟岛营造、岸堤生态化等修复方案,支撑荣成市成功申报中央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得到荣成市政府高度评价,为荣成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指导。% U1 n2 s+ c, Z U& ?

海洋自然资源调查与应用示范基地揭牌仪式

9 |, _. i8 c7 L- @8 ~1 b% q! u4 o

二、创新海岸带卤水形成演化基础理论

持续开展海岸带地下水调查监测等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国海岸带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建立了海岸带多界面水文地球化学反应与变密度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实现对人类活动影响下卤(咸)水流及盐分运移过程的定量识别与评估,揭示了水质多界面演变与驱动机制。立足莱州湾泥质海岸带地下卤水特色矿产资源评价,首次提出泥质海岸带“海相生卤、陆相存卤”的卤水成因机制和分布模式,创建海岸带卤(咸)水形成演化基础理论,对于海岸带地下卤水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海岸带地下卤水研究领域实现国际领跑,相关成果形成地质调查专报。' e0 `1 Q% C0 C. c

海岸带卤(咸)水形成演化基础理论模式图

* Q+ b8 {% Q) g" B, O+ [1 w

三、提出滨海盐碱地工作新途径

围绕盐碱地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系统梳理近20年来我国北方海岸带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全面分析海岸带盐碱地分布与演变特征,结合土壤盐渍化与海岸带地下水、滨海湿地调查工作取得的认识,提出通过构建省部盐碱地改良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模式,打造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改造利用的地质示范工程,提供地质工作支撑盐碱地改良的SMART方案,为我国滨海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提供启发和参考。初步编制完成《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资源与环境图集》,可服务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综合改良、水资源合理开发、农业活动高效开展等重大需求,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黄河流域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i5 o7 J: }# Y' n A% V) n

海岸带地下咸水区与重度盐碱地分布图

( \$ H2 b$ e" H, G+ ?& N- Q5 }$ H5 Z

四、支撑服务长三角双碳目标取得新实践

围绕长三角区域双碳目标,联合中石化镇海炼化、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等单位开展杭州湾南岸长河-王盘洋盆地碳封存示范工程战略研究,分析长河-王盘洋盆地古近系二氧化碳封存地质条件,计算封存潜力,评估封存适宜性,开展长三角区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示范工程可行性论证。结果显示,长河-王盘洋盆地古近系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条件好,长河组一、二段储集条件好,长河组三、四段盖层封闭性能优异,有效封存潜力超过5000万吨,是开展离岸碳封存的天然试验场。开展金衢盆地白垩系衢江群野外考察,基本查明浙东断陷盆地白垩系地层序列和储盖层组合,为下一步长河-王盘洋盆地白垩系潜力与适宜性评价提供重要参考。7 Z! ^; b; f5 N0 L1 f) q7 {

; A5 v- U t' ^7 R

长河盆地CO2封存潜力分布图

! K5 x3 D; p5 ~' N

五、拓展海岸带工作服务水下考古研究新领域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主动精准对接水下考古需求,推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充分发挥海岸带地质工作基础性先行性作用,积极推进“海洋地质+水下考古”的学科交叉融合,拓展新领域,为山东文明探源提供强劲新动力,为水下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倾注地质力量。双方共同组织,联合组队,圆满完成天津市武清区北运河水下考古调查任务,在破解水下考古工作中的瓶颈制约,探索建立水下考古探测技术方法体系等方面踏出了新足迹。 , Z# `& r e+ h# R. d- V0 K2 i

|7 u# H+ U; S+ v8 [

天津市武清区北运河水下考古调查

六、自主研发浮-潜标海洋观测系统成功运行自主研发的“海葵”浮-潜标海洋立体观测系统在山东海域布放。该系统是面向海洋综合管理的自主回收式浮-潜标海洋自然资源多要素观测平台,包括岸基数控系统、水面观测系统、海底观测系统等三部分,其中水面和水下观测系统主要集成气象、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化学等多参数传感器,可实现海底侵蚀淤积、二氧化碳、甲烷、放射性核素、营养盐、总磷总氮、溶解氧、叶绿素、温度、盐度、压力、酸碱度、油类、浊度、海流、潮位等30个以上的参数在线长期观测,该平台的成功布放可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放射性核素监测、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灾害防治等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撑,有效提升海域综合管控能力,积极促进荣成市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 c1 J, c( l5 V

: M5 r( y. F; p/ s; C/ ~% l9 U1 W

“海葵”浮-潜标海洋立体观测系统

七、舟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挂牌运行, A) P$ I( E; X2 \; n* c

中国地质调查局舟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牌运行。该站是集海洋地质灾害观测监测、机制研究、减灾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野外科学观测平台,形成“空天地海井”一体化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网,创新建立典型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形成一套完善的海底浅层气三维分布调查技术,建立海底滑坡高分辨率多参数立体探测监测和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于调查和监测成果形成的浅层气工作专报和重大工程灾害防治建议,得到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和重要批示,有效支撑舟山海洋空间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规划,促进省部合作和科教融合战略协议落地实施,建设形成了一支专业特色突出、人才结构合理的海洋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研究团队。

