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e4 r3 \2 Y/ C9 r6 | ' ^4 c: k$ p1 O: b7 Q) T0 c
0 ]/ Y t0 H: i
《黄河报》第3725期三版
9 ]2 ]5 `1 E8 d% G0 g1 Y4 z6 Y 文丨刘宁青
& N7 G4 R9 F6 X1 w2 ] 文字编辑丨郭旭帆 杨希梅
& B6 `2 T% K' S. g 美术编辑丨毛金晶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阳春三月,内蒙古的天空格外晴朗,黄河上酥脆的冰凌晕染着温润的光泽,大片冰块顺着水势缓慢移动,相互摩擦碰撞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消融的冰凌预示着黄河一年一度的开河期到了,对于常年驻守在祖国北疆的宁蒙水文人来说,今年的凌汛开河大考不同寻常。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这场大考增添了附加题,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填好防凌的答卷?宁蒙水文人用行动破解一道道难题。河水顺利通过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李钰璟 摄8 n$ H! v1 @' a/ p$ k' K# |/ |
春节假期刚过,防疫管控最严的时候,开河了 ! e6 G& M7 ?0 @! n. G5 g" q
2月20日8时,春节假期过去仅十余天,大部分人在居家隔离的时候,位于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下游的巴彦高勒水文断面开河了,开河日期较去年提前13天,较常年(1970~2015年均值为3月13日)偏早22天。而开河当天,巴彦高勒水文站在岗职工只有3人。“确保防疫防凌两不误”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的体现在人员防疫安全、防凌测报准确、开河形势平稳等方面。 ! u& k9 w. b0 {- B. O" h9 G0 F
为做好疫情防控,巴彦高勒水文站认真贯彻落实宁蒙水文局对疫情防控、春节值守、凌汛测报等工作的部署,为职工分发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及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对办公室、宿舍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通风,及时联系外地返站职工,叮嘱他们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密切掌握职工行程及身体状况,每天早上8时30分前汇总并上报宁蒙水文局。吊箱测验 李钰璟 摄既要做好防疫工作,也要做好防凌工作,作为巴彦高勒水文站站长李军不敢有半点马虎,从春节放假到断面开河,他坚守在站上,没有一天离岗。春节期间,巴彦高勒水文断面上,立封的冰面凹凸不平,冰凌一块挤一块,刀锋利刃般的冰块以各种角度斜立着,对于水文人来说困难重重,充满挑战。李军和几个测站职工戴着口罩,进行流量测验。参差错落的冰面给行走带来更大难度,李军不断叮嘱着其他职工注意安全,脚下要踩稳,不要麻痹大意。一场场防凌战役让他们经验丰富,对于开凿冰孔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凿冰、铲冰、放流速仪、记录数据……大家分工明确,熟练的操作让一切井然有序。流量测验 李军 摄$ H/ v- G9 {6 z! W* w& N* }
随着天气变暖,受气温回升影响,巴彦高勒水文断面出现流冰,开始解封。开河在即,李军组织在站职工对测验仪器及设施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维护,利用无人机对断面上下游开展不间断巡查,实时查看河道水冰情变化。冰凌融化速度加快,同时受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调控影响,壅积在坝上的河水裹杂着冰凌冲泄而下,将巴彦高勒水文基本断面上的冰块推向下游。此时,巴彦高勒水文断面上流凌密度较低,符合走航式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开展测验的条件。李军组织在站职工立即行动起来,为了提高测验质量,与无人机图像解析软件测流开展比对,最终取得了准确的凌汛开河数据,发送至宁蒙水文局。 {. ?" q9 E* D; ]! C# N) y
宅在站上,就是为防疫防凌做贡献 李昕是个胖乎乎的“90后”小伙,在包头水文站工作。从春节放假、到疫情防控、再到复工复产,他把“宅”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过,不是宅在家,而是宅在水文站上,既不耽误疫情防护,也不影响水文测报。疫情并不能影响黄河冰凌的凝结与融化,也不能影响黄河水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明确所有职工身体状况,采购配发防疫消毒物资,戴口罩、不聚集,及时开展办公、生活区域消杀,同时密切关注河段的冰情变化,及时检查维护设施设备,合理布置测验测次,包头水文站各项工作依旧秩序井然。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杀 李昕 摄
