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i0 w6 Q* b$ d6 o) i+ M7 J L 4 l( A5 l6 S* ~1 f. @
10月25日至27日,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中心,以及崂山实验室联合组织的“微板块构造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青岛举办。国内外百余位地球科学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围绕微板块构造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张峻峰,崂山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院士出席大会。
+ m& c8 U+ {. X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国外院士有杜伦大学Gillian Foulger院士、萨尔茨堡大学Franz Neubauer院士、莫纳什大学Peter Cawood院士、罗马大学Carlo Doglioni院士、科廷大学/崂山实验室李正祥院士,国内院士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中山大学高锐院士、中国科技大学郑永飞院士出席研讨会,来信来电祝贺研讨会的院士有西北大学张国伟院士、香港大学赵国春院士、浙江大学杨树锋院士、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肖文交院士等。此外,还有来自昆士兰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麦克马斯特大学、昆士兰大学、香港大学、崂山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众多国家级人才专家学者参会。 . h" ]2 q" H+ s4 [
张峻峰对与会国内外专家的莅临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深海探测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和重要手段,也是学校的特色优势研究领域之一。学校长期坚持深海领域的前瞻性和颠覆技术研发,创新引领数字孪生地球、海底智能感知等领域的变革性应用和示范性突破。此次研讨会是学校庆祝百年华诞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是国内首次举办相关的国际会议,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的具体行动。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充分交流,共同努力,不断促进微板块构造研究做出海大贡献。
7 L' J0 U/ N1 w - e9 M& t( _, |: r+ x6 }
张峻峰校长致辞 ; z7 `: B. _, M) F& r
吴立新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是崂山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实验室一批海洋地质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围绕微板块构造、海底氢能、碳构造、元地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始创新成果。崂山实验室将继续支持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的发展,期待本次研讨会推动微板块构造在海洋油气、水合物、海底氢能方面的应用和勘探技术持续进步,为人类福祉不断作为新的更大贡献。
- ?: V" ?8 Q' z3 A0 k1 s3 S* V8 B 5 {; K$ z8 i. {+ C% e) t& L
吴立新主任致辞
$ ^1 t+ f+ J; G2 v. z 会上,科学出版社还对李三忠教授独著的《微板块构造》举行了新书发布仪式,副总编辑王静代表科学出版社介绍此书。她表示,该书是首部系统介绍微板块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及其构造范式的专著,资料系统、图件精美、内容深入浅出,深受广大科研人员好评并被广泛参考应用。会间,会议组织方还展示了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李三忠独著《微板块构造》一书及自2017年以来出版的“海底科学与技术”系列丛书、大型图集。 7 }% M5 i' s. L( j% K
# b# d! n$ J6 h7 l 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静致辞
% z$ c0 K/ _* V
2 q; ~1 Y: \2 } 《微板块构造》新书发布仪式
# X/ o7 x- ^* J% S. S 5 n, { Y4 f$ F
“海底科学与技术”系列丛书、大型图集
$ k( X- R4 e y8 `: W 研讨会由Gillian Foulger院士主持。在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分别围绕“什么是微板块构造”“微洋块构造”“微陆块构造”“微板块构造的研究展望”四个主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 ^0 M3 H8 X" B. @8 l
; i0 f& `4 s) b
院士专家特邀报告及现场讨论交流
* U' \2 U1 l* J9 Y) D2 T8 K4 q 据悉,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方式,累计约2万人在线观看了直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会议期间,中国海洋大学期刊社还展出了最新期刊《Geosystems and Geoenvironment》(地球系统与地球环境)的办刊成效,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同时,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展板展示了最新编绘的大型全球微板块构造系列图件14张,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 e, C3 K2 X' \; g
9 I/ a: l# v7 G6 | 大型全球微板块构造系列图件
" }( b& q3 G4 x* O: R4 m