/ X8 s- q- M. |( S2 y: x3 ?# E

中国地质调查局舟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牌仪式八、推进标准规范编研迈向新台阶2 h) i; W1 R, e+ ~. l

着力推进海岸带相关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滨海湿地沉积碳汇调查与评估指南》《海岸带碳循环调查监测技术规范》获自然资源部行标立项,牵头编制《陆架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量调查与评估指南》《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目标区优选调查规范》等局标已提交审查,牵头编制团体标准《海洋牧场选址调查评价技术指南》已正式发布,牵头编制上海市地标《海洋地质碳封存选址调查技术导则》通过专家审查。

九、科技创新成果取得新突破      “十四五”以来,牵头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十大优秀地质成果1项。在边缘海现代沉积过程、海岸带地下水形成演化及环境效应、海岸带地质灾害与浅层气机理、滨海湿地演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Earth-Science Reviews 、Journal of Hydrology、Environmental Research、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等TOP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中国海岸带地下水特征及实践》《中国典型河口潮间带沉积物的百年演变特征》等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针对滨海湿地实施负排放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碳通量精准测定及受控机制等重大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持续开展科技攻关,集成了“北方滨海盐沼湿地碳汇探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获自然资源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T0 y+ i6 {& E% S' {: ^

7 q' T4 o/ O: I2 p# n# o# W

- g3 o2 s: T$ q; O& t( x$ m

. R. ~! A' W7 L

专著、论文、获奖等科技创新成果

十、国际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在中越海上低敏感领域合作磋商机制的支撑和指导下,与越南科学翰林院合作建成红河三角洲地质环境监测站,成为中越科技领域合作建设的首个实体设施,获批新一轮亚合资项目资助。务实推进与柬埔寨、缅甸、泰国等东盟国家海洋地学合作,《磅逊湾海岸带地质环境图集》《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质环境图集》等成果入选《中国-东盟国家地学合作成果报告》,获得东盟国家高度评价。联合美国地调局、美国Louisisana州立大学以及丹麦Aarhus大学等8家世界著名湿地研究机构,积极筹备成立基于滨海湿地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研究中心。: @- S& [* I7 |. t! P# S4 L( R

红河三角洲地质环境综合监测站效果图十一、逐步构建海岸带多维合作新机制成功召开第一届“观山问海”学术报告会,线上5千余人次观看了会议直播,促进海岸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催生更多科学新思想,协同将海岸带研究推向更深层次。一年来,先后与山东海警局、荣成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鲁东大学、浙江省地质院、中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国家能源(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岛国泰海底仓储有限公司、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浩海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将围绕海洋资源环境、海洋工程与技术、海岸带生态修复等方向,致力于长期、稳定地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科研成果推广。& P0 J+ e) L, B, T8 v4 g

海岸绵延万里,陆海统筹不息,海岸带地质工作紧密围绕海洋强国、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心服务自然资源中心工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调查研究相结合,不断深化工作内容,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全力提升支撑服务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3 {1 F1 E/ f" O w A

————————————————————

_5 {) W4 a9 T, `7 e( {

作者 :陈   斌

( s& H$ E3 Z$ t+ p

编辑 :张淑胜

1 M, O T! H0 C5 J

审核 :王利波

" f; P- h2 K) s+ I5 K( i% r" U1 C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官网。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7 F* b( R" g# r; n3 Q. Q) a2 A8 s

《中国沿海的赤潮生物》正式出版!《南海及邻域海洋地质丛书》正式出版!《中沙群岛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报告》正式出版!吴立新院士等: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现状、关键领域、总体思路及资助布局主要问题“现代水声技术与应用丛书”正式出版!《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正式出版; C x4 K$ B7 \1 h& M G( P

$ u" O3 L4 d/ ~/ v

《海洋牧场概论》正式出版!戴民汉、周忠和院士重磅推荐!国内首套极地海洋科考绘本出版!《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分类体系》和《中国近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名录》出版发行!" {0 ^% w: q; m8 R2 k3 z+ z; `

: X/ a4 t6 O Q. ~+ J l7 i

“渤海、黄海、东海底栖动物常见种形态分类图谱”正式出版!

2 e( |5 u2 ^: q1 A8 d' ^

7 T3 t9 s& ^: C9 C. K( b4 T9 z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丛书”正式出版!

8 ?) S4 T. w" ]* k2 ^" ^1 ^( i+ Q( J

, I! k M( C* T& ` _: j

《中国海洋科学2035发展战略》正式出版% l( Y" s- g6 I1 H0 ?

( Q U0 `2 v' o5 L. G8 M( U

* f/ V& ?- q+ _5 M/ x* v : F9 ?( {, [5 G/ O$ x; M$ E

/ p3 q/ T6 f. e" W' B' u

《珊瑚礁科学概论》正式出版:珊瑚礁究竟有多重要?

; S$ `, S6 b: L8 s9 C' q

海洋知圈

1 v% t) @9 F, ~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7 G6 H4 k- M0 c. C! b3 V" Y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 O2 y0 `) _0 n& E

, {+ [% j( y6 r: P: n1 l/ z3 B; D2 T

9 I1 {5 B2 r* ? ]' U

如您喜欢,请“点赞”并点亮“在看”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仙居
活跃在3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