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海洋探索的历史源远流长,并伴随着文明发展的脚步不断向前。我们将以时间为线,带你探索中国海洋调查的发展历程。 古时风华 以潮汐为例,东汉王充提出“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的理论,阐述了潮汐运动和月亮运动的同步性,并以唯物主义元气自然论解释了潮汐成因。 在此基础上,东晋葛洪进一步阐述了潮汐随月盛衰理论,并在《抱朴子》中引进太阳的起潮作用。同时,他还对怒潮的成因做出了解释:潮汐来自遥远的大洋,力盛势大,进人河口之后,河床突然变浅变窄,但“ 其势不泄” ,于是高高地隆起形成怒潮。 葛洪提出的潮汐的“ 力” 和“ 势” ,类似今天所说的潮汐“能量” ,较之王充更进了一步。
针对时人流传的“子胥圭恨,驱水为涛,形成怒潮”的迷信传说,他在《抱朴子·外佚文》中写道:“俗人云,涛是伍子胥所作,妄也。子胥始死耳,天地开辟,已有涛水矣”。 唐代窦叔蒙在《海涛志》 中更加深入地阐明了潮汐和月亮的关系, “ 若烟自火,若影附形”。 因此潮汐“ 日异月同,盖有常数矣。 盈于朔望, 消以胭魄,虚于上下弦,息于眺腼,轮回辐次,周而复始。 ” 潮汐规律是客观存在,凭主观愿望, 既“ 不可强而致也” ,也“不可抑而已也”。 至十六世纪,近代潮汐学理论开始传入中国。 清代思想家魏源写《潮论》,用万有引力定律阐述海潮成因。 从上述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海洋现象已有一定认识,更有唯物主义的思想与理性的光辉闪烁其中。但遗憾的是,中国古代的“海洋调查”一直处于相对原始的初生阶段,未能形成如今天一般科学系统的海洋调查学。直至20世纪初,海洋调查才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在中国发展起来。 ! E. w( K, Z+ b/ }7 S
蓬勃发展 1909年成立的中国地学会,从地学科学的角度,对海洋地理、海洋地质、海生物和海洋气象等进行研究,并通过其会刊《地学杂志》,宣传海洋科学知识。1914年创办的中国科学社,为促进中国近代海洋科学的发展作出过积极的贡献。 1922年,海军部设立海道测量局,中国海洋调查的海道测量工作开始起步。至1935年,该局共绘出图30余幅,编有《水道图志》一册。建于1928年的青岛观象台海洋科,是中国第一个海洋水文气象和生物观测研究机构。 1937年至40年代末,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绝大部分陷于停顿。1941年4~10月,由马廷英、唐世凤等组成的福建东山海洋考察团,进行了抗日战争期间国内惟一的一次海洋考察。
从30年代初开始,国立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先后对山东沿海的海产动物进行多次调查;1935~1936年组建张玺任领队的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出版调查报告4期3卷。1935年6~12月,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组织了渤海和山东半岛沿海的海洋学和生物学调查,由伍献文、王家楫、唐世凤负责,考察内容包括海洋物理、海产生物和渔业,考察报告于1937年 2月出版。由于重视实地考察,因而对海洋生物分类、形态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海洋动物的研究以海洋鱼类、海洋甲壳动物和海洋软体动物为主。 q v2 n+ T2 h5 m# D7 P& D. e; {. y( f
“高新深海装备改变中国海洋调查模式” + b6 D# G3 Y4 J+ Q' K; ]
2018年4月30日,“大洋一号”船综合海试航次30日完成所有作业返回青岛。航次期间,4500米级无人有缆潜水器“海龙三号”和无人无缆潜水器“潜龙三号”均完成了海上试验,并进行了我国首次无人无缆潜水器与船载地质取样装备同时作业。越来越多高新深海装备的投入使用,正在改变中国的海洋调查模式。同一类型潜水器集群作业、不同类型潜水器协同作业以及潜水器与船载常规设备复合作业,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深海远洋调查作业中。无疑,此次航次作业标志着我国海洋调查进入了新时代,在中国传统调查模式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全国最大深海装备综合实验船出海试航”:2021年3月实验船出坞靠泊,该船是采用以声学为基准的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建造的一型综合航行性能优良、安静舒适、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功能强大、独具特色、国际领先的深海试验船。
# |2 j4 f. `( k. r. R, e- R9 ^
未来展望 基于深海技术随着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计划海洋观测系统表现出空中、海面、海底“三位一体” 的综合观测,建立覆盖地球海域的立体海洋观测网络。该系统由水上、空中和空间的不同探测平台组成,每种平台上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将通过海底光纤电缆和卫星传输到陆上进行集中处理,从而形成对全球海洋环境的观测网络,最终达到为海洋环境预报、海洋资源开发、海上交通运输以及为国家安全服务的目的。
9 p0 |1 ]8 Z7 X1 s8 ?0 y- V
● 海洋调查研究是一项大工程,实施过程中耗时耗力较大,预计在未来调查中实现无人海洋测绘,无人海洋测绘装备体系由空基平台、岸基平台、水面平台和水下平台四大类型构成。空基平台主要有遥感卫星和无人机;岸基平台主要有CORS/验潮站;水面平台主要包括无人艇、波浪滑翔器和浮标;水下平台主要有有缆水下航行器和无缆水下航行器两类,有缆水下航行器可以是水下机器人ROV、DT拖曳平台等。无缆水下航行器可以是自主航行水下机器人(AUV)、水下滑翔机(UG)和水下直升机等。 ● 其次,调查仪器期望向深海探测方向前行,改进基于深潜技术的海洋调查技术传感器在未来仍是重点。深潜器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深潜器技术要向重量轻、长航程、多功能、高续航、混合型等方向发展。 ● 最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大量海洋调查,取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数据;这些数据支撑了诸多科研成果的产出,并使其居国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然而,这些宝贵数据绝大多数是靠先进仪器设备取得的,而这些仪器设备95%甚至以上是从国外进口的。研制出属于自己的仪器设备迫在眉睫!
$ i5 p( g( }+ a o) j8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