$ N& Q, w* ~, p n7 r 合影 ! i8 q# x9 q, D' F+ I
相关阅读:
# u( R3 r0 x% E. V7 r 中国海洋大学李三忠教授:微板块构造理论——构建超越板块构造理论的新地学知识体系5 z7 @' y. u. V7 J/ @7 S+ Z
1972 年之后,特别是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构造地质学界主要学习国际先进大地构造和构造地质学理念,先后掀起了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构造、伸展构造、变质核杂岩的研究,持续至今,取得了大量优秀成果。但如今,中国由地学大国成长为地学强国,郑永飞(2023) 提出中国要抢先构建“21 世纪板块构造理论”,确实是新时代的呼唤。
t! `: D% c$ B( t 在国家呼吁中国学者应建立原创理论的当下,笔者总结多年来“阅读” 地球这本“地书”的心得,试图发现并呈现一个“新地球”,并以此奉献给感兴趣的广大同行和地球爱好者,渡己渡人,走向未来、走向未知。应当说,撰写《微板块构造》一书的灵感,还是来自海底科学研究。如传统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受惠于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发现一样,海底科学新成就也是本书知识的源泉。
' y+ ?( T) \6 L4 B" V+ a 进入21 世纪,人类迈入了复杂科学的新时代,迎接第四次科学革命。第四次科学革命是依托系统科学、新老三论与超级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纳米化学、生物医药、信息科学、数据科学等科学的技术集成与方法整合,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实验与系统二维度的科学体系。对于处于这个科技背景下的地球科学来说,从定性向定量快速发展,地球系统科学也得到高度重视,将不仅关注阿伦尼乌斯1896年首次推测化石能源燃烧会导致大气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引发“全球变暖” 的现今地球系统,而且深时地球系统中全球环境巨变与微板块运动耦合性的知识也必将得到拓展,碳构造必将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候选理论(李三忠等,2023)。 : s2 i& m3 c1 {: ?
为此,撰写《微板块构造》的初心是: 立足深时地球系统的理论构建,以系统论观点,试图构建超越板块构造理论、体现四维固体地球理念的新地学知识体系——微板块构造理论(Microplate Tectonics)。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微板块构造》试图多途径解决传统板块构造理论的三大难题,板块起源问题归结为微幔块—微洋块—微陆块系列演化过程,板内变形问题通过大板块内镶嵌的微陆块之间克拉通化程度、微幔块在地幔对流系统中的运动给予解决,板块动力问题通过“自上而下” 的相变诱发的俯冲驱动新机制或终极的瑞利-泰勒不稳定给予解决。展望未来,笔者还要立足古今海洋,面向宇宙天地,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指导下,探索“碳构造” “氢构造” “氧构造” 理论,从宜居行星角度,认知并寻找40亿年来生命与地球协同发展的新途径;服务深海开发行动和海洋强国建设,采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超算等,开拓“元地球” 技术体系构建,数字孪生构建一个“新海底”,实现智能感知、精准勘探、数字预测,给世人呈现一个“新海洋”,也探索星际行星构造理论,努力发现星际海洋,为人类祖孙后代永久发展积累新知。 ▲ 基于岩石组成的微板块三分方案(修改自Li et al. ,2023)) J1 P. q" ] ^* {' V4 Z. K
微板块构造理论并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救赎,而是需要众多学者共同推动的板块构造理论一次巨大拓展和一场范式变革,必将推动人类精细、准确利用地球一切可利用的,服务人类需求的方方面面,包括防震减灾、气候变化、关键矿产、能源供给、资源利用、环境健康、工程建设、交通航运等方面。 - _8 r3 q/ |, U ]# i$ \
本书初稿始于2019 年,呕心沥血,历时5 年整,由李三忠完成理论框架构建、系统整体、撰写全书、不断更新和修改完稿,索艳慧、刘博、周洁等协助清绘了大部分图件并负责整理和统一了全部图件,孙国正通读了全稿。 ▲《海底科学与技术》系列图书 3 \. _0 l" H- J/ a
最后,要感谢以下项目联合对本书出版给予的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21005)、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TSPD20210305)、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LSKJ202204400)、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重点项目(20217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1325009) 等。 * p$ o' }* U# O- U; O) T
前人早就意识到,中国地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块体小、造山带多”。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微板块构造研究地域优势,应当在此领域做出中国贡献,提出中国理论,对传统板块构造理论三大难题(板块起源、板内形变、板块动力)作出中国解答。《微板块构造》围绕不同类型“微板块”,从全球视野,海陆兼顾,以地球系统理念,系统总结岩石圈层次的伸展裂解系统、俯冲消减系统、洋脊增生系统、深海盆地系统、碰撞造山系统的微板块等,也深入探讨非岩石圈层次的深部地幔的微幔块,地域涉及之广泛,圈层涉及之多,令人耳目一新。微板块构造研究明确追求的科学目标就是解决前述板块构造理论三大难题,这不仅是洋底动力学要关注的科学目标,也是大陆动力学要集中攻关的研究目标,乃至行星动力学应重视的对象。特别是,前寒武纪板块构造体制何因、何时、何地起始问题,是一个长期论争而不得其解的难题。对陆壳起源难题,微板块构造理论也做出了有益尝试,提供了微幔块、微洋块到微陆块进化的新途径,也提出随着地球热演化阶段不同,从非板块体制,经初始板块构造体制,到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转换机制。将微板块构造理论推广到深时地球系统中的构造问题应当是一个重大理论突破,也必将成为未来研究的行动指南。李三忠教授带领团队另辟蹊径,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在微板块构造理论框架方面,取得了一些原创性重大突破,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激发了一系列新思考,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板块构造理论的局限,值得引起大家重视。 : Y" w- Z/ L2 z4 P3 E/ s( V; H' T I
