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蓝色未来:海洋环境保护与水下机器人 - 海底污染清理设备

[复制链接]
; d+ O: ~# t: N2 Y( Y/ c1 ^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不仅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绘制了宏伟蓝图,更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关键一环,明确提出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特别是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这一战略部署,体现了国家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也为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6 P1 ]8 q2 i# y, I5 u' m

早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中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水下机器人作为海洋观测领域不可或缺的装备,正在助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实现海洋环境的精准监测、高效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 _3 I- F& N* W2 O8 J- C, Z

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图源:新华社

# y: H9 ~( i. E5 {

面对浩瀚无垠的蓝色疆域,传统的人力监测与治理手段显得力不从心。水下机器人的出现,如同为海洋保护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探索、监测与保护海洋的能力。它们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海洋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E! C7 c9 _" {& ~' s) R6 E5 D7 h( |

污染治理

1 S, t5 }* ^8 S6 C. `5 _: {

精准高效,守护碧海

. t: c- @0 v% p+ W2 `8 J3 K: M

01

) D% w. n3 r& F4 J" l

污海洋垃圾监测、拦截、收集、打捞

$ ]/ T+ \: H8 z! i

塑料碎片、废弃渔网等污染物不仅破坏了海洋景观,还缠绕海洋生物,影响它们的生存与繁衍。海洋垃圾问题日益严峻,在这一情景下,水下机器人可以发挥出其独有的优势。

8 J' C" ]2 h6 y' h) {+ {) H ^/ r/ k/ `* _) c# G2 G

  大量海洋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会造成严重破坏

1 `3 W6 U! N1 s! a

今年六月,《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宣告我国为期三年的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正式拉开帷幕。该方案明确了到2025年“65个海湾内岸滩垃圾得到及时有效清理,海面漂浮垃圾密度明显下降”,到2027年“65个海湾内海洋垃圾密度大幅下降,常态化达到清洁水平”等目标。

# ?* |; d) g S$ S

传统的海洋垃圾处理方式需要人工进行收集与打捞,但受限于人力、物力及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只能缓解一部分海洋垃圾问题。

2 l) h$ s f1 I& S, T5 E) ^9 P) Q7 ~

水下机器人可以参与到海洋垃圾的监测、收集、打捞等各个环节。首先,它们可以适应复杂水下环境,轻松抵达人类难以触及的海域,执行高效、精准的海洋垃圾监测任务。利用高清摄像头、声呐等设备,它们能够帮助作业人员快速识别并定位水体中的塑料垃圾、废弃渔网等污染物的位置,锁定作业范围

* F$ f/ J5 h4 N/ |: F, K/ b+ T

博雅公道水下机器人 R-150

" z5 t) r. J2 A: j, K- \% k1 U

在收集与打捞环节,水下机器人使用定制设计的抓取器和抽吸装置,可以直接在水下执行大型垃圾的抓取与小体积塑料垃圾的收集任务,有效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提高了清理效率。此外,水下机器人还能在恶劣天气或危险海域中持续作业,确保清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 U6 P9 |6 T7 N! G0 _# f0 o* K

02

( j9 s/ ^# Z6 K* d; k

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1 Q3 `& S) k5 E! n

溢油、化学品泄漏等海洋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料,处理方式关键在于如何及时锁定污染源、精确评估污染范围以及迅速制定并执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控制污染扩散,减轻生态损害。

+ p( b5 P) Z$ D q5 ], K& d , ^( J1 M+ Q8 q0 P- k1 I1 Y+ G

近年来,海上漏油事故频繁发生

& `0 H$ `5 i+ ^" O

应对此类事件的首要难题在于事件发生的突然性、环境的复杂性与污染的快速扩散性,这要求应急响应必须迅速、精准且全面。水下机器人能够迅速部署至事发海域,利用高清摄像头、水质传感器等设备,可以从海底实时传输画面与数据到岸上,成为应急团队水下的眼睛,有效利用水下机器人,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近污染源,精准锁定污染源头,有助于迅速调配资源,采取针对性措施。

3 q( i x4 M6 ~1 s) g+ I8 n }6 S# S

博雅公道水下机器人 R-45 参与海洋溢油事件应急演练

6 S! W" S, K2 J& }% F

生态修复:

$ Y) p# h) N3 k9 w

科技引领,系统治理

+ G/ i' S: E# B( Q7 K

01

/ |: |! k" h) P( e% w

海洋生物环境生态观测

% @# M8 j0 u( Q% ?

海洋生物环境生态观测是海洋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水下机器人可以利用高清摄像头,记录下海底世界的样貌,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直观而详尽的影像资料。同时,它们还配备了多种精密传感器,能够获取水质成分、温度、盐度等关键指标。除此之外,水下机器人还能够完成海水取样的工作,便于研究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全面了解生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5 K( v8 u+ X4 b/ s

通过这些观测数据,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海洋物种的奥秘,了解它们的分布范围、生活习性、繁殖策略以及与其他生物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信息对于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5 {9 c2 |/ C9 L9 Y

作业人员可以在岸上观测水下情况

; a4 e& D* L2 h1 B) m) y

02

5 S# H5 V) d- ~9 f

海洋生态修复监测

; L, s* g3 g" \ B1 c

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水下机器人目前也被应用于人工鱼礁投放、珊瑚礁修复等项目中,负责监测修复效果,评估生态恢复进度

1 @- k# k- v$ U

通过定期巡航和精准测量,水下机器人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修复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水下机器人获得的数据,修复工作者们得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和演变规律,为未来的海洋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 c' A" i1 u! P6 i 3 k1 G* _1 R2 u1 B3 d k& S

三亚人工培育的珊瑚苗

! M7 Y7 s! J! ^" F/ G j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命摇篮,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下机器人提高了海洋环境监测的精度与效率,更为我们探索未知、保护生态、修复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帮助我们在海洋环境保护的征途上,更进一步。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这片蔚蓝,共创海洋与人类的和谐共生新篇章。

% r Y* y* p; r. R0 G0 z+ i l , Y7 \" \5 o W% E6 r9 V; m7 m; ]' N) S/ v0 m1 B1 F ) r/ H& x6 k2 Q, u6 v4 O$ T ' Y- Q8 ^; a l: F/ D9 S# A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瓦他若
活跃在4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