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 K5 I+ n( D # q+ j+ _, ?1 S' H0 u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有关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
/ B2 z4 w4 {1 O- ]0 v0 y- ^2 E) @0 U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扎实推进《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要点和分工方案》各项任务,切实解决各地自然资源工作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在征求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技术需求、部属单位技术供给的基础上,按照“揭榜挂帅”的原则,制定了2024年度部省合作项目申报指南(附件1)和申报书编写提纲(附件2),现予以公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h, r9 b- N( j' g9 G( O
一、立项程序 5 Q: a7 `1 J! i+ e; T6 L
(一)申报。地调局及部其他有关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应根据指南要求,主动与需求所在地有关单位沟通,组建部省联合技术攻关团队(40岁以下青年骨干比例不低于50%),确定双方首席专家,聚焦一项指南下的一个或若干个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实际工作需要,共同编制项目申报书。项目主要包括三类,一是部属单位落实部重大任务需在地方落地试验示范的项目;二是地方急需且部属单位可提供技术支撑的项目;三是地方或部已明确资金来源具备工作基础的项目。原则上,申报部省合作项目,应具备实施项目所需的团队、资金、装备等软硬件基础条件。
, N( O7 v$ ]+ S! Z (二)推荐。项目所在地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各申报单位提交的项目申报书的内容完整性、技术先进性,以及实施项目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等严格把关后,将项目申报书推荐至部科技司。
# Z$ f1 ], N* [0 h- X* ~. e4 M2 \ (三)评审立项。部科技司会同有关业务司局,组织熟悉相关领域工作的专家对项目申报书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拟支持榜单建议,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并报部同意后,将作为部省合作试点项目予以立项,并请项目承担单位编制实施方案。
! D5 M& J8 ]. V, X# {$ Y (四)项目管理。部省合作项目为部级科研项目,由部科技司、有关业务司局会同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组织验收。立项一年后,科技司将会同有关业务司局和有关专家等开展检查评估。项目按期实施,各项保障条件按进度落实到位且通过评估的,正式列入部科技项目清单。 0 f. }# F/ q* O" i) U" F
二、支持政策
, w& c5 [9 g" P+ r (一)鼓励优势力量申报。鼓励全国优势力量以部省组队方式参与申报相关项目。立项项目可作为部级项目业绩参与职称评审、岗位竞聘、奖励申报等。项目取得的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等优先在自然资源系统推广、支持。
+ h+ X6 ^6 Z# F+ ?: W7 k! E (二)鼓励实行首席专家制。鼓励项目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自然资办函〔2020〕64号)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以科研能力和水平作为遴选标准,通过竞争方式产生,各单位行政负责人不得凭行政身份直接担任。要赋予首席专家专业策划、技术把关职责,领衔技术革新、质量控制、综合评价、成果集成等任务。首席专家薪酬待遇可单独确定,强化考核,并建立退出机制。 3 ?0 N# X+ J' t! P) [
(三)鼓励多渠道资金支持。地调局及部其他有关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可采用“研究式调查项目”方式予以支持。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采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或探索引入社会资金投入。项目成果优秀的,将视情况予以奖励。
, j' M H, b5 O3 q6 k: d 三、材料报送 # W' t, D8 O5 E" ?8 t7 O o7 G( @
请各推荐单位于2024年9月30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公章的项目申报书一式两份及电子版光盘,寄送至部整治中心。 $ N+ W* t* n# I1 O
四、联系方式 ~0 ?- v7 Q# C" `) z( ~8 d* y& x
政策咨询:科技发展司 徐 浩 010-66558427
' a5 q. g, L6 f, p% ]+ h 材料报送:部整治中心 张海峰 010-66560722
( H( S! g+ G. M4 j1 {' c' q; C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冠英园西区37号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科技处,邮编:100035 ' \# p- W* [. V2 x3 ]6 W3 K% E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 }- S8 y; F& y2 \0 x! ^6 y
2024年8月11日
. u: i/ k# T# L6 I- i9 [) M4 e) m5 [. r 2024年部省合作项目 . z( Q1 r% H' j0 `! R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区域效果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9 J, Y% e1 Y ]: J 申报指南 ( h% v4 R7 c4 ~& J1 `7 m) @, r
一、现状与问题
- w. f' l$ {9 ]& ]" P# l8 w" f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是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家拨付专项资金支持各地通过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等重大工程,对我国沿海开展全方位、全海域、全过程生态保护修复并取得明显成效。大量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实施对修复效果评估工作提出巨大挑战,亟需建立科学系统的方法体系,对已立项生态修复项目及修复连片区域进行全面、系统和准确的综合成效评估,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J/ k7 v$ T0 v- y* P* z
