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测绘⑮|量天测海绘就“陆海一张图”,我院开展海洋测绘调查赋能蓝色经济! - 海洋测绘数据库

[复制链接]
& J( m* A7 h' ~0 k! G0 R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明确要求,广东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同年7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常委会议指出,要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谋划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为推动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0 j6 Z3 U P3 O8 R3 Q. M

我院一直致力于支撑海洋强省、海洋强市建设,近年来深耕海洋测绘调查领域,在现代陆海统一测绘基准建立、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海域海岛地形地貌测量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为构建陆海一体数据体系、实现海洋测绘的智能化、大力提升数据资源服务保障水平提供“蓝色”数据支撑。

0 `7 D+ O( M I, _1 d

01

0 L$ z, }( r" @& [9 X5 `- P

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

& v3 p9 X1 G. t. @0 i3 E7 U9 i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提升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水平的重要保障。若线路涉及下穿内河航道,为明确隧道工程的通航尺度与技术要求以确保水域通航安全,必需开展航道评价工作。而航道水深地形测量结果是开展航道评价工作的重要数据支撑,航道水深地形测量需同时测绘通航水深图及岸边一定范围内的地形数据,实现陆地地形和水域地形的无缝连接。近年来,我院先后承接了广州市轨道轨道交通七号线二期、十号线、十二号线、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等5条线路24个下穿航道段的水深地形图测量项目。

; k- m; ^- K8 k! o" _

航道评价水深地形图测量的关键在于“水上定位”与“水下测深”两大环节的精准性,以及水上、水下数据的实时同步与高效衔接。我院项目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集成多种新型自动化传感器技术,创新实现“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作业模式。

& [3 {/ ~7 Z3 \& R! P; W

在内河航运不繁忙、宽度较小的航道段,我院应用“GZCORS RTK+无验潮模式”无人船,完成地铁沿线水下地形图测绘,有效克服验潮困难或验潮的潮位模型等外业采集条件限制对水深地形测量精度的影响,同时实现成本缩减与工作效率提升。

* D7 u& |3 _, e; Q

在水深较深的宽阔航道段,则采用“水上扫描+水下测深”相结合模式,集成三维激光扫描等多种技术,实现水上快速定位、水下信息快速采集,从而达到地表空间数据扫描与水下地形地貌测深的高效衔接。

) D) p3 C% h+ g" P

通过以上项目的开展,我院积累了工程建设水下地形测量的相关设备、技术、人才及经验,为开展大型海洋测绘调查项目奠定了基础。

; i+ R0 Y1 ^; \/ s. z4 c2 H

02

5 p0 F- M* f. Z; o

海域海岛地形地貌调查

, c6 U. O) c; z- ^$ R

当前,广东省正开展海岸带、近岸海域约1.8万平方千米的测绘工作和项目建设,为“智慧海洋”建设、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及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工作提供测绘地理信息保障。

3 E+ |4 ~1 ?! ]9 @( \

2023年,我院受托开展“海域海岛地形地貌调查(江门-阳江)”项目,工作内容包括近万平方公里的海底地形测绘、百余个无居民海岛调查以及30余平方公里海岸带调查等。该项目是我院承接的首个大型海测项目,工期仅仅6个月,且包含台风天气集中的7月—9月,具有“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类型新”等特点。我院在第一时间成立项目专项组,夜以继日推进各项工作,部署船舶、调试、动员培训、出海测量,数据处理……

/ A- P0 N2 i& q

在外业测量工作中,我院不断强化多项海洋测绘关键技术,包括滩涂测量、海底地形测量、陆海一体数据库建设等,此外,在海底地形调查成果基础上,还成功运用侧扫声呐测量新技术完成指定海域海底特征地貌调查工作,并形成特征海底地貌图集

/ G& B% h" V" r$ _- G! @8 D

在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的同时,项目组成员还面临着天气和环境的多重考验。应对台风等突发情况,作业组24小时轮班值守,做到“机器不停歇,人员不停摆”。海上作业环境复杂艰苦,船舶长时间在海上颠簸,作业人员既要克服晕船、噪音等负面影响,也要经受连续船上作业的考验,但全体作业人员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意志投身工作中,其中一名技术人员更是创下海上奋战97天、连续16天在船作业的记录。

9 h9 J5 _1 l! `* g4 G

内业数据生产阶段,我院创新采用全流“数字工厂”协同生产模式,成功将“数据、任务、人员”联动起来。作业组分析多源数据成果制作流程,根据实际生产中相互衔接成果间的进度,按需调整各项成果的作业范围和投入人员,以达到各项任务间生产进度的“动态平衡”,实现数据的高效协同生产。

2 L, V: g6 }2 a4 _3 C0 a

基于此生产模式,项目组仅用两个月余便完成了八千多平方公里数据生产工作,在保障数据安全和成果质量的基础上,大幅节省作业人数、缩短作业时长,实现了作业效率的跨越式提升。

, U4 f8 T6 O0 h* g. e- ?: j, ?: z3 ~+ E

本项目形成的海岸线、海岛、滩涂、海底地形、海底特征地貌等海洋调查数据成果,以高质量过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查和专家验收,是广东省发展“空天地海”四位一体海岸带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组成内容。

, c/ v, G, m" P T

多波束数据采集

) \3 u$ s& \% n/ o

图源:自摄

# G3 Z0 b2 c& T& N: ^& s" B" S1 e

无人船数据采集

9 {; {3 `4 J8 E1 U$ I

图源:自摄

0 c$ M% x6 U6 s% r) J

03

* @* O" U! D3 F& {

成立海洋测绘与调查技术中心

为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和支撑能力,今年6月,院组建“海洋测绘与调查技术中心”,定位为支撑广州市开展海洋强市建设、高效利用海洋资源而搭建的海洋测绘与调查技术服务与创新平台。中心依托院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心在海洋测绘与调查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重点推动在海洋基准构建、岸线勘测、海域海岛地形地貌调查、海域海岛监测、海洋信息系统构建等领域的应用,开展海洋测绘与调查应用技术研究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并与行业领先单位加强交流沟通,创造合作共赢的局面。

重器已成,破浪前行。未来,我院将紧紧围绕“海洋强省”和“海洋强市”战略部署,以海洋测绘调查项目作为牵引,发挥院多专业融合的优势,持续加强对海洋测绘关键技术的研究,统筹陆海基准建设,打造多样化海洋地理信息产品。在提升海洋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的同时,逐步实现“调查-规划-产业-应用”的海洋发展全链条技术服务体系,辅助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经济蓬勃发展!

$ `7 o: y5 |9 c" W0 W7 g

供稿|海洋测绘与调查技术中心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心

/ `4 @+ r4 M, a9 W( L' n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 L9 I6 f9 a6 r; K4 T

文图编辑|办公室

3 N4 k i/ W) X4 W1 W6 k4 l& s! I

推荐阅读

# _; _+ R# U; q

“广州鹰眼”助推城市从“治”理走向“智”理——我院以测绘新技术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4 C" \- R A/ y2 Y

大城善治,测绘赋能,广州有了智慧城市“天眼”!

* {% g5 t* s+ s# A; L N. A

地理意义+文化内涵,广州城市景观型测量标志亮相

2 d7 ]+ Z8 O5 k. t7 l( g4 X# g( b( ~" B9 ^/ I - ?% N4 R8 `5 x& k4 G0 _- |5 ^0 A: s! c6 B" g* p8 z; f0 m M 9 I+ W6 D' H* g( a* J" M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原来可以笑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