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稳步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 探索海洋自然资源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教师“低情商”评语走红后被家长叫停:孩子还小,心理承受不住 - 海洋污染治理技术

[复制链接]
9 e$ @: `' }2 |$ c' r

向海图强看海南

4 \2 d+ [% m8 r$ n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梦瑶

: o; e% [( N/ g3 N, U

7月6日,海南岛东部海域,1000多头鲸豚动物接连跃入中国渔政46016号船观测团队的眼帘。

8 \5 j8 B4 V7 u/ ]

尽管其中并没有“海棠”的身影,但观测团队通过对信标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这只曾在三亚海滩搁浅后被成功救治并实现野外放归的短肢领航鲸,已逐渐适应野外的生活环境,游向了族群的常态栖息地。

* Q" N' Y: n- y

蔚蓝之下,“鲸”喜连连,一次次佐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a6 H4 q% r, F

海南是陆域小省,却是海洋大省。立足这一独特生态优势,近年来,海南坚持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稳步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探索海洋自然资源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正努力守好、用好这份“蔚蓝家底”。

, |0 Z7 i9 y7 s- [5 Z

同心同向,共护蔚蓝

6 i7 ?9 L8 z$ @# p" T) `

有人在水中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只为帮助它保持身体平衡;有人送来鱿鱼等食物,为它涂抹凡士林保护皮肤;有人制定治疗方案;有人组织义卖活动……

9 l# z/ J$ @3 c; W4 S8 E

“海棠”回家的背后,是一场历时145天的爱心接力。

X6 M3 E$ X; O3 I

就在它重获新生之时,7月18日晚,曾帮助过“海棠”的人们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接力:一头短肢领航鲸在三亚海棠湾一处沙滩搁浅,三亚市多部门紧急响应,将其送至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进行救助,取名“海莉”。

$ K+ {3 J' H" Z5 H6 d% ?+ U

“‘海莉’这两天的状态又有好转,可以自主下潜、自主进食。”近日,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工作人员分享了“海莉”的最新消息。

8 x, y6 J1 V" U, R$ \* S

从“海棠”到“海莉”,一次又一次的接力护鲸,无不说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已深入人心。

R8 u+ W0 P0 F5 T- Z8 {/ x5 f

每次出海捕鱼,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渔民钟强彬都会特地在船上留出一部分空间,用于装载海上打捞的各种垃圾。半船垃圾半船鱼,他足足坚持了20余年。

`+ s/ [! p; j& ?8 J

海里垃圾少了没?钟强彬也不确定。但他能看到的,是自己身边越来越多的同行者。

# h" \& ?1 Q, L; D2 W

从一船、一人,发展到500多艘渔船、2000多名渔民参与……试行于海南昌化渔港的“渔船打捞垃圾”模式,鼓励渔民捕鱼时将海洋垃圾带回港口、积分换物,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渔港效仿。

: l m! F" N# o& ~/ G

为有效治理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海南还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推进海上环卫的省份。目前,海南基本实现海南岛岸滩和近海保洁全覆盖。

# e% w/ c7 U( Y; X' n- T6 I

2021年至2023年,海南在三亚湾、海口湾、博鳌湾、洋浦湾开展海面漂浮垃圾、海底垃圾和海滩垃圾监测,在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入海河口开展表层海水微塑料监测。

/ R, R$ l0 y* M( u

监测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垃圾、海底垃圾和海滩垃圾平均个数呈逐年持续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83.2%、81.7%、22.2%。

8 Z L$ x- b2 Z. H' A

海水更清了、海滩更净了,变化不止于此。

$ s2 w6 y' Z2 D

人工礁体陆续“入水”,珊瑚断枝陆续种下,在三亚蜈支洲岛海域,一场海底版“植树造林”持续进行中,为海洋生物筑起“新家”。截至目前,该海域珊瑚修复面积近5.3万平方米。

+ c: f& g+ ]; \0 N7 `8 i% ]

消失的鱼虾贝类重新现身,曾经的“稀客”如今频频到访,在海口东寨港,退塘还林、生态修复项目持续开展,潮起潮落间再造“海上森林”。自2013年至今,该保护区修复红树林4523亩,新增红树林4731亩。

4 ]. \' a0 A/ V. c1 d/ ?; [9 w4 o! U

变清,变绿,变斑斓,海南上下同心同向、群策群力,持续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成效渐显。

' {% I7 [4 z& |5 H, W; g
. f# d5 a. h+ E% J1 A( C

近年来,儋州湾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吸引越来越多候鸟来访。图为黑脸琵鹭在儋州湾翩翩飞舞。(资料图)

- y! J; z' U3 Z, j! W) n b

一湾一策,各美其美

1 }1 A2 P/ _) {

琼西儋州湾,盘根错节的“海上森林”依依偎偎,唤得成群水鸟翩跹而至。

% D$ R% z& [* G

“不仅是各类常见的鹭鸟。”过去这几年,当护鸟人陈正平在儋州湾举起望远镜,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出现在他的镜头下,如白肩雕、勺嘴鹬、黑脸琵鹭、黄嘴白鹭和小青脚鹬等。

+ l( O- c# e: o& H, X' h! T5 b% _4 y7 p! S

今年上半年,任鸟飞儋州湾项目监测记录到儋州湾水鸟合计种数56种,数量56528只次,水鸟数量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