一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效果评估面临评估体系不科学、指标设置不合理、评估方法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二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体系尚不健全,缺少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不同时间尺度的细化评估技术方法体系。三是我国海洋生态监测装备存在着技术水平低、可靠稳定性差等问题,缺少自主关键技术,产品性能指标落后于发达国家,绝大部分产品依赖进口。四是适用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大尺度区域(省域、海区等区域尺度)成效评估指标和方法尚未建立,大尺度区域效果评估缺少技术支撑。 4 b% o) O$ G. a8 w
二、技术需求
" V6 u9 f" t$ ^, C* g 1.针对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牡蛎礁、砂质海岸、泥质海岸等典型生态系统,优化完善典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8 V8 a8 h# B7 H4 \0 m
2.以盐沼、海草床、牡蛎礁、砂质海岸、泥质海岸、海藻场、海堤生态化建设项目和互花米草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修复后生态系统恢复特征,从生态监测、项目竣工后成效评估、中长期成效评估三个方面入手,开展指标筛选和方法优化,建立可操性更强、实用性更好的技术方法,完善典型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监测和成效评估技术体系。 1 E1 ~+ t5 ^; }9 l
3.针对海洋生态要素测不准、测得慢、无法原位实时监测等问题,研究原位/在线/快速样品处理新方法,构建基于光学/电化学等新型化学生物识别元件和传感界面,突破生物/化学传感器的高灵敏、低功耗、智能化、小型化关键技术,实现长期、实时、稳定监测。 / {& t4 r/ @# A$ Z3 l% i% b5 {- F: b
4.分析生态系统关键指标和生态环境基本状况的内在联系,筛选生态修复效果评估要素,建立区域整体的海洋生态修复成效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体系。 7 z" {6 k, [3 j3 B4 R! L
三、工作内容
" E) @/ `) v5 h% |- e' ^; e: q 依托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基于已完工生态修复项目的跟踪监测数据,针对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牡蛎礁、砂质海岸、泥质海岸等典型生态系统,建立针对单个生态修复项目以及区域整体的海洋生态修复成效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体系,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蓝碳固碳增汇、海岸带生态减灾等内容在海洋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工作中的体现。自主研制海洋生态要素和灾害要素监测装备,打破了我国高端海洋监测设备依赖进口的窘迫局面,支撑海洋生态修复成效跟踪监测与保护。依托已立项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以及形成海洋生态修复连片效应的区域进行试点应用,完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监测与成效评估技术体系,提升海洋生态修复评估技术水平。 ' E8 s' S" T$ i; Z1 m7 r
四、关键技术
8 `* p: ~. U) R8 C 构建针对不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区域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海洋生态监测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形成“研发-测试-应用-改进-提升”的海洋生态修复评估监测创新体系。 - m( l) f5 a4 Q8 b: F, @3 w1 v
五、成果要求
7 ^" Q+ \3 r0 p( [7 g9 F 1.形成《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指南(草案)》1份,为制定《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区域效果评估技术规程》行标提供支撑; 4 o, ?" Z; U7 p/ {9 {( N7 l
2.不少于3台套海洋生态原位/走航监测装备,发明专利2-3项,在2-3处区域开展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跟踪监测应用示范;
; m3 [8 r# v( B 3.进行2-3处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效果评估试点,形成试点评估报告。
/ [+ W6 E) g, w& j/ F 六、执行周期
5 d Z: I" ?+ A( @! w( B 原则上不超过三年。 : L+ D; _) c% o& F
七、项目申报条件 / ]4 F+ p7 N( { e: Z& |/ _3 F. Z9 U
1.申报单位掌握研究区域内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数据资料; 6 j9 _* W$ u- O9 s, J% g G; e
2.申报单位具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业绩或监管经验; 7 {' E. b# X% q' V% _
3.申报单位具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监测和效果评估规范标准编制等工作基础;
X8 y9 I0 ?, H" S 4.项目申报团队人员结构合理,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
# a/ U* c( T. e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B# m* w( W# b2 l* A6 x" j4 U+ U- j. C
责任编辑: . p6 ]+ W- h+ Z) B8 T
. A A4 m- E: b r" h8 ]" b- c
; W+ R- A- M* ] y6 Z2 j
S f u; k% M4 K
' m- V( l6 W7 {! Y0 p/ l2 X3 G,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