: s+ k3 G: \0 p4 t F1 ?' j 春节我在岗,初心不打烊。包头水文站基本断面宽近300米,封冻后左、右岸是岸冰,中间是150余米的清沟,为提高测验效率,流速仪加走航式ADCP联合测法开展流量测验是最好的选择。高精度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手持接收机首先立功,定位起点距。随后,新仪器打冰机和传统器具钢钎相继登场,打开厚厚的冰层。水深、冰厚、水浸冰厚,一个个数据通过对讲机报出并记录。流速仪的下放与提起间,“滴滴滴”的电铃声中,流量数据已跃然纸上。清沟上的测验比冰面快很多,走航式ADCP测流的方便快捷一如既往。
e" A" B% E$ v: c8 z6 V 利用新仪器进行水文测报 裴云 摄
8 |9 V) [( G O 目前,包头水文断面还未开河,防凌测报仍在继续。无论是家居市区自驾到站,还是驻守在测站,包头水文站职工以坚守书写防疫防凌的责任与担当。断面两岸,绿色的打冰机、灰色的流速仪、橘红色的身影在冰面上跃动,百余米的清沟上搭载着ADCP的吊箱缓缓驶过。站院里是三层的小楼,一楼,水情室里自动报汛系统刚刚发走一份报文,泥沙室里带着手套拿着量筒,玻璃镜面的光反射在带着口罩的面庞上;二楼,会议室隔位而坐的零星身影,神情专注通过网络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各项工作;伴着打开的窗户,走廊里弥漫着消毒剂的气味,一块沾满酒精的抹布正擦拭扶梯把手;三楼,职工宿舍里整齐叠放的衣物旁,手机屏幕上亮起的是“众志成城、武汉加油!”的字样。 打冰测验 李昕 摄$ }& J5 \: C1 z3 n$ _9 O( C
“疫”不容辞,为“水”而战。李昕说:“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看疫情的实时新闻,看到在疫情面前,有人向生而来,有人奔危而去,有人牺牲奉献,有人担当作为,有人夜以继日奔波,有人居家安静隔离。走过冬天便是春,危难当前,作为水文人,我必将用实际行动严守岗位、努力工作,在防凌测报工作中、在战胜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3 M i, y: U j# A7 [0 S 人虽少,但有新仪器,不耽误日常测报
4 o% ^8 C! s" k+ l# P: l: ?# [ 头道拐水文站地处内蒙古和山西的交界,是黄河凌汛监测的核心站、把口站。平日里头道拐水文站有8名职工,由于疫情管控,部分职工居家隔离,只有3人在岗。在人员少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测站日常工作、如何保证测报质量?则是一个难题。
$ W# K" c& ~' s6 I( }$ ] 利用ADCP进行冰下试验 沈国庭 摄“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在测报能力提升成果的应用上。”头道拐水文站站长沈国庭说。电子水尺和水位数据处理系统,能轻松采集准确的水位数据;气象六要素环境监测仪和水温在线监测系统,一名职工在电脑前便完成了水气温的观测统计;自动报汛系统,准时将各类水情信息发送到各级防汛部门和单位;研发集成冰花—冰厚一体式可视化测量仪,通过显示器和水下摄像头能够直观地获取冰花厚、冰厚等信息;无人机能够实时查看河道冰情状况。而头道拐水文站开展的冰期ADCP水下测流比测工作,更是提高测验精度,减轻劳动强度。冰期测验需要打冰,量冰厚、冰花厚、水浸冰厚等,用流速仪法测验常需要四个多小时才能测完一份流量。如今,用ADCP进行冰期测验,不仅便于携带、装配方便、操作简单,而且只需要一个小时便可以测完一份流量。
8 l- R5 G3 C' K) f9 h
/ j) ^% u& o9 x/ f$ w& S1 |5 m 检测水样 刘宁青 摄 目前,头道拐水文站在岗职工紧密配合,加密测次,积极开展ADCP与流速仪比测工作,记录分析并上报原始数据,为ADCP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总结经验。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疫情终将会被战胜,万物复苏,冰消河开,春暖花开近在眼前。宁蒙水文人慎终如始、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努力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5 {9 B) x; D: |, c$ y$ C+ _6 l
THE END , Z$ B5 |$ [, T m
; y; n% e! d% |5 J
- s ~3 O$ z+ c; K% z1 j
4 n9 {$ l p2 x* a* Z$ R/ S. h% I) m& v
9 E d$ i L( A2 M
! E, I- A' p! |7 g8 S1 f |