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绕南极大陆周边呈带状分布的海域称南大洋。曾俗称南极海、南冰洋或南极洋。南大洋范围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最南部相互连通的海域和威德尔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及别林斯高晋海等组成,总面积达7700万平方千米。它的南限是南极大陆,北限到南纬40°的纬圈的海域或更明确的到南极峰亚热带辐合带的辐合线海域。有时也把南半球的陆地的南端部分也包括在内。在海洋学术界,常理解为围绕南极大陆旋转的同心圆状的特性海,即囊括南极圈、亚南极圈内的整个海区。 广义的理解南大洋应是绕南极的环流水团——绕极流。绕极流和积冰是南大洋的最大特征。南大洋的海冰分布范围宽广、底层水环流发育,在海冰、冰架大面积分布的南极大陆的周围,特别在威德尔海是南大洋底层水生成的主要海域;在威德尔海、罗斯海、别林斯高晋海生成顺时针的旋转流。 南大洋内侧大陆架海底地形起伏变化复杂,除威德尔海和罗斯海外,大陆架都窄而水深,坡折深达400~800米;陆坡陡峭,水深延伸很大,瓦尔迪维亚海盆最大深度达6922米。据中外各国科学考察,南大洋是一个生物生产力高、资源丰富的海区。在南大洋周边南极洲大陆架海区已发现多处重要油气构造,推断石油蕴藏量约达450亿桶(64.3亿吨)。 此外,沿南纬50至60度的南大洋辐合带,存在一条宽500千米的连续分布的多金属结核或结壳矿带分布区。20世纪60年代以前,各国在南大洋的活动主要是从事捕获海豹、鲸、鱼类和磷虾等传统产业,近几十年来随着海底资源的发现,南大洋的地质地球物理勘查工作越来越引起各国的关注。 来源: 地球科学大辞典基础卷
4 n. v( K) C+ Q3 X!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