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海洋科研“蝶变” - 什么是海洋测绘技术

[复制链接]
' y: u1 T$ w$ }

2 S# a/ p- l/ Y8 d   央视网消息:新中国成立75年来,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从愿景变成现实。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辽阔。逐梦深蓝、向海图强的奋进之旅波澜壮阔。

`1 W" N* f6 N j, t# C9 _1 W; t& {6 G) X$ K

5 Q7 z) [$ c! }4 k0 T' [2 h9 Q: E+ W5 l1 R, g, O1 s/ o5 i8 G* I

& ]/ {0 T5 e6 y% x/ l: I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海洋科研探索大致走过了四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把海洋科学研究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开展早期海洋科学探索。组织第一次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取得了中国海洋科学史上第一批近海系统资料。

! \! m5 d' H) i/ |+ Z8 Q+ X+ g2 Q, c' J6 `+ y* W$ v* l/ M6 ]

( j- O: l. l; |4 o" _ A( X2 j1 n2 T6 i7 e6 f1 \

  随着调查不断深入,我国开启极地科考,1985年建成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

- ?! D6 M8 |6 c6 e ; f4 A- F/ k+ K5 H& m8 G2 z

3 j5 `( }( J% } 0 K; u f/ }. |* l& @! ^5 c

; A$ }4 `7 \& S2 S3 \# k   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启动,一系列海洋重大专项工程相继实施,我国海洋科研迎来快速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中国科研机构加入“世界大洋环流试验”“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等国际重大科学计划,提升了中国海洋科研的国际影响力。

3 w Y) c3 N; Q. h; P $ X& ?1 r! S N0 {

$ G6 A( M0 Q# t! L9 R2 D F; M ( d& H6 P8 K1 D3 `) I

  党的十八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我国海洋科研迎来跨越发展阶段,深海探测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9 G5 G, a: M7 n7 _/ U0 L/ S& {- Y& J6 S' \! [" P) O' f

' I! j: ^2 D1 j8 m& Y( b, K2 W , J, T6 P* T3 r" o/ } c

# A& i- I" U3 q" N' |, }! w, Y1 i 4 v2 _- X. n H( P

1 Q8 Q$ w4 z) K   “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相继研发成功,让我国具备了对深海进行科学考察和资源勘探的能力。国家层面启动了大科学工程,构建海底科学观测网络,整合科技资源,推动海洋装备升级和海洋科研的创新发展。

% s$ c1 \% T+ s' a T" V) q) |: }- Z1 X

  从600米到超万米 中国载人深潜的新深度

) B$ N0 }( S* x # e- e5 L; u0 `6 `6 s

  “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 M2 O9 {2 C4 Z4 b& ^6 R- ` 载人深潜就是实现第一步“深海进入”的重要手段。进入深海的难度有多大?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共有大约700人进入太空,登月的有12人,而潜到万米海底的人,只有约40人。

1 ^7 q- o7 L, u) A 0 g+ M" d: u7 l5 n

! x$ r; P+ A6 }$ T/ m8 O' C9 F, e+ r2 g

  第一台是“蛟龙”号,2012年,它的下潜深度成功突破7062米。这个深度覆盖了全球99.8%的海域。

3 F# O |( j/ F {# R 8 d2 z* O; l! r* h; `

7 Y9 W$ x! W S; k ( M. z3 w' K0 f9 _: R

4 F# a5 v/ k6 s$ w5 W& |/ {. Z   第二台是“深海勇士”号,2017年成功下潜4534米。虽然它没有“蛟龙”号下潜得深,但是它主打的是中国技术的自主度,国产化率超过了95%。

1 w& w. a4 G, h* O5 Z/ m 8 c3 O6 t6 B7 i# Q) b

! H6 K9 f' l8 D0 x 5 |& Z& j! ]3 h

1 `3 I9 w7 s8 x& b3 @   第三台“奋斗者”号,2020年下潜到1万零909米。这三台载人潜水器的成功下潜海试时间,分别为2012年,2017年和2020年,光看这个年份就已经能感受到,我国深海探索的脚步在不断加快。

# [6 @1 @5 v: O ' h- L, K2 ?+ W2 X7 W* w/ a! A5 Q, V

  我国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是怎么攻克万米深海这个巨大难关的?

# P0 C/ k3 c8 F0 c8 t$ m' k8 L. n' c- z/ Q

5 X1 ~8 f! G' T! i! L : e! K. f) Y8 R. i) I' {1 B. P

' Q( p* U0 a1 h0 S$ L   在上海交通大学,记者看到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7103深潜救生艇的试验模型。该救生艇能在600米水深的海洋中对失事潜艇的艇员实施集体脱险救生。今年87岁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朱继懋就是总设计师。

: F0 A( @. k1 q0 d ; d2 t8 D2 B8 n9 X5 d4 ` Q* ~

9 p! t/ G6 H% G+ x5 H, E, N3 V" D! O: _6 k! J

- k# Q1 |( L$ Z5 E. @   从一颗螺丝钉开始,一共48项重大设备,朱继懋带领团队一干就是16年。每次实验常常一做就是几个月,最难的密封圈对接,光是改方案就用了半年。第一次水下高压海试没人敢下,朱继懋就自己下潜试验。