' k% g% E$ c' f/ m+ a& d2 V

群鸟翩跹的景象,不单单发生在儋州湾。

0 W# a# b# ~% a Z4 ]$ m

“海湾既是各类海洋生物繁衍生息的重要生态空间,也是各类人为开发活动的主要承载体,是公众亲海戏水的重要生态空间。”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邸伟杰介绍,近年来,海南充分发挥美丽海湾建设的统领作用,坚持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推动近岸海域水质稳中向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l/ v! p8 \7 R& A

一方面,海南统筹开展入海排污口核查整治、海水养殖污染防治等工作,将全省1985个入海排污口纳入监管清单;另一方面,海南构建“两空间内部一红线”近岸海域总体布局,强化岸段综合保护利用,基本形成陆海统筹生态修复格局,稳步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建设。

6 x! K4 q5 p6 i2 C4 }) K" c

2023年,海南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优,优于国家下达考核目标。

, Q" K+ O- ?" z; F+ K! Y: D

不仅是“总体为优”,将镜头拉得再近些,会发现海南岛岸线上的58个海湾地理单元,可谓各美其美——

4 r) X8 O4 e, ^2 v

海口湾坚持控污净海、打造畅通工程,提升亲海空间品质,打造了“椰风海韵,湾城融通”的美丽海湾景观;作为著名的城市会客厅,三亚湾和海棠湾坚持“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两山”转化成果显著;东方感城港湾拥有悠久历史,正朝着农旅文融合发展方向迈进,打造“海湾-河流-湖库-乡村文化融合一体的生命景观线”……

" y: `/ v( T: b2 a+ X$ P

“立足海南实际,注重沿海市县地域特征,结合海湾的生态环境特点和湾区发展定位,我们量身定制了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一湾一策,力求生态环境改善与湾区优化发展相辅相成。”邸伟杰介绍,目前,海南沿海各市县已全部完成一湾一策的制定工作。

( J, [9 _% c v( _& ?3 x. |% h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这是美丽海湾建设的目标。

8 E9 Y6 j: o; ~: @+ `- a8 V; l

可以预见,随着海南在海湾保护上越来越精细,机制保障日益成熟,系统治理不断深入,也将不断增强市民游客临海亲海的获得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潜能。

3 v% V2 ~8 H* v/ i

迎“蓝”而上,“碳”路前行

# N3 I2 ^/ v4 {: P! o

8月初,万宁小海,成片红树林交织伸展,将周遭滩涂浸满绿意。

) U, E% t: ~5 y& ?( m0 J5 i

“原先这里都是渔排。”万宁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随着万宁小海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如今,小海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

/ @1 i' ~. Q d! G$ u2 _

生态修复,带来的不仅是“高颜值”,更有“高价值”。

1 M1 c9 F7 ~7 I1 k

去年4月,万宁小海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完成首单碳汇量交易,中国石油南方石油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每吨110元的价格认购220吨碳汇量,捐赠给消博会主办方,用于抵消第三届消博会期间产生的碳排放。

$ ~/ T; a! z1 e% h6 u

“‘买碳’助力实现大型活动碳中和,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与我们发展理念相符合。”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娄序光解释。

) _% |. Z% K5 P" v/ K- Y2 l' V

“双碳”背景下,企业、单位或个人参与碳交易的意愿越来越强。而对于海南而言,发展蓝碳事业更是必然选择。

2 q: W1 w! u `4 l3 g) {, E6 A

273.6吨/公顷,这是海南岛近岸海域红树林的平均碳储量,为全国最高。

% l+ ~3 H, ^ N& T

不仅是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国际公认的其他蓝碳生态系统,在海南也均有广泛分布。“海南蓝碳资源丰富、资源禀赋优异。另外海南海域面积广阔,渔业碳汇和微生物碳汇开发意义很大。”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邢巧说。

3 {, @3 n( S5 I& A5 S9 r1 s" o, E

市场有,资源也有。问题是,如何真正将“碳”变成一种可交易资产?

, `' |( i, L$ Z2 Y4 ]

近年来,海南结合实际和优势,持续“碳”路向前——

1 v! S( M0 X8 l; } a; f

高水平建设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摸清全省红树林、海草床等蓝碳生态系统碳汇本底,出台《海南省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创建海南本地红树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实现全省首个自主研发方法学下的碳汇项目开发、备案和交易,构建全省首个蓝碳通量观测系统和蓝碳数据平台……

4 C# Q7 q( W& |& H+ X* y

作为全省首个自主方法学下的碳汇项目,万宁小海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核定5年计入期的碳汇量为5500余吨、40年计入期碳汇量为76000余吨。目前,该项目产生的碳汇量已多次被用于抵消大型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在海南掀起绿色低碳办会潮流。

, p. n* j- d% ?

去年底,首批3宗海洋碳汇项目在海南“土地超市”上架。点开超市内的海洋碳汇货架,可以详细查询到上述项目的名称、造林面积、预计减排量等信息。这意味着,如今在海南,海洋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变得更加便利。

5 u( I1 d E6 w

“海南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将有力支持蓝碳研究与应用活动。”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周学双表示,海南将继续在国际碳汇制度的制定、国际碳汇市场的形成等方面深入探索实践,“海南有条件、有优势在蓝碳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 }& Y2 p" z$ z: e! c$ L6 `

(海南日报海口8月7日讯)

8 q; D7 T! C r) `: F+ h9 d ) W7 d8 E/ `* N9 d$ L+ f3 S , x; a# e/ E% ]: x& ]: o/ t: q! S1 d* L # n2 h0 a4 D; x0 Z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半座山
活跃在7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