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海院士数量全国第一!集聚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等一大批涉海科研机构!青岛海创计划2.0已印发实施……

[复制链接]
2024年9月25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深入实施“海创计划”加快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2024—2026年)》相关情况。青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天传,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云潭,西海岸新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然吉,市科技局海洋科技处处长李德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5 D6 R, R  H6 W9 X: w" S4 _海洋是青岛最突出的特色优势,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战场。作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海洋科研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集聚了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一大批涉海科研机构,拥有的涉海院士数量、海洋高端平台数量、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海洋发展寄予厚望,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这些都为进一步做好海洋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4 ?0 O8 o8 X4 P" n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2021年出台《实施“海创计划”加快推进涉海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举措》,即“海创计划1.0”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锚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制定了《青岛市深入实施“海创计划”加快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即“海创计划2.0”。前期,《行动方案》已经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
7 s0 l# v% [$ ?! z4 k/ C5 ], E总体情况
- B4 v! e' v( m1 X7 A《行动方案》坚持精准施策、靶向施治,瞄准重点海洋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努力支撑构建智慧、绿色、开放、安全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争当海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开创经略海洋的新局面。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海洋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全面加强,青岛成为全球海洋科技原始创新策源地、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海洋高端人才集聚地、海洋科技国际合作要地,逐步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 G! Q% o6 e3 Z体现在四个方面:4 k/ }8 \6 W4 r6 g6 z9 Q
一是海洋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建立以崂山实验室引领、更加完善的四级海洋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一批海洋领域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新增海洋高端科技创新平台10家以上。( D& f: w9 }4 d" `( t2 h3 l; X6 Q" B/ |3 Y! ]
二是海洋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强化。突破100项以上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布局若干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产品,培育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超过1000家。
5 Z6 |2 b* F, I  r* _9 }, r, ~( {9 L: G9 T( t% p
三是海洋高层次人才持续汇聚。集聚一批海洋领域顶尖人才、高端产业人才及青年人才,争取吸引海洋高端人才200名以上,有力引领、有效赋能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8 @1 g; ^5 K' Z6 {& ~( W5 g
9 e3 `/ u0 @$ W4 q$ ~* i
四是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快构建。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海洋领域务实合作,打造若干海洋领域国际性品牌大会,构建更加广阔的国际海洋伙伴关系。
8 S9 `: e2 O! S' G7 b8 X重点发展领域
/ T( D% R5 \: g& _( I" T《行动方案》立足海洋科研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提出了重点发展的8大产业,包括海洋信息、船舶与海工装备、智能航运、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现代海洋渔业、海水淡化与海洋能6大优势产业,以及海洋物联网、深海开发2大未来产业,明确了重点突破的24个方向。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布局:& I$ x" ?$ A* c# ^/ A: k- U7 K
坚持以技术突破引领海洋产业发展' N6 M3 n' g$ F4 o8 C7 O/ J
《行动方案》将技术攻关作为主要抓手。比如,海洋信息产业,重点支持突破声、光、磁、电等传感器关键技术,实现海洋先进传感器自主可控;支持突破海洋数据同化、分析与挖掘、可视化、安全等关键技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海洋数据标注基地。再如,智能航运产业,重点支持突破数字航道、智能拖轮、岸基船舶辅助靠离泊等关键技术,构建智能船舶试验航线;支持突破港机设备轻量化设计制造、港口装备清洁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港口设备上应用。还有,现代海洋渔业产业,通过生物高通量分型与全基因组选择、高效精准基因编辑等育种技术攻关,加速突破良种规模化生产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智能化陆基循环水养殖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一体化陆海接力养殖技术体系。
2 k, K( _) D' D6 M- o坚持以技术落地赋能海洋产业发展" {2 H9 \9 k0 p' p( w
《行动方案》将装备制造作为重点举措。一方面,面向优势产业,支持研发水下滑翔机、波浪滑翔器、海上无人机等水下、水面、低空无人装备,加速与海洋应用场景相融合;支持研发智能养殖管控系统、养殖工船、深水网箱等海洋渔业装备,开展深远海养殖示范应用。另一方面,面向未来产业,支持研制集航空遥感、水面水下机动和固定观测为一体的海洋立体观测体系,加快向大规模、低功耗、超高分辨率等方向发展;支持研制适应海洋环境的低轨卫星互联网终端,打造低轨卫星互联网海洋数据枢纽;支持研制大水深勘探机器人、高性能集矿机等关键装备,支撑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深海稀土等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 b: _. D7 k7 ?. v7 L坚持以技术革新助力海洋产业发展- ^7 D0 P8 f0 i5 B" P% _
