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5 _. ^( W
9月15日至17日,在海峡两岸(霞浦)海洋文化周活动期间,一场海峡两岸海洋文化研究成果推介活动拉开序幕。推介活动中,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向与会来宾重点介绍福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精神,着力培养海洋文化品牌,奋力打造新时代的海洋强省方略,深入实施新思想“溯源工程”,谋划推出一批重点课题,打造出了具有福建特色的海洋文化建设成果。
X) D# [/ E4 `$ H) |2 W5 A  9 _. e3 A5 ^; c& E$ E
推介会现场。
5 T* A0 s7 S0 K: n! L3 ` 近年来,福建省在海洋文化出版领域也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在推介活动中,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勇,中共宁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其发,中共霞浦县委书记郭文胜,厦门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支平,霞浦县人民政府县长罗义春,福建省社科联规划办主任肖孟刚、鹭江出版社社长雷戎等领导嘉宾共同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通史”前期成果进行揭幕。据了解,该系列专著以全史性写作,系统描绘了中国海洋文明的发展面貌,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盛况。 # h1 I0 I& ~9 H3 f9 W7 s; g0 S$ m$ E
 % k6 W5 e5 X/ Q% a! N5 s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通史”前期成果发布。
. B2 r' s- c0 d9 ]5 Q4 Z 叶其发在致辞中表示,宁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海洋文化,是福建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宁德始终牢记“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的嘱托,与时俱进丰富拓展“闽东之光”的时代内涵,特别是围绕宣传弘扬海洋文化,拓展培育了“海洋诗歌”“滩涂摄影”“海洋文学”“滨海旅游”等新业态,为宁德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吸引更多专家学者投身海洋文化研究,为传承和弘扬海洋文化贡献力量,也期待海峡两岸在海洋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共同推动海洋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0 F6 o$ Z+ n3 i, u# [

, u, B4 ]4 a2 S# N 叶其发致辞。 ' o" Z# f6 Z3 e3 T+ ^; u
郭文胜表示,近年来,霞浦县主动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弘扬“闽东之光”,深入挖掘和传承妈祖文化、渔耕文化等海洋文化,并以此为纽带,书写了一段向海而歌、跨越发展的“霞台情缘”。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把海峡两岸海洋文化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 N4 \; C3 g1 k- r; M
 " S* V, d6 D( T$ ~/ k
郭文胜发言。
1 M$ F5 V8 N% g0 h- i 本次海洋文化研究成果推介活动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宁德市人民政府等部门主办,为期3天,除举办海洋文化研究成果推介活动外,还邀请厦门大学国学院、鹭江出版社等单位,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共同走进霞浦,举办“中华海洋文明话语体系建设”专题交流活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以及台湾暨南大学、海洋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众多院校的五六十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交流活动中,大家共同围绕中华海洋文明的历史、东南海洋文明精神,以及福建海洋文明在中华海洋文明、世界海洋文明中的贡献,还有闽东海洋文化等,进行交流和探讨。与会学者强调,福建海洋文明具有历史底蕴悠久、文明形态健全、战略地位显著等特点,是中华海洋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性区域。 1 n* M3 R& e- }$ H: N% l J
活动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结合霞浦海洋文化遗存、海洋文化风貌进行考察。(李巧鸿 吕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 ^+ o. v- m1 Y8 o% ?
9 h! T5 Z) X* e
责任编辑: 6 S) q4 O0 h2 J8 [8 A
2 N' S) @1 A% c: Q) ^8 ]8 K
% P( m! Y* O. O. ~9 [* Y/ [( D B* H; y, ~& r4 ~
4 G1 o& Z+ v k0 a4 }; A. g( B*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