总之,我很高兴看到地学新理念下组织的《微板块构造》出版。微板块构造研究是区域构造解析与大地构造或板块构造研究的桥梁和纽带,不仅可以增强在全球视野分析区域构造的能力,而且可以密切构造解析与全球板块重建的联系,从而弥补过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脱节现象。这对于发展板块构造、重新审视大洋、推动精细深入的全球构造研究、探索“一带一路” 的资源环境灾害效应等前沿科学问题都很有意义,重要且必要。该书提出了很多新概念、新观点、新认识、新思路,会有诸多启发和思考与争议,故推荐与读者分享讨论。 张国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 年9 月10 日摘编自《微板块构造》(李三忠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4.10)一书“引言”“后记”“序”,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j! o9 V) r/ T6 h" H
信息来源 | 中国海洋大学、观海听涛、科学出版社等
+ C4 p, W6 G9 W* ?; a7 H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智慧海洋圈子排版 4 K% f& Y9 e. y3 \
本文系智慧海洋圈子订阅号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归原作者和媒体所有,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文章版权归原本作者,智慧海洋圈子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链接▼2 q4 q2 }! d! b9 d \
潘德炉院士出席见证,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与人民网举办海洋数据应用验证交流会并签署合作协议! 6 \! W- f: G3 s3 K) n4 |0 L
中国海洋大学主办,校长张峻峰出席并致辞,50余所高校同题共答,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论坛在青岛召开!
/ E4 v: a6 @( Z+ v# H) k k+ M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宋迎东:国内首设智慧海洋技术专业,探索智慧海洋领域未来领军人才科教融汇培养新机制!
& w9 k2 e' E. C- I! ^ 人民日报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背后的故事 " }( ~# v3 ?! c o1 f
35年前的今天,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更名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c8 Q+ }* K2 ?/ B4 E' s" p# e5 b “预”见山东蓝色新增长!山东沿海七市市长共话海洋发展 ) P& k8 ^- B+ e
麦康森院士发表致辞,水产学科发展论坛在中国海洋大学隆重举行!
! c% F$ K7 Q" X7 I% n: x/ q 扫码观看直播丨自然资源部黄渤海温带海草床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学术报告会将于后天下午举行!
e( k; p. \, k! W1 S( C+ s 好文分享丨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于会娟等: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建议
4 d3 z. u- {9 A 新质生产力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中国商业发展论坛蓝色峰会在福建霞浦成功举办 D! x# P2 T% d& D( C6 a9 S
农业农村部公告推广23个水产新品种! ; S+ V( b- ^! N
百年海大专栏①丨习近平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
$ g- B9 Q) M" H2 X1 M, w& e 百年海大专栏②丨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教育部副部长王光彦、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等出席并讲话,庆祝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举行!
8 K9 A `5 @' v& N3 v0 k 百年海大专栏③丨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支撑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 T5 A* K; U7 V4 S! `# m 百年海大专栏④丨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中国海洋大学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勇立潮头 谋海济国》
* D1 ?6 ?" ~8 ~. M$ E3 C 百年海大专栏⑤丨中国社会科学报:《勇担使命 向海图强 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访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张峻峰》 / n e0 C7 Q% X
+ ]& K2 }' [, e" Q9 p3 [+ w0 } ) V O- v2 N2 o: F( I- k) x( m
. [, n! ^) @0 a( }, v2 o# p- W9 T! G+ ~; K, a6 J' X% s+ K7 g
* W0 _$ m! t0 m9 B( S* X; }
/ f4 e- Z" x.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