《行动方案》将绿色、低碳、高值化作为重要导向。聚焦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支持研发液化天然气、甲醇、氨、氢等新燃料动力系统、电力船舶动力系统、燃料存储供给和能源管理系统等,开发新燃料船舶、电动船舶、清洁能源混合动力船舶等绿色船舶。聚焦海水淡化与海洋能产业,突破多能互补、海水制氢等高效获能、储能技术,推进海洋多能融合发展,围绕防腐蚀等重点方向突破新技术、研发新材料,研制海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装备,推动海洋碳汇发展。聚焦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支持“蓝色药库”计划,加快海洋创新药物研产进程,研发海洋生物酶制剂、海洋生物医用功能材料等高端海洋生物制品,开发以海洋寡肽、海洋多糖等为原料的新型海洋功能食品,构筑海洋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 @4 ^: _2 K4 X1 j: ^! |
重点任务
$ T1 W: i+ Y! H# p8 ~围绕支撑重点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还提出了海洋高端平台建设、海洋产业创新引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科技型企业培优、海洋高层次人才引育、海洋国际合作拓展6大提升工程,包括18项重点工作任务。4 a7 v8 k" J% v; A" n
海洋高端平台建设提升工程$ E, N7 y  ?9 p& S
高水平打造崂山实验室,积极争创海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海洋人工智能、海洋大数据、海洋气象、蓝色种业、海洋工程等领域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协同联动创新模式。加快海洋科学卫星、海洋生态系统模拟设施等海洋科研基础设施布局,增强海洋创新策源能力。
2 t' _$ y+ s2 C海洋产业创新引领提升工程! Q' p  f3 W  W/ ]1 h8 s* ?  J
加强基础研究,发挥自然科学基金激励作用,引导高校院所围绕海洋产业需求提供“订单式”服务。支持牵头企业开展海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海洋重大产品研制。实施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深化系统集成与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引领海洋产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 S; J0 s, S, T) N: K- I6 @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工程) R" ~' q! v4 e* z0 m# p6 d* p
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大市场,打造辐射全国的海洋技术交易服务样板。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盟,支持船舶产业创新、海洋成果转化等共同体建设,培育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海洋科技产业协同组群。推进海洋领域孵化载体专业化发展,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生态。
2 a- @8 ?2 I* j$ P% [  m) W海洋科技型企业培优提升工程4 o* P% `$ h0 R
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引导有条件的涉海科技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承担科技项目。支持涉海科技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对接,探索“拨改投”“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多元支持模式。加强与高能级平台机构和国内外头部企业合作,持续招引一批海洋领域重大科技项目。
6 |2 e" P. O% |" {; Y  s& r  p# `, i& K海洋高层次人才引育提升工程" k/ _' c! e0 d' ]9 ?. ]
靶向海洋科研和产业需求,通过以才引才、平台聚才、企业揽才等方式,吸引汇聚全球海洋领域科学家、产业高端人才、卓越工程师,壮大海洋高层次人才队伍。着力引育研发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有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海洋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建立一支海洋科技生力军。
2 s" M$ l. q0 }* u0 [1 t* R. S$ O. b海洋国际合作拓展提升工程
5 H' ?7 J# N  _' O+ R+ t: h深化海洋领域交流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积极参与“海洋十年”等大科学计划。发挥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等高层次交流平台作用,建立全球和区域性海洋科技创新对话机制,助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I' g: n5 H7 _# x4 r' c. R
下一步,青岛市科技局将充分发挥海洋特色优势,全力推进“海创计划”落地落实,促进更多海洋科研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寻求更大突破,努力激活新质生产力的“蓝色引擎”,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c* n5 _( [$ U* O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 M8 w) y/ R3 M( s$ K/ wQ1
8 j' W6 X0 X+ y" B* v# z. ^2 f
) i# m2 B0 z# ^1 o6 j7 E8 ]: Z中广中文网记者:2021年市科技局就开始实施“海创计划1.0”,请再详细介绍一下“海创计划1.0”的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c( b$ u) a. H) l- y
李德强:海洋是青岛最大的特色,是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2021年以来,市科技局聚焦海洋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创新实施“海创计划”,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d* K4 v1 [5 l
(一)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打造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9 x2 F7 K4 R# F8 Q/ [6 U  [一是打造梯次发展的实验室体系。强化源头创新,建设以崂山实验室为顶层,全国、省、市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金字塔”体系。海洋领域现有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省重点实验室18家、市重点实验室64家,初步形成梯次衔接、特色鲜明的海洋领域实验室体系。二是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全球领先的超算大科学装置,助力透明海洋、数字孪生、蓝色生命等大科学计划的实施。“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设施、极端海洋全向流场水池等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极地”号破冰船入列、黄海所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投入使用。三是集聚海洋高端研发机构。加快推进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建设。引进中国气象局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建设国家级海洋气象产学研用综合示范基地。高水平建设蓝色种业研究院,加快构建海水养殖生物前沿育种技术体系平台,协同推进育种技术与产业发展。
$ I+ c# i- c4 m0 i4 N#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赋能海洋经济
+ s0 V+ F& q0 j1 Z  Z) `加大海洋产业领域高水平科技供给。聚焦海洋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充分发挥有组织科研新示范,围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等领域,研发重大创新产品,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技术瓶颈,创新引领产业发展。2021-2024年累计立项支持关键技术攻关项目83项,市级财政支持资金2.28亿元,争取省级以上科技经费支持22.7亿元。在深远海养殖、生物资源精深加工领域首批立项海洋创新示范工程2项,拉动社会资本科研投入过亿元。2023年,全市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38家、同比增长27.1%。3 P9 W$ Q' z) z$ n; T5 C/ X
