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1 W8 I1 k9 X: m
本期《中国新智造》,广西卫视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专家高从堦,为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1 G |/ ?7 ^9 J/ k: M: k" F
高从堦,中国工程院院士 杭州水处理中心首席科学家,他和团队参与的科研项目“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 B' M& _2 W4 j' V1 q4 W2 m( M b
2 w( A8 I# ^: f' \
& b/ P, [) i2 M% j6 V$ a 广西海洋渔业大有可为
$ R4 ^1 m1 T+ H4 G/ X1 ?5 r: V 广西拥有1628公里的陆地海岸线,濒临的北部湾海域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海水生态环境优良,渔业资源得天独厚,如何更好地规划和利用这一资源发展海洋经济?2024年6月初,高从堦院士领衔的中国海洋学会“北部湾海洋养殖能力提升与海水综合利用发展对策研究课题调研组,在广西经过充分调研后,在产业链发展上提出了4条思路。
8 A" _1 c) T# w4 C4 ]5 \ - I/ `/ S# L' [( v! }! I$ W6 w
$ F8 S2 b4 W$ m& n% t( J: _$ T
) c8 c! Y9 ]% s* Y4 A) c1 X$ I) k. T& h
01
/ D; @; ^9 h& {9 }+ } 区位链 . L/ k; e9 k- a2 J" i& f
以近海滩涂贝类海珍品养殖与深远海养殖结合,陆基、近海、远海三带相连联动发展。
+ f' m$ _" f7 v! U/ K+ ~& X 02 ( Y# k5 j8 e7 g( [ Z" W
创新链 ( ?& J+ `$ Y0 b x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深远海养殖风险高,解决种业“卡脖子”,技术支撑不足等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7 u1 q/ C; D, I4 R% L 03 + F# b; D9 O/ r: Z8 \7 x* G2 k
价值链
5 x7 Z+ E& l3 ]1 m8 P8 v 做好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渔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海洋建筑工程以及海洋新型产业布局。
: F! O) ^9 {% y+ l" x2 |: S3 H 04
/ j2 Q% l5 y; X6 O0 g8 x 供应链 8 x0 M; ~8 b& {' i3 L
保障原材料供应,加强海洋渔业加工,海洋新兴产业加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市场销售渠道保障,发展深远海养殖物资的保证,设备维修维护等体系。
/ O6 j1 U0 L3 |) g7 e* @* k) B) P
* \+ }+ C3 {, Z" X ( x. o0 `6 E- g! C t2 x! U' q
海水淡化优化水资源综合利用
; m" R2 {8 Z7 G& w# H 海水淡化是上个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早在1967年,高从堦就开始研究海水淡化技术,为我国这一领域的发展取得了突出贡献。
: ^4 S$ f& q" Q8 A , i, @ C: O' B! p5 ?) @. l j% k' D
; A A( L/ D5 q8 R3 @0 S- @ 高从堦院士认为,广西的水资源充足,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是用在水的循环回收利用,水里面的资源提取,还有水的零污染排放。比如广西有新建的发电厂,造纸厂,食品加工厂,可以把海水淡化技术和膜技术进行推广,把废水里有用物质提取出来,废水同时可以实现回收再利用,不仅能够保证水资源的供给,还能保障生态安全。 9 Q3 g, G) q( G5 \
8 s6 O Q# r# Z& a
% C, M& G0 t) d; X J: P; r7 ?5 T9 ] 广西卫视周日21:20《中国新智造》 6 Q5 u4 w3 b& q) D0 h O3 t
$ I. X3 ^2 _7 Q' y" n& e5 _) W+ ~" M+ P/ [- z# g1 [# y/ Z
: `6 [- ^+ B1 R2 i) D' \9 \2 |& q$ D6 t, x1 Y
9 v! P, v8 h4 I: }( l/ T5 ~ K! z! B$ Z$ q w( L; N: G- R# c
: t0 e4 k+ i( x+ X. G( a( w$ Y
; [7 E. U+ f) V) r9 m$ R# A; a$ S6 {* \1 D: L" {5 j; `
% g/ O1 a! G1 s; v&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