$ h4 W* D1 i$ U [, [; Z0 p l; ?% g/ E- g. d; S8 P/ r5 L+ H

8 s9 ~! q7 U- a7 m 8 L/ [6 G) m9 `3 E

  1987年,7103深潜救生艇终于研制成功,朱继懋也因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z- A9 d4 a, f/ g' h, H: b$ g7 J8 p& g9 S& K# J* n J5 ^

' B: G9 C E& @0 w# q$ g 6 E4 [+ x7 L' ]5 N

2 X, V/ _# G: _, [0 j2 c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其中,超过2000米深度的深海区域占据整个海洋面积的84%。载人深潜的接力棒交到了位于无锡的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

2 a. e. ~8 f3 d2 Z% H6 b # ^ y; c) r; s, k# G" }

# r1 X; R! [( u% ~ : S% h! h# O4 ]6 Z' x1 ~

# h2 C9 E7 e& D( a) f% @   经过10年论证,2002年,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终于立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目标海深7000米。702所作为总设计师单位,对深海发起极限挑战。

~/ R2 Z, @0 [ 1 c$ j; X- }7 y F

9 B2 d4 B& K q" }0 D4 k1 H4 G9 W! ~' W0 n- P

* `3 |+ t6 u+ {' W9 t8 M# I% W   从不到600米到7000米,要潜到全新的深度,也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全部要从零开始。大学毕业刚工作两年的叶聪,担任“蛟龙”号11个子系统之一的主任设计师。

% z9 l: @; f3 q, d 8 D& Z6 o; f2 Q4 r$ r8 A( o& |

; G# }+ [% X5 o- A0 D+ M* o$ |: w2 z& n) T: H; w& g9 K

! H1 ~" P! G6 `; d   面向大深度,既要抗压又要耐腐蚀,使用寿命还要达到30年。采用全新的钛合金材料,攻克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高速水声通信,以及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等重大技术难题后,2009年,“蛟龙”号第一次进行海上试验。

- v+ I9 g- Y& O- Z4 V ! w( Y9 t$ U' F

& K+ I0 w0 W1 J' d$ S! Y7 A3 G9 p   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2012年,“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

n5 u; [) w5 @$ T6 P- j2 I" A7 W$ k: o; T: a- {8 l2 K1 b

: g# |0 C8 k2 C- Q: y, _& t5 L3 b$ X& ^' n T) f

8 j+ i# ]& W) K+ A, N   “蛟龙”号中国载人深潜用10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同行们用了近60年才走完的路。培养了一支年轻的队伍,也积累了核心技术。2017年,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海试成功,作业能力达水下4500米,更重要的是国产化率超过95%。

( h; r0 x W' l* a2 I- G, F & ^ ]# ]' }7 {, J. O" l

0 ~( Y% ^! w4 b+ ?/ V6 { / ]( I; H# V2 J" b j0 }

& C5 e7 |9 L+ W. y* D   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立项,研发团队依旧由“蛟龙”号团队构成。叶聪也随着密集的大项目,成长为奋斗者号总设计师。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3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60多家企业,近千名科研人员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4 ?6 X4 s# p3 q% ~5 ^6 B! { # O4 S9 H( U' [! Y4 \& ^& E

$ M1 E; a# D% Y + i) H' h- j4 o5 Z; K$ G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 O/ t9 [' o' u8 y% J % s3 w+ y# \5 K

/ A8 A" Z) ]+ _( r! B! P4 H 4 _$ T* ]/ U5 _! ?* L' W

, M/ c/ Y! \& v, F   从能造到世界领先,我国载人深潜创新突破的脚步从未停歇。眼下,科研团队正在对载人潜水器进行新的技术升级,研制全通透外壳的新型载人潜水器。未来,用于水下考古、探测等。

& u" P1 x! T5 O+ A4 \$ X$ Y % C4 b' U8 V5 E! S) A5 Q
) g/ L) r9 a+ M- u) \8 t catalogs:115955;contentid:13111762;publishdate:2024-10-07;author:张魏桔;file:1728293826040-a75a82a7-8b27-4671-97f5-cc9a9ef4f145;source:29;from:央视网;timestamp:2024-10-07 6 h) {* o% | W% E 17:36:57;
- O0 p5 B* P- `% h, n2 h$ v+ `9 O( f3 b
[责任编辑: 5 H7 |2 C, `/ j% Q0 H+ j6 ~* K & t" l. J \ S: C6 W( x ]
3 `, M* P8 L% I- w( z. A7 [: v) ^' d' O7 E: Q, K4 F% H8 d ' I) [6 y. l, T5 N 5 a8 p. k+ J5 `' ` L" S: g$ j : M# X* v" j/ g/ x" z$ J + s0 x. E8 b9 F0 l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红色必胜
活跃在2024-1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