通过前瞻性布局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青岛市持续涌现出一批突破性成果。全球首艘10万吨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投入运行,万米级无人自主“海燕”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刷新世界纪录;全球首艘21万吨氨双燃料散货船在青签约建造,新能源动力系统船舶订单比例超70%,在全球处于第一梯队;青岛港首创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全球装卸效率最快;青岛高校院所、企业主导和参与培育的水产新品种16个,占国内新认定品种比例超40%;国内首个抗肿瘤海洋药物BG136临床进展顺利。凸显了青岛在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引领示范作用。6 o* J" `3 _) o9 W
(三)放大海洋科研优势,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4 e1 V  F; W9 g( B& Z一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联动实施“硕果计划”,从科技成果供给、需求、服务、保障四个方面入手,促进就地交易、转化和应用。2023年,全市涉海技术合同成交额69.35亿元,同比增长70%。二是加快打造海洋创新联合体。着力打造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类要素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山东省船舶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带动船舶产业链迈向高端。推进山东海洋集团牵头的“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累计吸纳成员单位超100家,培育海洋科技企业42家,并上线了“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推动“青岛市海洋监测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加快建设,培育涉海企业9家,实现社会融资2亿元,经海仪器、海研电子、蔚海明祥等一批企业快速成长。三是着力培育海洋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哈工程船舶科技园、山东省海科院孵化器等专业孵化载体运营建设,孵化涉海企业超150家。推进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建设,孵化7家海洋生物公司,研发新产品100余款;依托半岛科创联盟、青岛檬豆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促成涉海技术成果对接产业50余对。国实集团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平台(筹),建成我国首个海洋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数据交易额突破1000万元。
1 M2 M2 z  O) c4 w6 @8 h) _Q2
: F+ _; f& \/ D: o) x# v
4 H: S7 @; ?& K齐鲁法制网记者:请市海洋发展局介绍一下在推动我市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 N6 s- I0 e  O* k+ t& T孙云潭:近年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经略海洋工作部署,发挥市委海洋办牵头抓总作用,会同各部门、区市协同推进海洋发展工作。出台《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及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在全省率先编制2035年海洋发展远景规划和海洋经济促进条例,出台全国首部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海洋15条”、全国首个系统谋划和推进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海洋大模型15条”,支撑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主要开展了以下四方面工作:8 I2 w% j# w6 X% X* @) p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谋划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r. {" }3 p$ S
起草《关于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推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意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4-2026年)》,构建“1+8+10+20+N”体系,把海洋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海洋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 c7 p" v4 Z
二、聚焦海洋产业需求,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6 u$ _- x9 w! D5 g3 B( B一是推动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揭牌运行。由包振民、陈松林2位院士领衔的14个专家团队入驻,瞄准“三鱼一虾一贝”(鲑鳟鱼、东星斑、墨瑞鳕、南美白对虾、牡蛎)重点品种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成功研发大西洋鲑性逆转技术,三文鱼养殖种源自给实现重大突破。二是提升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平台效能。发挥清华大学大工科优势,聚焦水下机器人与感知技术、海上新能源与水下能源动力、海工新材料、智能建造技术与装备四大板块,与崂山实验室、中海油、国信等多方加强合作,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共性技术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的协同创新平台。三是加快建设“深海三大国家平台”(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签署部、省、市建设“深海三大国家平台”战略合作协议,项目立项申请已报至国家发改委,力争年内开工建设。3 F2 \! F& B8 D1 v- j
三、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 j  N" L1 M+ Y+ s* g一是实施“海洋之星”企业倍增计划。出台《青岛市关于实施海洋之星企业倍增计划的18条政策措施》,全国首创开展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活动,搭建“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二是推动协同创新联合体建设。支持企业牵头争创省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4家、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3家,创建数量和评估优秀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依托32家市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上市公司1家,年产值过亿企业4家,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三是筹备成立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青岛)。制定《青岛市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方案》,拟聘用一批海洋技术经纪人、启动一批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项目,推动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联盟(青岛)。目前已有国内海洋领军企业、省市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及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等160余家单位申请加入,计划于近期召开联盟成立大会。+ z1 x4 b; F8 ^* n
四、拓展海洋国际合作,招引培育海洋人才
