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 K4 ~# x+ a4 K; N 来源:科技日报 . c) s9 F" x7 p4 T+ |' Y, `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陈曦 通讯员焦德芳)记者11月7日从天津大学获悉,由该校环境与生态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主办的202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技术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
: g" a" d) J8 l. d+ ]2 S 天津大学教授白敏冬认为,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要统筹陆海资源、推动绿色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监测理论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不仅能够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还将推动海洋环境科学的进步,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L" U, y7 |2 z* g- j' s2 d
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介绍了由其领衔发起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该计划基于“海洋微生物碳泵”原创理论框架,立足中国实践,面向全球推广,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战略科技支持,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愿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I9 }+ b6 S/ V: ~; l
海洋监测仪器装备是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成深入剖析了我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的发展需求,国内外监测技术发展差距以及关键技术挑战。他表示,把握国际海洋科技前沿,未来监测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在于智能化、低成本、高精度,自主研制海洋环境监测探测技术与核心装备,是我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领域的主攻方向。
% |+ O G+ f+ b9 y$ ^' L
4 Z$ v4 N7 s. {! U' L
6 K8 U5 F' s9 ^+ R. {; q( W2 ]; Y& d7 e1 U
* X' ?- h* d: Y(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