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观点】结合协同效益拓宽蓝碳增汇融资路径的建议

[复制链接]
蓝碳生态系统多样化的服务功能给基于多重协同效益创新蓝碳融资机制和路径提供了可能,基于协同效益开发的“碳+协同效益”信用额是蓝碳项目的潜在资金收益路径,基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co-environment oriented development, EOD)模式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蓝碳项目的潜在资金反哺路径,构建基于协同效益的蓝碳项目融资机制网络是引进社会融资、实现蓝碳项目完整资金链闭环的关键。! y, q  g& Q* Z( |8 ]( G
一、发“碳+协同效益”的信用额融资模式3 H/ r5 f2 g' m" n) L
蓝碳项目拥有包括海岸防护、维持生物多样性在内的众多协同效益,具有吸引海岸腹地社区、沿海企业、国际组织和基金会等潜在投资者的能力。实践证明,协同效益是影响碳信用额交易的重要因素,具有多重效益的碳信用额比仅关注单一碳减排的信用额更受投资者欢迎。对于蓝碳项目中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协同效益,建议采用“碳+协同效益”信用额的混合融资模式,将蓝碳项目产生的正外部性内部化,吸引特定关切的投资者,拓宽蓝碳项目融资路径。信用额实际上是一种可衡量、可追溯和可交易的单位,其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为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提供资金。蓝碳项目产生的海岸防护效益和生物多样性效益如果得到有效的核证,可以通过叠加协同效益提升碳信用额的价值,从而提高蓝碳项目的盈利能力,这也是运用金融手段合理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因此,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需联合环境及金融多领域科研机构,参照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海洋碳汇核算方法》(HY/T0349—2022)行业标准,开发蓝碳生态系统协同效益认证的有效指标和验证工具,确保协同效益核算工作有标可依。金融机构可开设环境效益业务平台,准确评估蓝碳项目产生的可衡量、可追溯和可交易的协同效益,完善蓝碳项目协同效益信用评估、登记、交易制度体系,并基于国际前沿的研究实践基础开发蓝碳韧性信用额、蓝碳生物多样性信用额等融资产品。环境效益业务平台作为“碳+协同效益”信用额发行的合规交易认证平台,通过设定合适的信用折算规则,蓝碳项目开发商能够售卖“碳+协同效益”信用额获得蓝碳项目开发和维护的资金,沿海社区、企业和关注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等协同效益的地方和国际组织将作为买方,从环境效益银行购买相应的信用额支持海岸防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基于生态补偿的理念,对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可能造成威胁的工程项目,需要购买相应的“碳+协同效益”信用额才能施工建设。“碳+协同效益”信用额的混合融资模式可评估蓝碳项目带来的协同效益,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6 y% G+ f1 Z$ z- F3 B6 ^
二、结合EOD模式反哺蓝碳项目
! R2 i0 q# T; v, A6 [/ ]EOD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的一种创新性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结合EOD模式反哺蓝碳项目是基于受益者付费理念统筹蓝碳生态系统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蓝碳项目提供的渔业和休闲娱乐等协同效益是蓝碳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渔业效益主要体现为水产品产量的增加,属于供给服务产品;休闲娱乐效益主要体现在人们获得的精神感受、知识、美学体验等非物质利益,属于文化服务产品。采取区域综合开发的蓝碳项目管理方式,围绕蓝碳项目带来的协同效益,吸引多方投资者进行生态旅游产业链延伸、组合开发,加快蓝碳生态旅游与渔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等的融合,联通上下游产业链,提升蓝碳项目配套产业整体附加值,增加盈利模式。参考国内外有机水产养殖标准,建立蓝碳项目特有的生态品牌,为水产品等供给服务产品贴上生态标签,进一步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通过与旅游企业、直播平台等销售渠道合作,增加生态水产品的经济收益。结合EOD模式反哺蓝碳项目的融资关键是采用合适的收益分配方法,建立蓝碳项目协同效益的受益者付费机制,将水产品以及旅游餐饮、酒店住宿等配套产业链获得的经济收益以一定比例反哺给蓝碳项目,实现蓝碳项目、湿地公园、当地社区、旅游产业的健康协同发展。. S4 p2 Y7 l7 _" [5 q
三、建立基于协同效益的蓝碳项目融资网络9 h& }& @3 g7 B  U) d
蓝碳项目融资网络涉及沿海企业、社区居民、气候组织等多方利益相关主体,由碳交易机制、“碳+协同效益”信用额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组成,多渠道梳理蓝碳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基于供需关系及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的关系,搭建内生性资金供应链。政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引导作用。由于生态资源权属涉及多方主体的切身利益,需明确资源所有权及使用、收益等权利关系,实现生态资源外部效应内部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蓝碳项目协同效益的融资提供制度规范与保障;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调整财税等政策引导多样化的蓝碳项目融资路径创新,通过直接补贴、税收减免、政策贷款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在银行设立专业化的蓝碳项目融资部门,开展支持蓝碳项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专项服务,提高蓝碳金融服务的规模和质量,促进多方市场主体进行基于协同效益的蓝碳项目投融资,增强市场的流动性。蓝碳项目开发商基于当地社会经济背景,充分挖掘潜在投资者,明确其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及价值观念,通过协商就可持续发展和效益公平的原则达成一致,成立蓝碳项目管理小组,采用生态系统整体化经营的管理模式产生规模效益,建立基于蓝碳生态系统协同效益的蓝碳项目融资网络,吸引国际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参与。
% M9 w# t: U: Q开发蓝碳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项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国家自主贡献方案设计等气候应对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蓝碳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成为政府、组织、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仅靠碳信用额交易难以维持蓝碳项目长期运营所需的资金链,因此多角度拓展新的蓝碳项目融资渠道成为未来蓝碳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蓝碳项目带来的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渔业及娱乐等协同效益能够吸引特定关切的投资者,具有成为新兴蓝碳市场主要融资路径的巨大潜力,是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机制的一个方向。中国需要尽快开展基于协同效益的前沿融资尝试,统筹多方利益相关者需求,基于导向一致的目标探索“碳+协同效益”的混合融资模式,将协同效益纳入蓝碳项目的融资途径,从而更好地发挥蓝碳资源潜力,构建环境资源和效益的价值实现机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s4 _3 G4 G# A: F
文章来源:节选自《基于协同效益的蓝碳增汇融资机制与路径研究》,原刊于《科技管理研究》2024年第8期,作者:严欣恬,系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硕士;李杨帆,系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荆悦来
活跃在2021-7-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