  T! Q0 L$ V! A6 W7 i& L' q一是打造海洋国际合作新高地。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建成国内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推出2项海洋观测领域公共服务产品,参与3个全球海洋倡议,推动全球海洋观测伙伴关系西太平洋区域办公室等3个国际组织落户青岛。作为亚洲唯一代表,与法国尼斯、美国迈阿密等10个创始城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发起的“海滨之城”平台。二是积极筹办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该论坛是经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山东省保留举办的三个省部级论坛活动之一(另外两个论坛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由山东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联合主办,将于10月24日-25日在青岛举办,我们正会同西海岸新区扎实有序推进会议筹备工作,力争打造国内顶尖、全球知名的海洋品牌盛会。三是实施海洋人才集聚行动计划。协同市委组织部等单位,瞄准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观测探测、海洋生物育种四大领域,建立海洋荐才专家、海洋科创平台、涉海重点企业和海洋科技成果四张清单,通过“以才引才”“平台聚才”“企业揽才”等方式培育壮大海洋高层次人才队伍,努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人才战略支点。组织开展“现代海洋英才”评选,先后评选出薛长湖等20名“现代海洋英才”,激励海洋人才创新创业。
: w! w3 Q3 c7 T1 U. o* T2 }Q35 I$ L  J" z0 n0 O9 w) [/ e3 x

; o7 S0 x8 F# ^+ T& ]& ^3 d观海新闻记者:西海岸新区是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承担着经略海洋的战略使命,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西海岸新区海洋科技创新情况?
& b1 z7 f: w' G$ j# u刘然吉:国家在批复西海岸新区时给的定位就是打造“四区一基地”,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打造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近几年来,新区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产业发展,集聚高端海洋科研机构、人才和要素,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 C8 I  h: [' k, c  O(一)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壮大
* g: p4 D3 Q# g, v) _- R支持战略科技力量源头创新。推进“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运营。同时,我们也超前谋划重大科学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大家知道,现在新区拥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2个(“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和科学号海洋科考船),其中“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项目气源、高空保障中心已开工建设。同时,空天动力结构服役安全试验装置、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设施等也正在开展大科学装置的前期工作。我们充分激发高校院所平台效能,引导驻区高校院所深度融入并服务新区产业发展,加速突破海洋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物联网等领域关键技术,目前新区集聚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11家“国字号”涉海科研院及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12所涉海高校。各类涉海科技创新平台24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8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20家。
3 ~* Y8 }9 |4 A, H(二)海洋领域科技攻关加快推进5 l$ C  [) y" D# ^$ |# u, Q
新区聚力推进技术攻关,在国家级新区中率先推行“科技专员+揭榜挂帅”科创机制,围绕产业重大技术需求面向高校公开“张榜”“组阁”。定期梳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需求清单,用好国家、省、市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示范工程,建立校企资源共用共享机制,推动校企联合开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瞄准涉海装备研发制造、维修、服务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环节,通过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大平台协作,重点在船舶海工、海洋新材料等领域实施关键技术攻关200余项,37项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 U; ?3 `. g, {3 U(三)海洋领域科技型企业集聚成群* T/ X4 P3 g, \2 v8 O  O( m
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凸显新区海洋特色。新区近年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领军企业引领“三大计划”,深化高企培育“四专”(“专班+专员+专家+专业”)服务模式,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2023年,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双突破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是新区成立时的11倍,其中海洋领域高企突破300家,数量是新区成立时的13倍。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全区研发投入总量达到105亿元,增长7.3%,约占全市的1/3,其中涉海企业研发投入31.32亿元,增长15%,企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 r8 A5 [- y( q$ g/ _$ g7 H. Z. W4 p" o(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加快落地
2 ~* H5 [7 I: O. ^% j* v通过逐步完善成果转化联动运行、协同、交易、服务、激励等八大机制,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哈工程创新发展基地等涉海高校院所科研优势,聚焦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海洋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截至目前,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完成交付,全球首批15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2号启动建造,一批大国重器从新区扬帆出海。华大基因建成全球最大综合性海洋基因库,基因测序能力全球第一。国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刺参“参优1号”等多个海产品获批国家水产新品种认定,一批批优质技术成果有效赋能产业发展。, j( S  M7 L4 p( ?% ?9 t+ L4 ~$ U
下一步,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青岛市“海创计划2.0”行动方案,瞄准海洋重点发展领域需求,实施平台建设、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等提升工程,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继续打头阵当先锋,加快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全力开创经略海洋新局面。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j86k6ro39i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